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493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传统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肠胃病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诸如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以及吸烟,过度饮酒等都可引起肠胃病。上述这些因素可导致胃酸过度分泌而破坏胃、十二指肠的保护层,从而产生溃疡。肠胃病有多种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泛酸、打嗝、饭后饱胀感、压迫感,胃酸、胃痛、胃堵、胃胀、胃寒、胃热、胃痉挛、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肠鸣、脓血便、便不成形、黏液便、柏油便等。在个体身上可多种不同的表现。肠胃病的种类很多,包括: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反流性)、胃窦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等。

肠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入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肿。肠胃病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之症,一旦得病,应及时治疗、长期服药,才能控制或治愈。目前,市场上所提供的治疗肠胃病的药物繁多,疗效参差不齐,功能各异。人们往往选择西药来治疗,但是西药价格贵、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高。

我国的哈萨克族因特定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拥有丰富的药用资源,马背民族文化造就了哈萨克特殊医疗体系,哈萨克医学。它承载着古代哈萨克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哈萨克族医学一般指哈萨克族人以哈萨克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与中国的中医相同,是哈萨克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与生活中沉积下来的智慧精华,包含了哈萨克民族的智慧。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被归为传统医学。因此,他们常用中草药来治疗慢性胃炎、胃窦炎、胃溃疡、慢性肠炎、结肠炎等肠胃病。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药效平和、适用范围广、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的治疗肠胃病的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该药物含有蒲公英、荜拔、干姜、胡椒、车前子、茯苓、黄芪、诃子、一枝蒿、大黄和蜂蜜。

上述药物中含有:蒲公英40-52重量份、荜拔25-35重量份、干姜30-42重量份、胡椒25-35重量份、车前子40-52重量份、茯苓35-45重量份、黄芪30-42重量份、诃子30-42重量份、一枝蒿40-52重量份、大黄40-50重量份和蜂蜜550-650重量份。

优选的,上述药物含有:蒲公英46重量份、荜拔30重量份、干姜36重量份、胡椒30重量份、车前子46重量份、茯苓40重量份、黄芪36重量份、诃子36重量份、一枝蒿46重量份、大黄45重量份和蜂蜜600重量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药物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蒲公英、荜拔、干姜、胡椒、车前子、茯苓、黄芪、诃子、一枝蒿和大黄研细成药物粉末并混合,得混合药物粉末;

加热蜂蜜,得热蜂蜜;

将所述混合药物粉末加入所述热的蜂蜜中,保持温度,并搅拌均匀成糊状。

进一步的,所述蒲公英的用量为40-52重量份、荜拔的用量为25-35重量份、干姜的用量为30-42重量份、胡椒的用量为25-35重量份、车前子的用量为40-52重量份、茯苓的用量为35-45重量份、黄芪的用量为30-42重量份、诃子的用量为30-42重量份、一枝蒿的用量为40-52重量份、大黄的用量为40-50重量份和蜂蜜的用量为550-650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蒲公英的用量为46重量份、荜拔的用量为30重量份、干姜的用量为36重量份、胡椒的用量为30重量份、车前子的用量为46重量份、茯苓的用量为40重量份、黄芪的用量为36重量份、诃子的用量为36重量份、一枝蒿的用量为46重量份、大黄的用量为45量份和蜂蜜的用量为600重量份。

进一步的,所述热蜂蜜的温度为80-100℃。

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温度指使温度保持为80-100℃。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药物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药物一次服用6-12g,每6-8小时1次,30天为1个疗程。

进一步的,服药期间,服药者忌抽烟,饮酒,并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进一步的,服药时间为饭后半小时服用。

优选的,所述药物一次服用9g。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分都是常见中草药,所以副作用比较小。

2、本发明的药物相互组合在一起具有解毒、消炎、止泻、健脾利湿等作用,所以有疗效显著、药效平和、复发率低且副作用小等特点。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药材常见、易得、便宜。

4、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简单,无危险,安全。

5、本发明的药物取自原生态,对环境不存在什么危险。

6、本发明的药物一次制备,保存时间长,携带方便,服用简单,不用像传统中药一样,必须每次用药锅煎药,再服用,适合长期服药、长期在野外放牧、工作的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达到预期发明目的,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在详细阐述本发明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之前,有必要对本发明中提及的相关药材做进一步说明,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本发明中各原料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具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另外它具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V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并且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

荜拨,别名:荜拨、荜拨梨、阿梨诃他、椹圣、蛤蒌、鼠尾。攀援藤本,长达数米,枝有粗纵棱和沟槽,幼时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毛很快脱落。茎细如箸,叶似蕺叶,子似桑椹,八月采,果穗可入药。味辛,性热。归胃经、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外治牙痛。

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胡椒,别名:昧履支、浮椒、玉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味辛,性热。归胃、脾、大肠经。主治:能健胃进食、温中散寒、止痛、脾胃虚寒、呕吐、腹泻。

车前子,别名:车前草、五根草、车轮菜。多年生草本,连花茎高达50厘米,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味甘、淡;性微寒。归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茯苓,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味甘、淡,性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具有利水药,渗湿利尿药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黄芪,别名: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等,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诃子,别名:诃黎勒、诃黎、诃梨。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微毛诃子的果实。味苦、酸、涩,性平。归肺、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的功效。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一枝蒿,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具特异芳香。根茎木质,常横卧或斜上,具多数营养枝。茎通常多数,稀少数或单一,褐色或红褐色,下半部木质化,上部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不分枝或茎上部有少数短的分枝。味辛、微苦,性微湿。具有祛风解表,健胃消积,活血散瘀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跌打瘀肿,风疹,蛇伤。

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一般从粗短的根茎种植。大黄长有三角形的大叶,叶柄肥厚。花形细小,聚集成花序,颜色从绿白色到玫瑰红色。味苦,性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它的功效有:①泻下攻积: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胀腹痛等,②泻火解毒:用于火热炽盛,迫血妄行的吐衄等,③活血祛瘀:用于多种瘀滞证等,④.清泄湿热:能导湿热从大便而出。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蜂蜜,别名:石蜜、岩蜜、石饴、蜂蜜、蜜糖、蜂糖、食蜜、白蜜、白沙蜜、沙蜜。蜂蜜基本为蜜蜂采集花蜜,经自然发酵而成的黄白色黏稠液体。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功效。主治: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在了解了上述相关药材及其选取之后,下面将结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实施例1.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准备药材

1、蒲公英:40g;

2、荜拔:25g;

3、干姜:30g;

4、胡椒:25g;

5、车前子:40g;

6、茯苓:35g;

7、黄芪:30g;

8、诃子:30g;

9、一枝蒿:40g;

10、大黄:40g;

11、蜂蜜:550g

具体做法为:

1、用电子秤称取蒲公英40g、荜拔25g、干姜30g、胡椒25g、车前子40g、茯苓35g、黄芪30g、诃子30g、一枝蒿40g、大黄40g、蜂蜜550g,留置备用;

2、将所称取的蒲公英、荜拔、干姜、胡椒、车前子、茯苓、黄芪、诃子、一枝蒿、大黄用研钵研细,过80-100目的筛,并按所述重量混合;

3、将550g蜂蜜加热至80-90℃;

4、将混合后的药粉加入到加热的蜂蜜中,用火加热保持温度,直至搅拌均匀成糊状。

用法用量

一次9g,每6-8小时1次,饭后半小时服用。30天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治愈。

注意: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典型病例1

患者:比千·哈泽,男,40岁,哈萨克族。

症状:2016年7月16日,患者患有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常食欲减退、餐后饱胀、上腹部疼痛,在饥饿时隐痛不适。

治疗:患者服用所述药物,每6-8小时1次,一次9g,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经过治疗,上述病症明显好转。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以常见的药材为原料,制备方法简单,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药效平和、适用范围广、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肠胃病。

实施例2.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准备药材

1、蒲公英:52g;

2、荜拔:35g;

3、干姜:42g;

4、胡椒:35g;

5、车前子:52g;

6、茯苓:45g;

7、黄芪:42g;

8、诃子:42g;

9、一枝蒿:52g;

10、大黄:50g;

11、蜂蜜:650g

具体做法为:

1、用秤称取蒲公英52g、荜拔35g、干姜42g、胡椒35g、车前子52g、茯苓45g、黄芪42g、诃子42g、一枝蒿52g、大黄50g、蜂蜜650g,留置备用;

2、将所称取的蒲公英、荜拔、干姜、胡椒、车前子、茯苓、黄芪、诃子、一枝蒿、大黄用研钵研细,过80-100目的筛,并按所述重量混合;

3、将650g蜂蜜加热至80-90℃;

4、将混合后的药粉加入到加热的蜂蜜中,用火加热保持温度,直至搅拌均匀成糊状。

用法用量

一次9g,每6-8小时1次,饭后半小时服用。30天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治愈。

注意: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典型病例2

患者:曲某,男,47岁,汉族。

症状:2016年5月,患者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常上腹痛、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胃痛、呕血黑便、胃部隐痛十分严重,已无法站立。

治疗:患者服用所述药物,每6-8小时1次,一次9g,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经过治疗,上述病症明显好转,并且可以下床劳动。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以常见的药材为原料,制备方法简单,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药效平和、适用范围广、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肠胃病。

实施例3.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准备药材

1、蒲公英:42g;

2、荜拔:28g;

3、干姜:32g;

4、胡椒:27g;

5、车前子:42g;

6、茯苓:37g;

7、黄芪:32g;

8、诃子:31g;

9、一枝蒿:41g;

10、大黄:42g;

11、蜂蜜:600g

具体做法为:

1、用戥称取蒲公英42g、荜拔28g、干姜32g、胡椒27g、车前子42g、茯苓37g、黄芪32g、诃子31g、一枝蒿41g、大黄42g、蜂蜜600g,留置备用;

2、将所称取的蒲公英、荜拔、干姜、胡椒、车前子、茯苓、黄芪、诃子、一枝蒿、大黄用打粉机研细,过80-100目的筛,并按所述重量混合;

3、将600g蜂蜜加热至80-90℃;

4、将混合后的药粉加入到加热的蜂蜜中,用火加热保持温度,直至搅拌均匀成糊状。

用法用量

一次9g,每6-8小时1次,饭后半小时服用。30天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治愈。

注意: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典型病例3

患者:汗依夏,女,60岁,哈萨克族。

症状:2016年5月21日,患者患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脂肪肝。患者经常上腹部疼痛,在饥饿时隐痛不适、食欲下降、胃痉挛、间歇性胃痛、胃部隐痛、慢性胃痛。

治疗:患者服用所述药物,每6-8小时1次,一次9g,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经过治疗,上述病症明显好转。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以常见的药材为原料,制备方法简单,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药效平和、适用范围广、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肠胃病。

实施例4.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准备药材

1、蒲公英:50g;

2、荜拔:33g;

3、干姜:39g;

4、胡椒:34g;

5、车前子:48g;

6、茯苓:43g;

7、黄芪:38g;

8、诃子:37g;

9、一枝蒿:49g;

10、大黄:48g;

11、蜂蜜:600g

具体做法为:

1、用电子秤称取蒲公英50g、荜拔33g、干姜39g、胡椒34g、车前子48g、茯苓43g、黄芪38g、诃子37g、一枝蒿49g、大黄48g、蜂蜜600g,留置备用;

2、将所称取的蒲公英、荜拔、干姜、胡椒、车前子、茯苓、黄芪、诃子、一枝蒿、大黄用研磨机研细,过80-100目的筛,并按所述重量混合;

3、将600g蜂蜜加热至80-90℃;

4、将混合后的药粉加入到加热的蜂蜜中,用火加热保持温度,直至搅拌均匀成糊状。

用法用量

一次9g,每6-8小时1次,饭后半小时服用。30天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治愈。

注意: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典型病例4

患者:巴格多拉,男,45岁,哈萨克族。

症状:2016年6月16日,患者患有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常嗳气、反酸、上腹烧灼感、恶心、呕吐、消瘦、上腹痛、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

治疗:患者服用所述药物,每6-8小时1次,一次9g,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经过治疗,上述病症明显好转。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以常见的药材为原料,制备方法简单,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药效平和、适用范围广、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肠胃病。

实施例5.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准备药材

1、蒲公英:50g;

2、荜拔:34g;

3、干姜:39g;

4、胡椒:34g;

5、车前子:48g;

6、茯苓:43g;

7、黄芪:39g;

8、诃子:41g;

9、一枝蒿:52g;

10、大黄:49g;

11、蜂蜜:600g

具体做法为:

1、用戥称取蒲公英50g、荜拔34g、干姜39g、胡椒34g、车前子48g、茯苓43g、黄芪39g、诃子41g、一枝蒿52g、大黄49g、蜂蜜600g,留置备用;

2、将所称取的蒲公英、荜拔、干姜、胡椒、车前子、茯苓、黄芪、诃子、一枝蒿、大黄用研磨机研细,过80-100目的筛,并按所述重量混合;

3、将600g蜂蜜加热至80-90℃;

4、将混合后的药粉加入到加热的蜂蜜中,用火加热保持温度,直至搅拌均匀成糊状。

用法用量

一次9g,每6-8小时1次,饭后半小时服用。30天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治愈。

注意: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典型病例5

患者:那依曼,女,63岁,哈萨克族。

症状:2016年5月11日,患者患有胃溃疡、胆囊炎。患者经常食欲不振、饭后胀满、恶心和呕吐、右上腹痛、腹肌紧张、发热伴有腹痛、腹泻、发烧。

治疗:患者服用所述药物,每6-8小时1次,一次9g,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经过治疗,上述病症明显好转。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以常见的药材为原料,制备方法简单,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药效平和、适用范围广、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肠胃病。

实施例6.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准备药材

1、蒲公英:46g;

2、荜拔:30g;

3、干姜:36g;

4、胡椒:30g;

5、车前子:46g;

6、茯苓:40g;

7、黄芪:36g;

8、诃子:36g;

9、一枝蒿:46g;

10、大黄:45g;

11、蜂蜜:600g

具体做法为:

1、用电子秤称取蒲公英46g、荜拔30g、干姜36g、胡椒30g、车前子46g、茯苓40g、黄芪36g、诃子36g、一枝蒿46g、大黄45g、蜂蜜600g,留置备用;

2、将所称取的蒲公英、荜拔、干姜、胡椒、车前子、茯苓、黄芪、诃子、一枝蒿、大黄用研钵研细,过80-100目的筛,并按所述重量混合;

3、将600g蜂蜜加热至80-90℃;

4、将混合后的药粉加入到加热的蜂蜜中,用火加热保持温度,直至搅拌均匀成糊状。

用法用量

一次9g,每6-8小时1次,饭后半小时服用。30天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治愈。

注意: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典型病例6

患者:周某某,男,51岁,汉族。

症状:2016年5月25日,患者患有胃溃疡、糖尿病。患者经常食欲不振、饭后胀满、恶心和呕吐、左上腹部疼痛、体重减轻。

治疗:患者服用所述药物,每6-8小时1次,一次9g,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经过治疗,上述病症明显好转。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以常见的药材为原料,制备方法简单,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药效平和、适用范围广、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肠胃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