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1671阅读:1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吸入气雾剂,属于中药制药领域。



背景技术:

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景岳全书·喘促》曰:“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亦名哮喘”。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小儿哮喘呈明显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哮喘患者。防治哮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对哮喘的治疗仍然首选糖皮质激素全身或局部用药,但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中医药重视整体调节,治疗本病有潜在优势。

止喘灵注射液是本公司市售多年的产品,临床用于痰浊阻肺、肺失宣降所致的哮喘,咳嗽,胸闷痰多;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多年临床使用表明,止喘灵注射液治疗哮喘具有很好效果,但注射液在安全性及顺应性方面存在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给药方便、且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气雾剂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1)麻黄、洋金花、连翘和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分 5%-69.5%;

(2)共溶剂 0%-30%;

(3)增溶剂 0.5%-2%;

(4)抛射剂 30%-90%。

上述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优选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1)麻黄、洋金花、连翘和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分 8%-40%

(2)共溶剂 5%-25%;

(3)增溶剂 0.5%-1.5%;

(4)抛射剂 40%-70%。

其中,所述的气雾剂包括但不限于溶液型气雾剂或混悬型气雾剂,优选混悬型气雾剂。

其中,所述的共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乙醇。

其中,所述的增溶剂包括但不限于司盘、吐温或油酸,优选司盘。

其中,所述的抛射剂包括但不限于氢氟烷烃抛射剂或压缩空气,优选氢氟烷烃抛射剂,所述的氢氟烷烃抛射剂包括但不限于四氟乙烷、七氟乙烷。

其中,所述的有效成分是10-20重量份麻黄、1-5重量份洋金花、10-20重量份连翘、10-20重量份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

上述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向麻黄、洋金花、连翘和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分中加入配方量的增溶剂,混匀,灌装,压入抛射剂,制得溶液型气雾剂。

上述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麻黄、洋金花、连翘和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分经喷雾干燥,粉碎至粒径1-10μm,混入配方量的共溶剂、增溶剂,混匀,灌装,压入抛射剂,制得混悬型气雾剂。

其中,所述的有效成分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10-20重量份麻黄、1-5重量份洋金花、10-20重量份连翘、10-20重量份苦杏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0.5-1.5小时(优选1小时),第二次0.5-1小时(优选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后用乙醇沉淀处理二次,第一次溶液中含醇量为65%-75%(体积百分比,优选70%),第二次为80%-90%(体积百分比,优选85%),每次均于2-6℃(优选4℃)冷藏放置12-36小时(优选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得到有效成分。其中,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50-180℃(优选180℃),出风温度75-95℃(优选85℃),干燥至水分含量在5wt%以下。

上述中药吸入气雾剂在制备治疗哮喘药物中的应用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吸入气雾剂直接进入肺部,给药方便,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在局部和全身给药以及治疗呼吸道疾病和环境消毒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本发明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具有宣肺平喘,祛痰止咳之效,临床用于痰浊阻肺、肺失宣降所致的哮喘,咳嗽,胸闷痰多;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本发明与现有制剂相比,直接进入肺部,具有起效快、高效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所述的份数为重量份。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1)麻黄、洋金花、连翘和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分 64.5%;

(2)增溶剂司盘 0.5%;

(3)抛射剂四氟乙烷 35%。

制备方法如下:

取10份麻黄、1份洋金花、10份连翘、10份苦杏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后用乙醇沉淀处理二次,第一次溶液中含醇量为75%,第二次为90%,每次均于4℃冷藏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加入司盘,混匀,灌装,压入四氟乙烷。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1)麻黄、洋金花、连翘和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分 33.5%;

(2)增溶剂油酸 1.5%;

(3)抛射剂七氟乙烷 65%。

制备方法如下:

取15份麻黄、3份洋金花、15份连翘、15份苦杏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后用乙醇沉淀处理二次,第一次溶液中含醇量为70%,第二次为85%,每次均于2℃冷藏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加入油酸,混匀,灌装,压入七氟乙烷。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1)麻黄、洋金花、连翘和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分 8%;

(2)增溶剂吐温 2%;

(3)抛射剂压缩空气 90%。

制备方法如下:

取20份麻黄、5份洋金花、20份连翘、20份苦杏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后用乙醇沉淀处理二次,第一次溶液中含醇量为65%,第二次为80%,每次均于4℃冷藏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加入吐温,混匀,灌装,压入压缩空气。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1)麻黄、洋金花、连翘和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分 39.25%

(2)共溶剂乙醇 10%;

(3)增溶剂油酸 0.75%;

(4)抛射剂七氟乙烷 50%。

制备方法如下:

取10份麻黄、1份洋金花、10份连翘、10份苦杏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后用乙醇沉淀处理二次,第一次溶液中含醇量为75%,第二次为90%,每次均于4℃冷藏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0℃,水分控制在3wt%),粉碎至粒径5μm,混入乙醇、油酸,混匀,灌装,压入七氟乙烷。

实施例5: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1)麻黄、洋金花、连翘和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分 19%

(2)共溶剂乙醇 20%;

(3)增溶剂司盘 1%;

(4)抛射剂四氟乙烷 60%。

制备方法如下:

取15份麻黄、3份洋金花、15份连翘、15份苦杏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后用乙醇沉淀处理二次,第一次溶液中含醇量为70%,第二次为85%,每次均于4℃冷藏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5℃,水分控制在2wt%),粉碎至平均粒径7μm,混入配方量的乙醇、司盘,混匀,灌装,压入四氟乙烷。

实施例6: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吸入气雾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1)麻黄、洋金花、连翘和苦杏仁经水提醇沉得到的有效成分 19%;

(2)共溶剂乙醇 30%;

(3)增溶剂油酸 2%;

(4)抛射剂四氟乙烷 49%。

制备方法如下:

取20份麻黄、5份洋金花、20份连翘、10-20份苦杏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后用乙醇沉淀处理二次,第一次溶液中含醇量为70%,第二次为85%,每次均于4℃冷藏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90℃,水分控制在4wt%),粉碎至粒径5μm,混入乙醇、油酸,混匀,灌装,压入四氟乙烷。

实施例7:豚鼠哮喘模型的影响

将豚鼠(体重250-300g,雌雄各半)60只,腹腔注射5%卵蛋白溶液,注射量为1ml/100g,第5天加强致敏一次。第14天将豚鼠依次置于自制的雾化箱中,用超声波雾化器以1ml/min,持续喷入1%OVA溶液雾化激发2min,观察豚鼠行为变化(引喘成功的判定标准为:致敏豚鼠出现呼吸频率加快,点头呼吸、咳嗽等症状),并记录豚鼠引喘潜伏期(引喘潜伏期测定:激发后,豚鼠出现喘息急促、腹部明显收缩,则为出现哮喘症状,以激发后第一次出现该症状的时间作为引喘潜伏期),筛选出符合标准的豚鼠50只,每组10只,随机分为5组,即:本发明组(用实施例5制备的药物,分低、中、高剂量组)、沙丁胺醇组,另设正常模型组(雾化给予生理盐水)。第15天起开始给药(将豚鼠依次置于雾化箱中,本发明组用超声波雾化器给药,沙丁胺醇组直接喷入给药),连续7天,每天给药2h后,以1ml/min持续喷入1%OVA溶液1min,记录第1天、第7天各组豚鼠的哮喘潜伏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OVA致敏豚鼠引喘潜伏期的影响(x±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沙丁胺醇组比较#p<0.05

从上表结果中可以得出:给药1天后,本发明组豚鼠的引喘潜伏期与模型组比较变化差别不大,没有显著性差异;给药7天后,本发明中、高剂量组豚鼠的引喘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