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病床的康复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28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病床的康复器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康复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病床的康复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病床的康复器械活动方式单一,对病床的锻炼方式单一,无法充分活动病床,使康复效果有所折扣。

另一方面,目前用于病床的康复器械无法根据病人的状况调节活动强度,对于身体较虚弱的病人实用性不高,适用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目前用于病床的康复器械大部分并不适合在病床上使用且不便于携带,使其应用进一步受到了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病床的康复器械,其活动方式与活动强度可调,且适用于在病床上使用,携带方便,适用性强。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病床的康复器械,其包括壳体、马达、棘轮机构、传动齿轮组和曲柄摇杆。壳体具有第一空腔,马达和棘轮机构设置于第一空腔。马达的动力输出轴同轴连接有第一齿轮。棘轮机构包括单向传动连接的传动轴和外齿圈。传动齿轮组转动设置于第一齿轮和棘轮机构之间,传动齿轮组同时与外齿圈和第一齿轮啮合。曲柄摇杆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动杆和摇杆手柄,传动杆贯穿壳体并与传动轴同轴连接。该康复器械的活动方式与活动强度可调,可实现马达带动、空转、有阻力活动等多种活动方式。还可设置心肺功能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在不同活动方式下不同活动时间的心肺功能,利于检测病人的恢复状况。且适用于在病床上使用,携带方便,适用性强。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具有单向传动功能的棘轮机构,可以实现利用马达带动运动与不利用马达带动运动的两种运动方式;且在利用马达带动运动时,当手臂转动速率大于带动速率时不会受到阻碍,当手臂转动速率小于带动速率时,可在马达的带动下随马达的节奏运动。此外,该康复器械还可关闭马达利用曲柄摇杆进行空转活动,也可沿与马达带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有阻力转动,实现了带动、空转、有阻力转动等多种活动方式,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实用性强,适用性好。且适用于在病床上使用,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康复器械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康复器械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康复器械中的阻力调节轴的立体图;

图4为图2中的康复器械的D向视图;

图5为图2中的康复器械的伸缩支撑杆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康复器械的支撑座的展开示意图。

图标:100-康复器械;110-壳体;111-第一空腔;112-第一滑槽;112a-第一限位段;112b-滑移段;112c-第二限位段;113-第一侧壁;120-马达;121-第一齿轮;130-棘轮机构;131-传动轴;132-外齿圈;140-传动齿轮组;141-第二齿轮;142-第三齿轮;142a-第一齿圈;142b-第二齿圈;143-第四齿轮;150-曲柄摇杆;151-传动杆;152-摇杆手柄;160-马达调节件;161-第一调节板;162-第二调节板;163-调节杆;164-弹簧;170-阻力调节轴;171-弧形弹性片;172-调节部;180-支撑座;181-支撑座本体;181a-第二侧壁;181b-第三侧壁;181c-第四侧壁;181d-第五侧壁;182-第一支撑件;182a-第六侧壁;182b-第七侧壁;182c-第八侧壁;182d-第九侧壁;183-第二支撑件;183a-第十侧壁;183b-第十一侧壁;183c-第十二侧壁;183d-第十三侧壁;184-伸缩支撑杆;184a-第一伸缩段;184a1-第二空腔;184a2-第二滑槽;184a3-第二凸缘;184b-第二伸缩段;184b1-支撑杆;184b2-凹部;184b2a-空隙;184b3-第一凸缘;185-第三空腔;185a-第三滑槽;19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病床的康复器械100,康复器械100包括:壳体110、用于提供动力或带动手臂活动的马达120、棘轮机构130、传动齿轮组140和用于握持并活动手臂的曲柄摇杆150。

壳体110具有第一空腔111;马达120与棘轮机构130均设置于第一空腔111内,马达120的动力输出轴同轴连接有第一齿轮121,棘轮机构130包括单向传动连接的传动轴131和外齿圈132;传动齿轮组140转动设置于第一齿轮121和棘轮机构130之间,传动齿轮组140同时与外齿圈132和第一齿轮121啮合;曲柄摇杆150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动杆151和摇杆手柄152,传动杆151贯穿壳体110并与传动轴131同轴连接。

通过设置具有单向传动功能的棘轮机构130,可以实现多种活动方式。当马达120间接驱动传动杆151以使摇杆手柄152带动手臂活动,即棘轮机构130的外齿圈132由马达120间接驱动并沿A转动方向转动时,外齿圈132同时驱动传动轴131沿A转动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151以使摇杆手柄152带动手臂活动。若手臂转动速率小于马达120的驱动速率时,可在马达120的带动下随马达120的驱动速率沿A转动方向进行活动,此时病人较省力。当手臂转动速率大于马达120的驱动速率时,由于棘轮机构130仅仅具有单向传动功能,此时棘轮机构130的外齿圈132不会阻挡传动轴131,病人的手臂的活动并不会受到阻碍,病人仍然可以按大于马达120驱动速率的转动速率沿A转动方向活动手臂。

此外,若病人不需要马达120的带动,则可以关闭马达120;此时,病人可以按马达120间接驱动传动杆151转动的相同方向(A转动方向)活动手臂,在此状态下几乎不会受到活动阻力,为空转。若病人需要进行有阻力活动以提高活动强度,那么则可以在关闭马达120的情况下,按马达120间接驱动传动杆151转动的相反方向(与A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活动手臂,此时棘轮机构130的外齿圈132将对阻挡传动轴131的转动,进而将会受到来自于康复器械100内部的棘轮机构130、传动齿轮组140以及马达120等的阻力,以提高手臂活动需要的力度,进而提高活动强度。

康复器械100实现了带动、空转、有阻力转动等多种活动方式,对病人的适应性较强,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实用性强,适用性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当中,传动齿轮组140包括第二齿轮141、第三齿轮142和第四齿轮143,第三齿轮142设于第二齿轮141与第四齿轮143之间并同时与第二齿轮141与第四齿轮143啮合。第四齿轮143与外齿圈132啮合,第二齿轮141与第一齿轮121啮合;第三齿轮142所对应的最大齿顶圆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41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第二齿轮141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121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

进一步地,第三齿轮142具有第一齿圈142a和第二齿圈142b,第一齿圈142a的轴线与第二齿圈142b的轴线重合,第一齿圈142a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大于第二齿圈142b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第一齿圈142a与第二齿轮141啮合,第二齿圈142b与第四齿轮143啮合,第一齿圈142a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41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

由于第二齿轮141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121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故第二齿轮141对马达120的第一齿轮121所传导出来的动力即转速有减速效果;由于第一齿圈142a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41所对应的齿顶圆的直径,故第三齿轮142又具有进一步的减速效果;由于第一齿圈142a的轴线与第二齿圈142b的轴线重合,第一齿圈142a与第二齿圈142b角速度相同,最终第二齿圈142b的线速度较第一齿圈142a低,又对转动速率进行了减速。故最终第四齿轮143的转速已经很慢,所以通过棘轮机构130带动曲柄摇杆150转动的速率也很低,以保证曲柄摇杆150的转动速率适用于康复期的病人,保证活动强度适宜。

此外,当进行有阻力活动以提高活动强度时,在关闭马达120的情况下,按马达120间接驱动传动杆151转动的相反方向(与A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活动手臂,此时由于第一齿圈142a的轴线与第二齿圈142b的轴线重合且第一齿圈142a所对应的圆的直径大于第二齿圈142b所对应的圆的直径,第三齿轮142可以提供较大的阻力以达到有阻力活动提高活动强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当中,康复器械100还包括马达调节件160,马达调节件160设于第一空腔111,马达调节件160包括第一调节板161、第二调节板162和调节杆163,第一调节板161连接于壳体110的内壁,如图1所示;第二调节板162的一端与第一调节板161的一端铰接,且第二调节板162与第一调节板161之间还连接有弹簧164。

进一步地,调节杆16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调节板162的远离第一调节板161一端。壳体110具有贯穿壳体110的第一滑槽112,调节杆163穿过第一滑槽112且贯穿壳体110并可滑动容置于第一滑槽112;马达120连接于第二调节板162。

通过调节杆163沿第一滑槽112滑动,调节杆163直接驱动第二调节板162相对第一调节板161转动,马达120随第二调节板162运动而使马达120的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啮合或使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相分离,以达到传导或断开马达120的动力的目的。进一步地,当调节杆163沿B方向滑动时,马达120随第二调节板162运动而使马达120的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相分离;当调节杆163沿B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时,马达120随第二调节板162运动而使马达120的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相互靠近直至啮合。

利用此结构,可以在不关闭马达120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杆163将马达120的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分离,以便于随时断开马达120的动力,以便于病人进行空转或有阻力活动。

且在此情况下,当进行有阻力活动即沿与A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活动时,由于马达120的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相分离,活动手臂时的阻力扣除了马达120所提供的阻力而有所减小,便于病人进行较小阻力的有阻力活动。此时则具有了两种有阻力活动方式,即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啮合、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相分离两种情况。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两种有阻力活动方式中的一种或两种搭配使用,提高了活动方式的种类以及选择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滑槽112呈大致的U型,第一滑槽112具有第一限位段112a、第二限位段112c和将第一限位段112a与第二限位段112c连通的滑移段112b。当调节杆163容置并限位于第一限位段112a中时,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啮合,当调节杆163沿滑移段112b由第一限位段112a向第二限位段112c滑动时,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逐渐分离,当调节杆163容置并限位于第二限位段112c中时,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41互相分离。第一限位段112a或第二限位段112c可将调节杆163限位,防止调节杆163随意滑动而影响康复器械100的正常使用。

第二调节板162与第一调节板161之间还连接有弹簧164,当调节杆163容置并限位于第一限位段112a中或调节杆163容置并限位于第二限位段112c中时,由于弹簧164的弹力作用,调节杆163会受弹簧164的弹力作用而抵于第一限位段112a或第二限位段112c的边缘,从而防止调节杆163从第一限位段112a或第二限位段112c中脱出,保证了康复器械100的马达120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当中,康复器械100还包括阻力调节轴170,阻力调节轴170贯穿壳体110且阻力调节轴170的轴线与第四齿轮143的轴线平行;阻力调节轴170的位于第一空腔111内的一端连接有弧形弹性片171,阻力调节轴170的远离弧形弹性片171一端连接有用于转动阻力调节轴170的调节部172,弧形弹性片171的远离阻力调节轴170一端贴合于第四齿轮143的转动轴。在本实施例当中,弧形弹性片171所对应的圆的轴线同时平行于阻力调节轴170的轴线和第四齿轮143的轴线。

进一步地,弧形弹性片171所对应的圆的半径由弧形弹性片171的靠近阻力调节轴170一端向弧形弹性片171的靠近第四齿轮143一端递增。

当转动阻力调节轴170沿C转动方向转动时,弧形弹性片171与第四齿轮143的转动轴之间的贴合力会增强,进而使弧形弹性片171与第四齿轮143的转动轴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变大,这样可以为第四齿轮143提供转动阻力。

当病人在马达120的带动下沿A转动方向活动时,可以通过调节阻力调节轴170而改变弧形弹性片171与第四齿轮143的转动轴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进而改变第四齿轮143的转动速率,最终达到改变曲柄摇杆150转动速率的目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带动转动的速率,转动活动的速率可调;另一方面当进行有阻力活动时,还可以通过调节阻力调节轴170而改变弧形弹性片171与第四齿轮143的转动轴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达到增加有阻力活动中阻力大小的目的,阻力调节轴170与马达调节件160配合使用,使得阻力调节范围更广,同时使得阻力调节更为灵活。这使得康复器械100的活动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了康复器械100对不同情况的病人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当中,康复器械100还包括支撑座180,支撑座180包括支撑座本体181及设于支撑座本体18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均与支撑座本体181铰接,且第一支撑件182的转动轴与第二支撑件183的转动轴平行。

进一步地,壳体110具有第一侧壁113,支撑座本体181具有第二侧壁181a、第三侧壁181b、第四侧壁181c和第五侧壁181d。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二侧壁181a与第三侧壁181b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第四侧壁181c和第五侧壁181d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第一支撑件182与第四侧壁181c铰接,第二支撑件183与第五侧壁181d铰接。第一侧壁113与第二侧壁181a通过旋转转轴190连接,旋转转轴190的转动轴心线同时垂直于第一侧壁113与第二侧壁181a。支撑座本体181可随旋转转轴190相对壳体110转动,转动角度为180°~360°,在本实施例当中,支撑座本体181随旋转转轴190相对壳体110可360°有阻尼旋转,即壳体110相对于支撑座本体181可360°有阻尼旋转。

由于壳体110相对于支撑座本体181可360°有阻尼旋转,在不改变手臂活动方向的情况下,通过将壳体110相对于支撑座本体181旋转180°,即可实现有阻力活动与空转的活动方式间的相互转换或有阻力活动与马达120带动的活动方式间的相互转换。当病人的手臂活动方式受限,只能沿同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即可使用此功能。

此外,通过将壳体110相对于支撑座本体181旋转180°,可以实现马达120沿两个相反的转动方向均可带动活动,也可实现沿两个相反的转动方向均可有阻力活动。这样便进一步地丰富了康复器械100的活动方式,提高了康复器械100对不同情况的病人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通过将壳体110相对于支撑座本体181旋转其他的角度,例如90°、30°或60°等,还可以获得相应的不同的活动方式即活动效果,这些均可根据病人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选择。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均具有伸缩支撑杆184。第一支撑件182嵌设有两个伸缩支撑杆184,第二支撑件183也嵌设有两个伸缩支撑杆184,四个伸缩支撑杆184呈大致的正方形形状排列且四个伸缩支撑杆184的轴向均垂直于第三侧壁181b。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支撑件18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六侧壁182a和第七侧壁182b、相对设置的第八侧壁182c和第九侧壁182d,第二支撑件18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十侧壁183a和第十一侧壁183b、相对设置的第十二侧壁183c和第十三侧壁183d。

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均呈大致的四棱柱形,当第八侧壁182c与第四侧壁181c相抵且第十二侧壁183c和第五侧壁181d相抵时,第六侧壁182a与第十侧壁183a均位于第二侧壁181a的远离壳体110一侧,且第六侧壁182a到第一侧壁113的距离值大于等于第八侧壁182c到第九侧壁182d的距离值,第十侧壁183a到第一侧壁113的距离值大于等于第十二侧壁183c到第十三侧壁183d的距离值。以保证当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各自延其转轴转动至第六侧壁182a与第四侧壁181c相抵且第十侧壁183a与第五侧壁181d相抵时,壳体110仍可以正常绕旋转转轴190相对支撑座180旋转。

进一步地,当第八侧壁182c与第四侧壁181c相抵且第十二侧壁183c和第五侧壁181d相抵时,第七侧壁182b与第十一侧壁183b均位于第三侧壁181b的远离壳体110一侧,第七侧壁182b与第十一侧壁183b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七侧壁182b与第十一侧壁183b便于放置康复器械100,不易侧翻。

当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各自延其转轴转动,当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均大致垂直于第四侧壁181c和/或第五侧壁181d,即第六侧壁182a与第四侧壁181c相抵且第十侧壁183a与第五侧壁181d相抵时,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将无法继续沿其各自的转轴转动。此时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对支撑座本体181同样具有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伸缩支撑杆184具有第一伸缩段184a和第二伸缩段184b,第一伸缩段184a嵌设于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第二伸缩段184b嵌设于第一伸缩段184a,其中,第二伸缩段184b具有支撑杆184b1和用于容置支撑杆184b1的凹部184b2,支撑杆184b1铰接于第二伸缩段184b。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当中,当支撑杆184b1完全容置于凹部184b2中时,在凹部184b2的远离第一伸缩段184a一端具有空隙184b2a。此时在平行于第二伸缩段184b的方向,空隙184b2a的宽度为第一宽度;在垂直于凹部184b2的底部的方向,支撑杆184b1的厚度为第一厚度。第一宽度的值大于等于第一厚度的值。

当支撑杆184b1绕其转轴从凹部184b2中转出时,当支撑杆184b1大致垂直于第二伸缩段184b时,支撑杆184b1的靠近其转轴的一端会抵在凹部184b2的空隙184b2a处而无法再继续旋转。

综合第一支撑件182、第二支撑件183以及伸缩支撑杆184的结构特征,当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均大致垂直于第四侧壁181c和/或第五侧壁181d,即第六侧壁182a与第四侧壁181c相抵且第十侧壁183a与第五侧壁181d相抵时,且支撑杆184b1大致垂直于第二伸缩段184b时,形成如图6所示的结构,此时支撑座180可将壳体110完全支撑,支撑杆184b1则用于直接与病床或地面接触。当不需要支撑时,可将支撑杆184b1旋转至使支撑杆184b1完全容置于凹部184b2,以便于第二伸缩段184b重新收入到第一伸缩段184a中。

该结构可将壳体110支撑于病床上,便于病人利用康复器械100进行康复活动。当不使用时,可以将伸缩支撑杆184收入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并将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旋转至如图2所示的状态,便于放置。此外,当需要在病床以外使用康复器械100时,可以维持如图2所示的状态使用,或者在如图2所示的基础上,将伸缩支撑杆184直接拉出用于支撑。该结构使得康复器械100使用灵活方便又便于存放。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伸缩段184a具有第二空腔184a1和设于第一伸缩段184a的内壁的第二滑槽184a2,第二伸缩段184b的外壁具有第一凸缘184b3;第二伸缩段184b嵌设于第二空腔184a1且第一凸缘184b3可滑动容置于第二滑槽184a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伸缩段184a的外壁还具有第二凸缘184a3,第一支撑件182和第二支撑件183均具有第三空腔185且第三空腔185的内壁设有第三滑槽185a,第一伸缩段184a嵌设于第三空腔185且第二凸缘184a3可滑动容置于第三滑槽185a。

由于滑槽对凸缘有限位作用,可以防止各个伸缩段相对其相邻的伸缩端转动,以保持伸缩支撑杆184的稳定性,使其具有稳定的支撑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段184a还可以是嵌设于第三空腔185并与第一支撑件182和/或第二支撑件183一体成型。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康复器械100还可以附加心肺功能测试装置,该心肺功能测试装置通过测试病人在马达带动、空转、有阻力活动等多种不同活动方式下的心肺功能指标,能较好的反映出病人在不同的活动方式中的情况,便于选择最合适的活动方式并检测活动效果。

心肺功能测试装置可用于测试病人在马达带动、空转、有阻力活动等多种不同活动方式下活动不同时间后的心率和心率恢复期的心率变化,反映出病人对相应的活动方式的适应程度以及反映病人的康复状况和活动效果。

康复器械100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具有单向传动功能的棘轮机构130,实现了带动、空转和有阻力活动等多种活动方式,并可通过阻力调节轴170对阻力进行调节,进而起到对马达120的带动速率、有阻力活动的阻力大小等的调节目的;同时,通过马达调节件160可在不关闭马达120的情况下随时将马达120的动力与传动齿轮组140断开或连通,使得活动方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此外,支撑座180及旋转转轴190实现了沿同方向活动时在带动、空转和有阻力活动等多种活动方式之间的切换,活动方式多样灵活。针对不同情况的病人可以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大大提高了康复器械100的适用范围和对病人的适应性。且康复器械100可利用伸缩支撑杆184支撑于病床上使用,也可直接支撑于地面上使用,且易存放和转移。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康复器械100,其活动方式与活动强度可调,且适用于在病床上使用,携带方便,适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