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人的B超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9880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B超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机器人的B超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B超,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和简便的一种超声诊断仪。通过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各种切面图形比较清晰。B超比较适用于肝、胆肾、膀胱、子宫、卵巢等多种脏器疾病的诊断。平时说的“B超”就是向人体发射超声波,同时接受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将所携信息反映在屏幕上。

超声诊断主要应用超声的良好指向性和与光相似的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Doppler)效应等物理特性,利用其不同的物理参数,使用不同类型的超声诊断仪器,采用各种扫查方法,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内,并在组织中传播,当正常组织或病理组织的声阻抗有一定差异时,它们组成的界面就会发生反射和散射,再将此回声信号接收,加以检波等处理后,显示为波形、曲线或图像等。由于各种组织的界面形态、组织器官的运动状况和对超声的吸收程度等不同,其回声有一定的共性和某些特性,结合生理、病理解剖知识与临床医学,观察、分析、总结这些不同的规律,可对患病的部位、性质或功能障碍程度作出概括性以至肯定性的判断。

超声诊断由于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方法简便,报告迅速,其诊断准确率逐年提高,在国人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追求更高的医疗质量和体验成为可能。在具备优质医疗资源的医院,通常会存在更多的求医者。为了得到更高的医疗质量,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排队等待。特别是对于B超需求者,往往是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比如孕妇、伤势严重者,不适合在拥挤、嘈杂的环境里长时间的等待;或者有些患者不适合移动,只能留在病房中。对这类人群进行B超检查更是困难,需要医护人员或家人将病床推至B超室内,检查完后再将病人退出来送回病房,整个过程中,若遇到B超室设置较远需要上下楼层或楼道等空间狭小,操作起来更是费时费力,同时也需要多名人员协助完成,比较浪费人力。

同时,做B超检测往往是通过医护人员持有超声探头对病人进行检测分析,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使得病人不能及时就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人的B超检测方法,以实现B超主机和B超探头相分离,并通过机器人进行B超检测,并实时反馈B超检测信息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机器人的B超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1:对人体进行红外探测,判断是否有人需要B超检测,若有,则进行语音播报,提示人体做好B超检测准备;

步骤2:设置于机器人手臂上的B超探头对人体的相关部位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图像无线发送至B超主机;

步骤3:通过B超主机对B超检测图像进行分析,输入分析B超结果的语音;

步骤4:机器人对分析结果语音进行处理后,对分析B超结果的语音进行播报。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B超探头按照B超主机发送的语音命令信号进行移动,所述语音命令信号包括“上”“下”“左”“右”。

进一步地,所述B超主机与B超探头相互独立。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基于机器人的B超检测方法,由于主要包括:对人体进行红外探测,判断是否有人需要B超检测,若有,则进行语音播报,提示人体做好B超检测准备;设置于机器人手臂上的B超探头对人体的相关部位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图像无线发送至B超主机;通过B超主机对B超检测图像进行分析,输入分析B超结果的语音;机器人对分析结果语音进行处理后,对分析B超结果的语音进行播报;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B超检测必须需要医护人员参与,浪费人力资源,一方面,B超主机和B超探头相互连接,不方便使用的缺陷。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具体地,一种基于机器人的B超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1:对人体进行红外探测,判断是否有人需要B超检测,若有,则进行语音播报,提示人体做好B超检测准备;

步骤2:设置于机器人手臂上的B超探头对人体的相关部位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图像无线发送至B超主机;

步骤3:通过B超主机对B超检测图像进行分析,输入分析B超结果的语音;

步骤4:机器人对分析结果语音进行处理后,对分析B超结果的语音进行播报。

步骤2中,所述B超探头按照B超主机发送的语音命令信号进行移动,所述语音命令信号包括“上”“下”“左”“右”。

所述B超主机与B超探头相互独立。

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实现B超主机和B超探头相分离,并通过机器人进行B超检测,并实时反馈B超检测信息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