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新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9839阅读:10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学药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盐酸倍他司汀药物及其制药新用途。



背景技术:

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为双胺氧化酶抑制剂,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此外能增加耳蜗和前底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还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外液的吸收,消除淋巴内水肿;能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及降低动脉压,并有抑制血浆凝固及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作用,能延长大白鼠体外血栓形成时间,还有轻微的利尿作用。适应症为: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脑栓塞,脑供血不足,眩晕。

发明人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偶然发现,对抑郁症患者、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老年痴呆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疗效。

在进行规范、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与药效学实验后,得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酸倍他司汀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盐酸倍他司汀药物在制备治疗抑郁症、脑卒中后抑郁症、抑郁发作症、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盐酸倍他司汀药物,该药物为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其制备方法为:取盐酸倍他司汀2.0g,加入蔗糖100.0g,甜菊素2.0g,甘油0.5mL,加水至1000mL,混匀、过滤、灌装、灭菌、灯检得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

一种盐酸倍他司汀药物在制备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盐酸倍他司汀药物为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

所述的盐酸倍他司汀药物在制备治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还可以用于在制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盐酸倍他司汀药物在制备治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还可以用于在制备治疗抑郁发作症药物中的应用。

一种盐酸倍他司汀药物在制备治疗心肌炎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盐酸倍他司汀药物为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

所述的盐酸倍他司汀药物在制备治疗心肌炎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还可以用于在制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药物中的应用。

一种盐酸倍他司汀药物在制备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盐酸倍他司汀药物为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抑郁症的药效实验研究

1材料

1. 1药物

(1)受试药物(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091。

(2)阳性对照药(盐酸氟西汀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39。

1. 2动物

ICR 雄性小鼠,体重 18~22 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14-0035。所有动物提前 1 周购入,常规饲养。

1. 3

仪器Medlab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南京易美科技有限公司),JZ100型100g 张力换能器(高碑店市新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Sony DSC2P8 数码摄像机(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司),MC-145 电子体温计(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

2方法

2. 1小鼠悬尾实验

正常小鼠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盐酸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3.5mg·kg-1)、受试药盐酸倍他司汀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3.5mg·kg-1)。各组均按 0. 2 mL·(10 g)-1体重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空白对照组给去离子水。于末次给药后1h进行实验。将小鼠尾端(在距尾尖2 cm 处)用胶布固定在100 g张力换能器的连线上,使其呈倒悬状态,头部离实验台约15cm,换能器连接到Medlab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适应2 min后,记录4min之内的不动时间(s)。

2. 2小鼠强迫游泳实验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式、剂量、时间同 2. 1,于末次给药后1h进行实验。将

小鼠单个放入高20 cm,直径18 cm,水深10 cm,水温(23 ± 2)℃ 的水缸中,观察6 min,适应2 min,记录后4 min 内累计不动时间(s)。

2. 3小鼠利血平拮抗实验

体温下降的观测正常小鼠随机区组法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3.5mg·kg-1)、盐酸倍他司汀组(3.5mg·kg-1)。组均按0.2 mL·(10g)-1体重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d,空白对照组灌胃给去离子水。于末次给药后1h,按1.6 mg·kg-1剂量腹腔注射利血平,2h后测小鼠肛温(将电子体温计探头插入小鼠肛门内约1.5cm处)。

2. 4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使用 SPSS13. 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ANOVA)进行检验,P < 0. 05 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3结果

3. 1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倍他司汀组能明显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 05),并且优于阳性对照药(盐酸氟西汀)。见表1。

表1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 s,n = 20)

注:与空白组比较*P < 0. 05。

3. 2对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倍他司汀组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 05),并且优于阳性对照药(盐酸氟西汀)。见表2。

表2 对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s,n = 20)

注:与空白组比较*P < 0. 05。

3. 3对利血平所致小鼠体温下降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倍他司汀组能显著对抗利血平所致小鼠体温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 05),并且优于阳性对照药(盐酸氟西汀)。见表3。

表3对利血平所致小鼠体温下降的影响(± s,n = 20)

注:与空白组比较*P < 0. 05。

4 结论与讨论

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很多,小鼠悬尾试验和小鼠强迫游泳试验具有简单、经费少、敏感和可靠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这两个模型对盐酸倍他司汀进行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倍他司汀可显著缩短小鼠悬尾试验和小鼠强迫游泳试验的不动时间,显示其具有抗抑郁作用。

实施例2: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2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61~70岁,平均年龄(65.6±5.1)岁;病程5~10个月,平均(5.5±2.5)个月。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且符合CCMD-3的抑郁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20分。

排除近期服用抗抑郁药物者,对盐酸倍他司汀过敏者,蛛网膜下腔脑出血、脑瘤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及精神疾病史者。

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脑卒中基础治疗。

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药物治疗,仅给予心理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国药准字H23020091,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包装规格:10mL:20mg),起始剂量10mL/d,若治疗3周后仍未见效,增加药物剂量至20mL/d,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抑郁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并于停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记录抑郁发生率。

1.4疗效评定

(1)根据HAMD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减分率=(治疗前评分值—治疗后评分值)/治疗前评分值

HAMD减分率≥75%为痊愈,HAMD减分率≥50%为显效,HAMD减分率≥25%为有效,HAMD减分率<25%为无效。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抑郁情绪评定标准采用HAMD抑郁量表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观察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定观察

两组治疗后的HAMD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然而观察组治疗后的的HAMD和SDS,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5 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定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

观察组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后,经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均未见有异常。

2.4随访结果

治疗后8~12个月随访,观察组抑郁发病1例(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例(5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00%;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和SD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8~12个月随访,观察组抑郁发病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结果提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早期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抗抑郁治疗,治疗期间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及精神状态,治疗后抑郁复发率低,起到抗抑郁的治疗目的,进而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和精神状态,且用药安全,对改善神经功能有较好作用。

实施例3: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入侵心脏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受损或是心肌细胞变性或死亡的心肌炎性病变。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可引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须有心肌炎和病毒感染的证据。本研究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以了解其疗效。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8例为2015年5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男 4例,女4例,年龄5岁~29岁。患儿的诊断符合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成年患者的诊断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在发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体温38.5~39.9℃;临床表现为心悸、乏力、气促、胸闷等;伴有心律失常;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高而且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心肌急性损伤。

1.2 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重点一是抗病毒治疗,二是阻断免疫反应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在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改变亦其是心脏症状。

1.2.1 病毒感染治疗 口服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包装规格:10mL:20mg,成人一次10mL,一日2次,于餐前0.5h服用。儿童减半,疗程14d。

1.2.2 心律失常治疗 采用心律平5mg/kg,每隔6h给药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酶水平和心电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8例均治愈,在随访的中未出现复发和严重的后遗症。

2.1 血清心肌酶水平

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见表6。

表6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 (±s,U/L)

注: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

2.2 心电图改变

治疗2周后患者的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波改变及期前收缩率亦低于治疗前 (P<0.05P<0.01),见表7。

表7 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情况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P<0.01

3 结论

8例患者在接受盐酸倍他司汀并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较在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心电图的窦性心动过缓、波改变及期前收缩发生率亦低于治疗前(P<0.01P<0.05),患者均治愈出院,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说明盐酸倍他司汀对心肌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4:盐酸倍他司汀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2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研究方法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诊断均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关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患者及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意识清晰,表达正常,年龄66~84岁;具有明确脑血管病史,病发后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此前无类似病史;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为10~20分,Hachinski缺血指数积分≥7分。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或合并其他严重精神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重度老年血管性痴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等。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

观察组中,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67~77岁,平均(69.6±5.5)岁;病程5~22个月,平均(18.2±4.6)个月。

对照组中,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68~76岁,平均(69.8±5.4)岁;病程6~20个月,平均(18.6±5.4)个月。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降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

观察组口服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091,包装规格:10mL:20mg,),一次10mL,一日2次。

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1mg/次,3次/日。

两组疗程均为12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MMSE,CDR及ADL检测,并对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判定。

应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检测试剂盒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进行测定。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判定。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显著进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46%但<90%;

进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但<46%;

无变化: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或增加<18%;

恶化:神经功能能评分增加≥18%。

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和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见表8至表10。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定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表8两组患者量表评分比较(±s,分,n=11)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9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1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0 两组患者SOD活性及MDA含量比较(n=1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结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MMSE,CDR及ADL评分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盐酸倍他司汀能显著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说明盐酸倍他司汀可通过某种机制抗氧化损伤,从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其具体抗氧化损伤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定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盐酸倍他司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盐酸倍他司汀可显著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有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