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归脾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0677阅读:59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参归脾丸。



背景技术:

人参归脾丸是由人参、白术、当归和黄芪等10味中药材组成的,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从该方的组成看,方中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甘草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配,增加补心血之效;茯苓、酸枣仁、远志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物相配,使之补而不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益智安神之效。但现有技术制备的人参归脾丸稳定性较差,且不易长时间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参归脾丸。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人参归脾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人参35-45份、白术75-85份、茯苓75-85份、炙甘草18-22份、炙黄芪35-45份、当归75-85份、木香18-22份、远志75-85份、龙眼肉75-85份、酸枣仁35-45份、矫味剂0.09-0.9份、抗氧剂0.5-2.5份。

优选地,所述的矫味剂为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矫味剂由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而成,所述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为(1-3):(1-3):(1-3)。

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为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由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混合而成,所述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的质量比为(1-3):(1-3):(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人参归脾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人参、当归、木香分别粉碎至200-400目,再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白术、茯苓、炙甘草、炙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7味中药粉碎,过筛,混合均匀,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萃取时间110-140分钟,萃取温度32-48℃,萃取压力23-47MPa,二氧化碳的流量为10-20kg/h,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15-1.25(50℃)的萃取清膏;

(3)步骤(2)中所得药渣中加入药渣量8-12倍的水,煎煮1.5个小时,趁热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收集滤液;药渣中再加入药渣重量6-10倍的水煎煮1个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50℃)的水提清膏;

(4)将药粉、萃取清膏、水提清膏、矫味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制丸,干燥,即得。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

炙甘草,拉丁学名:Glycyrrhizae.,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炮制加工品。

炙黄芪,为黄芪Leguminosae的炮制加工品。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种皮。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

人参,拉丁学名: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

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的干燥根。

酸枣仁,拉丁学名: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

木香,为菊科植物云木香(拉丁学名:Saussurea costus)的根。

白术,拉丁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是菊科苍术属的一种植物,单叶、狭长,花紫色,头状花序,以根茎入药,别名术、冬术、浙术、种术、祁术等。

茯苓,拉丁学名:Wolfiporia cocos,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当归,拉丁学名:Angelica sinensis,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

海藻酸钠,CAS号:31581-02-9。

柠檬酸钠,CAS号:6132-04-3。

羧甲基纤维素钠,CAS号:9004-32-4。

桑黄酮,CAS号:62949-77-3。

甘草查而酮A,CAS号:58749-22-7。

罗汉松双黄酮A,CAS号:22136-74-9。

本发明人参归脾丸,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的症状,其配方中添加抗氧剂,保证了药物的质量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人参归脾丸原料:人参41份、白术81份、茯苓81份、炙甘草20份、炙黄芪41份、当归81份、木香20份、远志81份、龙眼肉81份、酸枣仁41份、矫味剂0.15份、抗氧剂0.9份。

所述的矫味剂由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所述的抗氧剂由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上述人参归脾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人参、当归、木香分别粉碎至200目,再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白术、茯苓、炙甘草、炙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7味中药粉碎为80目,过筛,混合均匀,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萃取时间132分钟,萃取温度43℃,萃取压力33MPa,二氧化碳的流量为15kg/h,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20(50℃)的萃取清膏;

(3)步骤(2)中所得药渣中加入药渣量10倍的水,煎煮1.5个小时,趁热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收集滤液;药渣中再加入药渣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1个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的水提清膏;

(4)将萃取清膏、水提清膏、矫味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制丸,干燥。得到实施例1的人参归脾丸。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2的人参归脾丸。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3的人参归脾丸。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海藻酸钠、柠檬酸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4的人参归脾丸。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5的人参归脾丸。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桑黄酮、罗汉松双黄酮A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6的人参归脾丸。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7的人参归脾丸。

测试例1

将实施例1-7制备的人参归脾丸,置于25℃,相对湿度85%环境下保藏半年,然后进行大肠杆菌(ATYCC 25922)菌落总数测试,参照GBT 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

表1:菌落总数测试表cfu/g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中任意二者复配)。

测试例2

对实施例1-7制备的人参归脾丸进行稳定性测试。

本发明人参归脾丸中包含的白术内酯Ⅱ是白术的指标性成分。将实施例1-7制备的人参归脾丸分别用铝塑复合膜袋密封包装,将它们置于38℃温度下放置3个月,测定各试样中3月时的白术内酯Ⅱ相对于该试样0月时的残余含量。测试方法参照于玲玲的硕士论文《白术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中第四节:白术片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的方法测定。具体结果见表2。

表2:稳定性测试结果表 单位:%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配)稳定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复配)稳定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中任意二者复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