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678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肝炎的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肝炎指的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侵害肝脏,使肝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损,继而引起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这些损害病程不超过半年。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指的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侵害肝脏,使肝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损,继而引起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这些损害病程不超过半年。这些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在我国,最常见的急性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急性乙型肝炎。国外,以酒精性肝炎居多。慢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是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本发明用于治疗肝炎护理的中药配方,针对肝炎病因病机,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散结消肿为治则,使邪伏、病退、正复而身安,达到解毒消痈,治疗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疗程较短的治疗肝炎的中药配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茵陈30g,栀子10g,泽泻10g,薏米30g,蔻仁10g,茯苓15g,鸡骨草30g,垂盆草30g,丹参30g,郁金10g,板蓝根10g,连翘10g,藿香10g,甘草10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为冲服,每天1剂,水煎服,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6疗程。

发明用于治疗肝炎的中药配方,选择天然药物,针对肝炎病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方中用茵陈清利湿热,退黄疸;栀子通利三焦;配以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泽泻湿热下行;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郁金,丹参行气活血、祛除解郁;鸡骨草,垂盆草解毒退黄;板蓝根、连翘清热解毒,藿香、甘草化湿和中。上述诸味药物共用,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共奏疏肝柔肝、滋肾运脾,和胃理气、清热解毒、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散结消肿之效,诸药合用,活血化痰、通脉降脂,为治疗高脂血症的良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是包括以下中药成分:茵陈30g,栀子10g,泽泻10g,薏米30g,蔻仁10g,茯苓15g,鸡骨草30g,垂盆草30g,丹参30g,郁金10g,板蓝根10g,连翘10g,藿香10g,甘草10g。

实施例2:如果患者有困乏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苍术12g,防己20g,秦艽15g。

实施例3:如果患者有黄疸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大黄10g,金钱草16g。

将此配方冲服:每天1剂,水煎服,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6疗程。

以下通过实用例来阐明本发明所述用于肝炎的中药配方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50例肝炎患者,患者平均年龄50±20岁(30~70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的肝炎诊断标准,全部诊断为肝炎患者。50例肝炎患者全部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均出现明显好转。

2、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疼痛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发热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继续发热、恶心者,判定为无效。

3、治疗结果

50例肝炎患者治疗3~4疗程后,治愈38例,治疗显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

典型案例:

于某,52岁,男性。患者查体:体温39℃、脉搏108次/min、呼吸 22次/min、血压 100/70mmHg。急性热病容,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无瘀斑瘀点。牙龈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肌紧,腹部略有膨隆,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肿大,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B超:肝体积无明显改变,胆囊壁明显水肿,囊腔缩小。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未见异常。服用本发明配方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1服。第二诊:病痛略感减轻,继服12剂,三诊:病痛基本解除,之后,为巩固治疗效果,遵医嘱继续服用12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