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和改善久治不愈型腹泻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9507发布日期:2018-07-03 20:5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久治不愈型腹泻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在部分腹泻患者久治不愈,腹部胀痛,或伴有痞块,夹有粥冻及污血,泻后有不尽之感。病理原因在于血流不畅,经络受阻,导致血块凝结,阻碍气血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久治不愈型腹泻的中药配方,其成本低、见效快、副作用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久治不愈型腹泻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芍药10-20克,五灵脂12-25克,当归8-12克,蒲黄9-15克,小茴香6-15克,川芎8-15克,干姜8-20克,没药5-9克,麻黄8-10克,鹿茸6-9克,黄芪12-15克。

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芍药15克,五灵脂15克,当归10克,蒲黄10克,小茴香8克,川芎9克,干姜10克,没药6克,麻黄9克,鹿茸6克,黄芪12克。

上述中药为1副药的用药剂量,将上述中药放到砂锅中,加三碗水,大火烧开,中火煎熬,煎熬到剩余一碗水时,倒出药汁口服,每天三次,一副药可以喝2天。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的药性、药理及作用如下:

芍药:益阴敛营,敛固外泄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养气补血,调补脾胃;缓解平滑肌痉挛

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抗贫血、抗凝血,提高免疫力

蒲黄:行血祛淤,止痛;扩张血管,促进子宫收缩

小茴香:性味辛温,有行气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川芎:益气养阴,升散祛风,消肿止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扩张血管,镇静镇痛

干姜:温运中焦,驱散里寒,温中祛寒,回阳通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散寒宣肺,散寒通滞,止咳平喘;降温发汗,抑制流感病毒

鹿茸:温肾壮阳,调补冲任;抗炎、提高免疫力

黄芪:益气固表,健脑强心,收汗固表,驱寒,补脾肺之气

本发明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结合多年的临床试验,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种久治不愈型腹泻的中药。经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98%以上,治愈率达95%以上,见效快,活血止痛,温运中焦,具有活血祛瘀、益气养阴的功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久治不愈型腹泻的中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芍药15克,五灵脂15克,当归10克,蒲黄10克,小茴香8克,川芎9克,干姜10克,没药6克,麻黄9克,鹿茸6克,黄芪12克。

上述中药为1副药的用药剂量,将上述中药放到砂锅中,加三碗水,大火烧开,中火煎熬,煎熬到剩余一碗水时,倒出药汁口服,每天三次,一副药可以喝2天。

根据临床观察疗效总结:

病例1,患者,女,16岁,患者症状:少腹胀痛,按之不减,便泻不畅,腹泻时间长。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病例2,患者,女,31岁,患者症状:少腹痞块,夹有较多粥冻,舌质暗红。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病例3,患者,男,60岁,患者症状:泻后有不尽之感,舌边见淤点。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两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方案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和改善久治不愈型腹泻的中药配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久治不愈型腹泻的中药,所述中药组成和重量为:芍药15克,五灵脂15克,当归10克,蒲黄10克,小茴香8克,川芎9克,干姜10克,没药6克,麻黄9克,鹿茸6克,黄芪12克。本发明的效果为:取材方便,见效快,活血止痛,温运中焦,具有活血祛瘀、益气养阴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于朝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朝强
技术研发日:2016.12.24
技术公布日:2018.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