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293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尤其是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肠易激综合征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也是临床上最常见胃肠病的一种。以腹痛、腹胀、不适,以及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等可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临床症状。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患者的社会交往也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直接或间接的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

目前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并不难,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或腹泻,或便秘,或胃部灼热早饱,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起病通常缓慢隐匿,间歇性发作,有缓解期,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可用罗马Ⅲ诊断标准诊断,并常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和未定型。

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性的治疗方法考核措施,多主张采取综合治疗,包括精神心理行为干预,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效,但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以供患者方便治疗,因此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有效的中草药组合药物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多样性,但其特征是对多种生理或非生理性刺激的反应性增高,主要包括胃肠动力异常,内腔感觉过度敏感,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高度敏感,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其发病机制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作用并存在密切相关,所以肠易激综合征是在特殊个体基质基础上,以神经系统,由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为中介,以社会心理因素刺激为契机而引发的心身疾病。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与心肝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组成:糯稻根30-90、莲子肉4.5-15、伏龙肝1.5-60、疳积草1.5-30、干姜1.5-6、甘草1.5-9。

作为优化,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组成:糯稻根30、莲子肉6、伏龙肝9、疳积草6、干姜1.5、甘草3。

作为优化,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组成:糯稻根60、莲子肉9、伏龙肝30、疳积草15、干姜4.5、甘草6。

作为优化,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组成:糯稻根90、莲子肉15、伏龙肝60、疳积草30、干姜6、甘草9。

本发明的理药作用如下。

糯稻根:性味甘、平;主治功能:养阴、止汗、健胃;用于自汗、盗汗、肝汗。

莲子肉:性味甘、涩、平;归经:归脾、肾、心经;功能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伏龙肝:性味辛、温、无毒;归经:脾、胃、肝经;功能主治: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

疳积草: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积导滞;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肝炎、肠炎、感冒、喉痛、眼结膜炎、颈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疖肿。

干姜:性味辛、热;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的益处是:1、具有调整胃肠动力功能,调节内耗感觉,纠正内耗感觉异常,以及抗抑郁,抗焦虑;2、养心安神,调和肝脾,扶土抑水,温中和胃,能有效治疗各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组成:糯稻根30、莲子肉6、伏龙肝9、疳积草6、干姜1.5、甘草3。

诊断方法: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腹泻,或便秘,或伴有胃部灼热,早饱,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常伴有非结肠源性症状和胃肠外症状,如慢性盆腔痛,性功能障碍和风湿样症状等。诊断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

汤剂煎煮与使用方法:临床应用时按处方配备每天用量的中草药原料,每天服一剂,将备好的药材放入瓦煲或陶瓷煲内加入总药材重量七倍的水,煎煮沸40分钟,过滤取药液,第二次再加入总药材重量四倍的水,煎煮沸30分钟,过滤取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再煎至60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次服200毫升,连服15天为一疗程,可使用1-6个疗程。或发作期用药,缓解期停药。

罗马Ⅲ诊断标准:⑴ 腹痛反复发作或腹部不适,在最近三个月内至少3天,且伴有以下两条以上的:①排便后改善;②发作时伴排便次数的改变;③发作时伴排便性状的改变。

⑵ 目前的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且诊断前至少6个月内曾有过一次发作。

⑶ 临床验证时,疼痛或腹部不适频率至少1周2天作为入选条件。

肠易激综合征根据大便性状可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和未定型。 同时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属于排除性诊断,按上述标准,谨慎的排除可能引起腹痛、腹泻、便秘的各种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可作出诊断。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具体实施时应用汤剂,并根据病情,年龄,体质等情况在以下重量份范围内适当调整:糯稻根30-90、莲子肉4.5-15、伏龙肝1.5-60、疳积草1.5-30、干姜1.5-6、甘草1.5-9。

临床观察总结:应用本发明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0多例,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30例总结如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35岁;病程2年以下10例,2-5年15例,5年以上5例;腹泻性10例,便秘型5例、混合型15例;平均治疗为三个疗程,经治疗治愈25例,好转5例,治愈好转率为100%。

典型病例1:黄某,女性,30岁,无明显原因下出现腹痛不适,时解烂便,多量稀糊状或水样便,每日三到五次左右,大便量少,时有恶心,五呕吐,上症反复发作已二年余,经抗炎、止泻、助消化等治疗无明显改善,经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已排除胃肠器质性病变,按罗马Ⅲ诊断标准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型。应用本发明组合药物治疗,处方:糯稻根30克、莲子肉6克、伏龙肝9克、疳积草6克、干姜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天一付,连服15天为一疗程,服用一疗程好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嘱其复发时再服一疗程,后经随访服药三个疗程后痊愈。

典型病例2:陈某,男性,25岁,素来体质较差,反复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排便困难,大便多显羊屎状,量少,粪块表面常附着黏液,自诉吃红薯叶或香蕉后大便性状稍有改善,服泻药后效果也不明显,病程反复已三年,经相关检查未见胃肠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便秘型。应用本发明组合药物治疗,处方:糯稻根45克、莲子肉9克、伏龙肝20克、疳积草30克、干姜3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一付,连服15天为一疗程,嘱连服二个疗程,服药后腹痛,便秘症状消失,后再治疗一个疗程经随访未见再发作。

典型病例3:潘某,女性,28岁,家庭主妇,诉反复腹痛或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已五年多,经多方治疗未能痊愈,大便时结时X烂,或同时既有硬便又有烂便,经肠镜和X剂灌肠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按罗马Ⅲ诊断标准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混合型。应用本发明组合药物治疗,处方:糯稻根60克、莲子肉9克、伏龙肝45克、疳积草30克、干姜4.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一付,15天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经治疗后肠道功能无腹痛,便秘症状,大便每天1-2次,质软适中,嘱每月再服一疗程,连服2个月,后经随访告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