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管内麻醉体位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2503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管内麻醉体位固定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椎管内麻醉体位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椎管内麻醉操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地取决于患者的配合程度和患者的体位,而舒适的体位往往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椎管内麻醉的穿刺体位有侧卧位和坐位两种,由于国内外目前缺少专用的椎管内麻醉穿刺固定支架,所以坐位穿刺方法的应用比例低于侧卧位,只在肥胖患者或者是侧卧位穿刺失败时才使用坐位穿刺法。由于没有专用的坐位穿刺固定支架只能用普通的靠背椅代替,患者必须从手术床上移到椅子上,在椅子上穿刺成功后再移回手术床,在移动的过程中增加患者出现意外的风险。

移动的椅子替代固定的穿刺支架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第一、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操作要求患者绝对不动,任何的移动都会增加损伤血管神经的风险,造成严重的麻醉并发症,而移动的椅子无法做到这一点。第二、坐位穿刺过程中,患者需面对椅背骑跨在椅子上,椅背的弧度无法将患者的椎间隙完全拉开,增加了穿刺的难度,特别是孕产妇患者,增大的子宫使得这个动作更加的困难。第三、这种面对椅背骑跨在椅子上的姿势非常的不舒服,患者无法长时间保持该姿势,使得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增加了患者非主观的不配合。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由可调的椎管内滞麻醉体位固定支架。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椎管内麻醉体位固定支架,包括游离端可实现上下调节和前后调节的支撑体、夹持体、以及连接支撑体和夹持体的曲杆。该支架固定于手术床侧边栏,通过夹持体进行固定,曲杆使支撑体向前一段距离,患者将下颌放于支撑体上时,身体呈弓形,此时患者椎间隙拉开程度最利于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包括滑动组合的基座和水平运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表面上连接直立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自由端设有颌托。所述基座设有轨槽,轨槽沿滑块滑动方向设有若干滑块销孔,所述滑块从上表面开孔并安装有插入滑块销孔的插销。所述基座侧面设有腰形孔,滑块两侧各自水平安装有一根手执杆从腰型孔伸出。

所述基座下部为侧面开设侧孔的筒形部,筒形部内设有与所述曲杆上端固定的升降杆,升降杆设有若干不同高度分布的调高销孔,调高销孔与筒形部侧孔通过调高插销连接。调节筒形部和升降杆之间的高度,在调高销孔与侧孔对应的时候插入调高插销,实现高度的调节和固定。

所述夹持体包括相互铰接的卡座和夹子,卡座与曲杆下端连接,卡座设有从上端卡住手术床侧栏的上卡齿,夹子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卡住手术床侧栏下端的下卡齿,另一端延伸形成压柄。压柄的形状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调整。当夹持体还安装有脚踏装置的时候,压柄和下卡齿设于卡座中间的时候会影响使用,将其中间开设槽口使脚踏装置的第二支撑杆穿过,可保证使用压柄的时候不会被阻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夹持体下端安装有高度可调的脚踏装置。所述脚踏装置包括安装于夹持体下端的第二支撑杆、以及水平安装于第二支撑杆两侧的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所述第二支撑杆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实现高度调节的一排插口。

所述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分别设有水平接于插口并相互连接的一对横杆、以及安装于横杆上的脚踏板。

本发明的颌托上表面形成中间下凹的弧面,颌托表面设有硅胶垫。

一般来说,夹持体与颌托的连线与颌托所在垂线的夹角为10°~35°,患者在该角度下保持弓形体位是最舒适的,在此弓形体位下患者能最大程度地拉开椎间隙。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现了颌托的上下、前后移动,脚踏装置的上下移动,以及在手术床侧栏上的有效固定。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弧度的曲杆,使患者将下颌放入颌托时,背部呈弓状以方便麻醉医生进行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操作,从而提高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成功率,特别适用于肥胖患者和椎管内麻醉穿刺困难的患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椎管内麻醉体位固定支架,包括游离端可实现上下调节和前后调节的支撑体1、夹持体2、以及连接支撑体1和夹持体2的曲杆3。支撑体1包括滑动组合的基座11和水平运动的滑块12,滑块12上表面上连接直立的第一支撑杆13,第一支撑杆13自由端设有颏托14。基座设有轨槽,轨槽沿滑块12滑动方向设有若干滑块销孔,滑块12从上表面开孔并安装有插入滑块12销孔的插销15。基座侧面设有腰形孔110,滑块12两侧各自水平安装有一根手执杆120从腰型孔110伸出。基座11下部为侧面开设侧孔17的筒形部16,筒形部16内设有与曲杆3上端固定的升降杆31,升降杆31设有若干不同高度分布的调高销孔32,调高销孔32与筒形部侧孔17通过调高插销18连接。

夹持体2包括相互铰接的卡座21和夹子22,卡座21与曲杆3下端连接,卡座21设有从上端卡住手术床侧栏5的上卡齿23,夹子22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卡住手术床侧栏5下端的下卡齿24,另一端延伸形成压柄25。

夹持体2下端安装有高度可调的脚踏装置4。脚踏装置4包括安装于夹持体2下端的第二支撑杆41、以及水平安装于第二支撑杆41两侧的第一脚踏板42和第二脚踏板43;第二支撑杆41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第一脚踏板42和第二脚踏板43实现高度调节的一排插口44。第一脚踏板42和第二脚踏板43分别设有水平接于插口44并相互连接的一对横杆45、以及安装于横杆上的脚踏板4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椎管内麻醉体位固定支架,包括游离端可实现上下调节和前后调节的支撑体、夹持体、以及连接支撑体和夹持体的曲杆。该支架固定于手术床侧边栏,通过夹持体进行固定,曲杆使支撑体向前一段距离,患者将下颌放于支撑体上时,身体呈弓形,此时患者椎间隙拉开程度最利于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操作。本发明实现了颌托的上下、前后移动,脚踏装置的上下移动,以及在手术床侧栏上的有效固定。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弧度的曲杆,使患者将下颌放入颌托时,背部呈弓状以方便麻醉医生进行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操作,从而提高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成功率,特别适用于肥胖患者和椎管内麻醉穿刺困难的患者。

技术研发人员:雷黎明;汪福洲;徐世琴;沈晓凤;王伟;刘昱升;冯善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2016.12.30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