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077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妇科用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宫腔粘连是由于宫腔内膜受损后,形成的部分或全部宫腔粘连的病理现象。宫腔粘连患者常出现月经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且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异位妊娠、胎死宫内、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甚至不孕等。目前对于宫腔粘连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分离,但由于术后宫内膜生长缓慢或不理想,易再次形成粘连,需要使用宫内放置环以防止粘连形成,并使用大剂量激素刺激内膜的生长。但是大剂量的口服激素会带来较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导致肝脏损害、乳腺癌变、凝血功能异常等。且大剂量的外来雌激素会使人体产生激素的器官产生负反馈,抑制自身激素的合成及释放,是人体由生理状态转变成病理状态。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已被公认为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产生及复发的有效方式,也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如圆形环、T形环、宫形环,其中宫形环由于其轮廓更贴合宫腔形态,对两侧宫角保护效果好而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形状较之圆环等稍显不规则,且两侧凸起的部分增加了其宽度,在临床应用中对宫颈的松弛度有较高要求,当宫颈条件不理想时放置会遇到困难。此外,由于宫腔粘连患者的宫腔较正常人已有一定程度的结构改变,使得在放置宫形环时易出现宫形环在宫内位置不理想的情况,从而影响疗效及最终结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人体副作用小,放置更为简便,治疗效果更佳的宫腔粘连放置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宫形环及薄膜,所述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在薄膜的上、下部分各设有一个圆孔,其中下方的圆孔圆心位于宫形环垂直方向的中线上,半径小于上方的圆孔半径;上方的圆孔位于偏离于宫形环垂直方向的中线的一侧。

作为改进,位于下方的圆孔与宫形环下段相切;位于上方的圆孔与宫形环垂直方向中线相切,并与宫形环上段相切。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宫形环的下段设有至少三个引流槽。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其中的一个引流槽位于下方圆孔与宫形环相切处。

由于本发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的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贴合,对宫腔形态起到支撑作用。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左右两侧之间,可以有效防止宫腔前后壁、两侧壁以及两侧宫角的再次粘连。不对称的圆孔设计改变了以往的置入方式,减少了装置置入时与进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降低了对于宫颈松弛度的要求。本发明的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带来的新的置入方式使得宫腔粘连防治装置的一角能够先行进入宫腔并固定于一侧宫角,减少了宫腔粘连防治装置放置位置不理想的几率。下段的引流槽可以引流宫腔内的液体,减少出现宫腔内感染的风险。此外,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材料,有利于控制成本及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包括宫形环1及薄膜4,所述宫形环1具有弹性,其形状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薄膜4连接在宫形环1左右两侧之间,薄膜4上部和下部分别有圆孔2和圆孔3。此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宫腔前后壁、两侧壁以及两侧宫角的再次粘连。图1中虚线为宫形环1垂直方向中线。圆孔2半径较圆孔3大,与宫形环1相切于切点7,并与宫形环1垂直方向中线相切。圆孔3与宫形环1相切于切点8,圆心位于宫形环1的垂直方向中线上。置入宫腔粘连防治装置时,置入推动杆作用于切点7,使得宫形环1的一侧角5先行进入宫颈内,逐渐进入宫腔并置于一侧的宫角;然后再将置入推动杆作用于圆孔3,推动宫腔粘连防治装置整体前进,使得角6到达另一侧的宫腔。本发明的不对称的圆孔设计改变了以往的置入方式,减少了装置置入时与进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降低了对于宫颈松弛度的要求。新的置入方式使得宫腔粘连防治装置的一角能够先行进入宫腔并固定于一侧宫角,减少了宫腔粘连防治装置放置位置不理想的几率。位于宫形环1下段的引流槽9可以增加宫腔内液体的引流效果,减少宫腔内感染的风险,增加防治宫腔粘连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引流槽个数以及圆孔直径大小,只要是能实现如前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达到其技术效果,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