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仪加热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2834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透析仪,尤其涉及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加热腔。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血液透析仪加热腔由安装在加热腔内的交流发热管来实现加热功能。直接将强电通过继电器与交流发热管接通,电流通过交流发热管时发生电热反应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产生的热能被传递给储液腔内的液体,以此安装在加热腔内部的温度检测器来检测储液腔内的液体温度。由于强电直接通入储液腔内的发热管与液体直接接触,若发热管因各种因素出现漏电,会对接受治疗的人体造成损伤;而且当储液腔内无液体时,温度检测器无法检测到发热体的温度,从而产生干烧并使温度失控,从而带来安全隐患。现有加热腔中发热体采用电阻式发热,热能损失大,浪费能源,且发热体使用寿命短,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血液透析仪加热腔,无强电流直接通入发热腔内,实现了水电分离,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血液透析仪加热腔,包括储液腔和发热装置,包括温度监测器、主动板、驱动、储液腔和发热装置,发热装置由发热体及电磁线圈组成,发热体安装在储液腔内,电磁线圈在储液腔外部靠近发热体位置与其对应布置,主动板、驱动板、温度监测器和电磁线圈之间通过线缆连接,温度监测器安装在发热体上。

优选的,发热体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储液腔内部。

优选的,发热体为含铁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的,电磁线圈为环形。

优选的,电磁线圈在储液腔外部靠近发热体位置与其平行布置,发热体为形状尺寸与电磁线圈相同的环形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磁发热原理,发热体与电磁线圈分开布置,无强电流直接通入发热腔内,实现了水电分离,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相较传统的电阻发热,电磁发热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电磁加热因线圈本身基本不会产生热量,使用寿命长,因此本实用新型也起到了节约能源,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及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作用。由于温度监测器安装在发热体上,对发热体的检测更加实时准确,即使加热腔内没有液体也能实时监控发热体温度,从而实时控制电磁线圈的导通与关闭,避免了加热腔内无液体干烧对设备的危害,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血液透析仪加热腔,包括储液腔1和发热装置,发热装置由发热体2及电磁线圈3组成,发热体2安装在储液腔1内,电磁线圈3在储液腔1外部靠近发热体2位置与其对应布置,发热体2由含铁金属制成。还包括温度监测器5、主动板6和驱动板7,主动板6、驱动板7、温度监测器5和电磁线圈3之间通过线缆连接,温度监测器5安装在发热体2上实时监测发热体2温度,主动板6接收由温度监测器5传输的信号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板7,驱动板7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电磁线圈3的导通与关闭。电磁线圈2为环形,电磁线圈3在储液腔1外部靠近发热体2位置与其平行布置,发热体2为形状尺寸与电磁线圈3相同的环形管道。

发热体2通过两个固定杆4固定连接在储液腔1内部,两个固定杆4一端固定在储液腔1内表面,一端和发热体2固接,保证发热体2在储液腔1内的位置相对稳定,不会随便移动有利于发热体2和电磁线圈3对准进行加热工作,不会出现发热体2在储液腔1内到处游动,无法定位的问题。

发热体2为含铁金属材料制作而成,金属铁材料可以配合电磁线圈3间接进行加热,使得水电分离提高加热的整体安全性。

当储液腔1内装满需加热液体时,通过驱动板7发出控制信号导通电磁线圈3,由于电磁发热作用,与电磁线圈平行布置的发热体2发出热量散发至储液腔1中的液体,液体逐渐被加热,安装在发热体上的温度监测器5实时监测发热体温度,并将温度信息通过缆线传递至主控板6,主动板6根据接收的不同发热体2温度信息发出不同的控制信号至驱动板7。

发热体2温度未超过预设值时,主动板6发出持续导通信号至驱动板7;发热体2温度过高超过预设值时,主动板发出切断信号至驱动板7.驱动板7根据接收的来自主动板6的控制信号控制电磁线圈3的导通与切断,从而防止了储液腔1内的温度过高,同时储液腔内无液体空烧时自动切断,免了加热腔内无液体干烧对设备的危害,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磁发热原理,发热体与电磁线圈分开布置,无强电流直接通入发热腔内,实现了水电分离,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相较传统的电阻发热,电磁发热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电磁加热因线圈本身基本不会产生热量,使用寿命长,因此本实用新型也起到了节约能源,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及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