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雾化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2748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医疗器械,具体地指一种双腔雾化吸痰器。



背景技术:

吸痰管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用辅助器材,多应用于临床急危重症病人的吸痰。现在临床上通常使用的是单腔吸痰管,在遇到病人的痰液粘稠、干燥难吸时,通常是利用注射器在管腔内注入盐水或者化痰溶剂,对病人进行化痰处理后,再吸痰液。这样操作,一方面,由于是分开进行的两个过程,不够便捷,等待的时间较长,耽误了病人的抢救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另一方面,这种单腔吸痰管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病人误吸的风险;再者,还加重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通常需要反复进行吸痰、化痰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单腔吸痰管存在的操作繁琐、吸痰时间长,病人痛苦缓解缓慢等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节省抢救时间的双腔雾化吸痰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双腔雾化吸痰器,一种双腔雾化吸痰器,适用于对医院危重患者同步进行雾化和吸痰的急救处理,它包括吸痰软管和雾化软管,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吸痰软管插入在雾化软管中与其间隙嵌套配合,所述吸痰软管的内腔形成管状吸痰通道,所述吸痰软管的外壁与雾化软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雾化通道;

所述吸痰软管的前端伸出雾化软管的前端并与其密封配合,且所述吸痰软管的前端设置有吸痰通孔,所述吸痰软管的后端伸出雾化软管的后端并与其密封配合,且所述吸痰软管的后端设置有负压接口;

所述雾化软管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雾化喷孔,所述雾化软管的后端侧壁设置有注射器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接口上设置有单向止回阀。这样,可以防止雾化药物倒流以及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病菌污染管腔。

优选地,所述吸痰软管的前端顶部呈球面形。这样,可以防止对患者的喉咙造成二次伤害。

优选地,所述雾化软管的前端侧壁呈锥面形。这样,可以便于雾化软管在患者喉腔内移动,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吸痰通孔设置有2个,对称布置在吸痰软管的前端侧壁上。这样,可以便于吸入。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孔设置有多个,呈环带状布置在雾化软管的前端侧壁上。这样,可以均匀的将化痰药物雾化后喷在病人郁结的痰痂处。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孔与吸痰通孔的间距为1~3cm。这样,可以使雾化药物与病人的痰痂充分混合后被吸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双腔结构的吸痰管,可以使化痰药物迅速到达患处,使病人郁结的痰痂能够及时化开,从而使痰液及时被吸出,为病人快速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该双腔雾化吸痰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大大节省抢救时间、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吸痰的治疗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腔雾化吸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吸痰软管1(其中吸痰通孔1.1、负压接口1.2);雾化软管2(其中雾化喷孔2.1、注射器接口2.2),单向止回阀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中所示的双腔雾化吸痰器,适用于对医院危重患者同步进行雾化和吸痰的急救处理,它包括吸痰软管1和雾化软管2,

吸痰软管1插入在雾化软管2中与其间隙嵌套配合,吸痰软管1的内腔形成管状吸痰通道,吸痰软管1的外壁与雾化软管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雾化通道;

吸痰软管1的前端顶部呈球面形,并伸出雾化软管2的前端并与其密封配合,雾化软管2的前端侧壁呈锥面形;吸痰软管1的前端两侧设置有两个吸痰通孔1.1,吸痰软管1的后端伸出雾化软管2的后端并与其密封配合,且吸痰软管1的后端设置有负压接口1.2;雾化软管2的前端侧壁上距离吸痰通孔1.1约2cm处设置有雾化喷孔2.1,雾化喷孔2.1设置有多个,呈环带状布置在雾化软管2的前端侧壁上;雾化软管2的后端侧壁设置有注射器接口2.2,注射器接口2.2上设置有单向止回阀3。

该双腔雾化吸痰器使用时,先将吸痰软管1出口端的负压接口1.2连接吸痰设备,雾化软管2的注射器接口2.2连接注射器,注射器内备好雾化液。再将所设计的双腔雾化吸痰器缓慢插入患者气道内,到达痰痂郁结处后,一边脉冲式按压注射器进行雾化给药,注射器内的雾化液通过雾化腔经雾化喷孔2.1形成雾滴进入气道;一边吸痰设备持续运转,被稀释的痰液从吸痰通孔1.1吸入吸痰腔,由吸痰软管1尾部吸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