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型的通阳刮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25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按摩、刮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T型的通阳刮痧板。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工具按形状分类有椭圆形、方形、缺口形、三角形、梳形等,工具短而小,操作不方便、费力、因而不易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板与肌肤接触面欠合理,运板施压时其压强不合适,不易获得满意的“得气”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T型的通阳刮痧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T型的通阳刮痧板,包括T型刮痧板本体,该T型刮痧板本体由横向刮痧板和竖向刮痧板构成,竖向刮痧板固定在横向刮痧板1/4点处正下方且与横向刮痧板彼此垂直,其中该竖向刮痧板底部为圆钝形,横向刮痧板的一端向上翘起,另一端呈圆钝形斜向下与竖向刮痧板呈60-75度的夹角,在横向刮痧板与竖向刮痧板连接处设置环状卡槽,通过设置环状卡槽时,使得操作人员在与刮痧板经常过程中,不会因为手掌与刮痧板发生滑动摩擦,而造成作对操作人员的不安全。

前述的一种T型的通阳刮痧板中,在横向刮痧板上端设置1个凹弧形浅槽,在横向刮痧板下端的竖向刮痧板左右侧分别设有波浪状浅槽,且根据人体手指特点设置,通过设置波浪状浅槽,使得在手握住横向刮痧板时,能握得更紧,且对T性刮痧板使用的力道保持稳定。

前述的一种T型的通阳刮痧板中,所述横向刮痧板长11cm,竖向刮痧板长12c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刮痧板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通过设置环状卡槽和波浪状浅槽,使得在握住刮痧板临床时候,握紧方便,不会发生滑动移动,且能使力度保持均匀输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种T型的通阳刮痧板,如附图所示,包括T型刮痧板本体1,该T型刮痧板本体1由横向刮痧板2和竖向刮痧板3构成,竖向刮痧板3固定在横向刮痧板21/4点处正下方且与横向刮痧板2彼此垂直,其中该竖向刮痧板3底部为圆钝形4,横向刮痧板2的一端5向上翘起,另一端6呈圆钝形斜向下与竖向刮痧板3呈70度的夹角,在横向刮痧板2与竖向刮痧板3连接处设置环状卡槽7。

其中在横向刮痧板2上端设置1个凹弧形浅槽9,在横向刮痧板2下端的竖向刮痧板2左右侧分别设有波浪状浅槽8,该向刮痧板2长11cm,竖向刮痧板3长12cm。

具体制作及使用时

本实施例的T型刮痧板横向长11cm,竖向长12cm,本板厚薄适宜,板面光滑无瑕,有一定之弧度,横向刮痧板的一端和竖向刮痧板的底部呈圆钝形,圆钝之底部,可作点、按、分筋、弹拨等法。因其圆钝之设计,使板与肌肤接触面合理,运板施压时其压强合适,能获得满意的“得气”感,且不伤肌肤。T字型设计结合横向刮痧板的波浪状浅槽设计,符合人体手指特点,握持省力,便于手法的操作,又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通过设置环状卡槽,解决了横竖连接易脱落的弊端,使得在握住刮痧板临床时候,握紧方便,不会发生滑动移动,且能使力度保持均匀输出环状卡槽设计,安全稳定,方便操作‘特别适合全身压痛点、条索、结节及四肢关节肌肉丰厚的部位’上述方案 为实施例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专为通阳刮痧疗法而设计,该长度便于握持省力,术者可减少疲劳。正确握板刮拭既省力,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本实施例以水牛角为原材料,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无裂痕,厚薄适中,边角柔润,弧度自然。选用天然水牛角为宝贵中药材,无毒副作用。水牛角味辛、咸,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活血化瘀之功,古时民间用为避邪祛灾之吉祥物。辛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润养作用,咸味能软坚泻下;寒性能清热解毒。

且所设计型号、长度、形状,均便于正确握板刮拭,既省力,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治疗时根据不同病情、不同部位均选择不同型号的刮痧板,便于作点、按、分筋、弹拨等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因其不同之设计,使板与肌肤接触面合理,运板施压时其压强合适,能获得满意的“得气”感,且不伤肌肤。该长度便于正确握板刮拭,既省力,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也是与其它刮痧板不同之处。

该刮痧板是保健与治疗的主要工具;适用于刮痧、点穴、按、揉、分筋、弹拨等手法操作等。

该刮痧板除造型美观实用外,其质光滑无瑕,经久耐用,便于保藏,不伤肌肤;

该刮痧板治疗方法由于自身的特点,易被体弱、俱怕疼痛的患者所接受,治疗后患者感到局部或周身轻松、舒适、胸腹开畅、症状消失。

该刮痧板适应症广、疗效肯定、安全易行、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达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效果。

使用方法:

1、患者俯卧位,背部常规消毒,在背部均匀擦上舒筋活血按摩膏,用刮痧板沿着督脉的大椎→长强推刮,行导气手法,以较慢的速度反复推刮6次(以出痧为度)。并根据病情重点推刮相应脏腑背俞穴、压痛点、条索、结节等。沿着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推刮,行导气手法,以较慢的速度反复推刮6次(以出痧为度)。沿着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二侧线推刮,行导气手法,以较慢的速度反复推刮6次(以出痧为度)。

并根据病情重点推刮背部压痛点、条索、结节、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二侧线推刮,行导气手法,以较慢的速度反复推刮6次(以出痧为度)。

2、根据病情、部位沿颈项部、肩胛部、上肢部、下肢部等进行局部分筋推刮,行导气手法,以较慢的速度反复推刮6次(以出痧为度)。推刮工具的选择视患者部位而定,推刮力量大小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以患者感到舒适、皮肤红润为佳。

3、进行背部走罐、拔罐以通阳导气。

4、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均匀擦上舒筋活血按摩膏,用推刮工具1号(见图),并根据病情重点刮拭胸腹部任脉、胸腹部第1侧线(足少阴肾经)、胸腹部第2侧线(足阳明胃经);胸腹部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

5、刮痧治疗应有序,应根据人体各部位的解剖特点、生理弧度, 根据病情需要制定刮拭顺序:先项背、背腰、腰骶,后胸腹。刮完一个部位再刮另一个部位,不可无目的地乱刮。一是减少患者变换体位之苦;二是避免遗漏刮拭部位。

6、刮痧的方向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

7、刮痧的时间用泻刮或平补平泻刮进行刮痧,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3min~5min以内;用补刮手法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5min~10min。通常每一个患者,首先要常规进行通阳导气刮,然后根据病情选2个~3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20min~30min,全身刮痧宜40min~50min。

8、通阳刮痧后,饮水、保暖、浴足是提高刮痧临床疗效的三要素。

三、疗程: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拭出痧需间隔3d—6d,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每星期2次或3天一次。7--14天为一个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4--7天,痧未退尽乃有治疗效果。

上述方案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的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方案做出各种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