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CC抗敏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197阅读:2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PICC抗敏贴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ICC贴膜,具体涉及一种PICC抗敏贴膜,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上,由于PICC管导管末端裸露在体外,需要固定,医院一般采取PICC透明贴膜覆盖,但由于PICC普通透明贴膜不透气,大多数患者贴膜处会引起过敏症状(如红肿,瘙痒,湿疹等)。在临床工作中,对皮肤过敏的患者会用纱布代替PICC贴膜固定,但是用纱布固定时纱布挡住了PICC穿刺点,不仅不能有效观察PICC穿刺点是否有感染和PICC管是否因回血而堵管,且纱布不能起到有效的固定。长期以此,容易造成PICC穿刺点感染,或导管脱出以及导管回血没有及时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供一种具有止血效果并且易于观察PICC穿刺点是否感染或出血的PICC抗敏贴膜。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ICC抗敏贴膜,至少包括透明贴膜,所述透明贴膜的粘接面上设有面积小于透明贴膜的无菌纱布,无菌纱布的中心开设有镂空孔,镂空孔中设有止血海绵块,止血海绵块的上表面与透明贴膜粘固,止血海绵块中开设有宽度大于PICC管直径的PICC管通道,PICC管通道的出口位于止血海绵块的侧面上。

所述止血海绵块呈圆板状,其直径为1.5mm~4mm。

所述PICC管通道的入口位于止血海绵块的圆心处。

所述止血海绵块为内含杀菌剂的冻干海绵。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ICC抗敏贴膜外层仍采用普通PICC透明贴膜,透明贴膜的粘接面上设置无菌纱布,由于无菌纱布的面积小于透明贴膜的面积,因此无菌纱布的四周通过透明贴膜粘固于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上,贴膜与皮肤接触的大部分面积为棉质纱布,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患者皮肤不易过敏;无菌纱布的中心开设有镂空孔,镂空孔上设有止血海绵块,可通过镂空孔和止血海绵块观察PICC穿刺点是否感染或出血,止血海绵块中开设有宽度大于PICC管直径的PICC管通道,PICC管通道的出口位于止血海绵块的侧面上,PICC管通道用于放置PICC管,一方面避免外力扰动PICC管,另一方面避免止血海绵块对PICC管的压迫,使得PICC管直接暴露,便于观测PICC管中是否有回血,止血海绵块同时对穿刺的血管起到一定压迫作用,有助于穿刺口的止血。

止血海绵块呈圆板状,PICC管通道的入口位于止血海绵块的圆心处,使得止血海绵块均匀覆盖于穿刺点周围,由于止血海绵块内含杀菌剂,可大大减小穿刺口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ICC抗敏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

其中,1-透明贴膜,2-无菌纱布,3-镂空孔,4-止血海绵块,5-PICC管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ICC抗敏贴膜,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透明贴膜1,所述透明贴膜1的粘接面上设有面积小于透明贴膜的无菌纱布2,无菌纱布的中心开设有镂空孔3,镂空孔3中设有止血海绵块4,所述止血海绵块4呈圆板状,其直径为1.5mm~4mm,止血海绵块4的上表面与透明贴膜粘固,止血海绵块4中开设有宽度大于PICC管直径的PICC管通道5,PICC管通道5的出口位于止血海绵块的侧面上、入口位于止血海绵块的圆心处,止血海绵块4为内含杀菌剂的冻干海绵,杀菌剂在冻干海绵的制备过程中已加入,后期将冻干海绵切割成型后即可直接使用。

实际使用中,PICC管穿刺完成后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ICC抗敏贴膜贴于PICC管穿刺处,调整贴膜的位置使得PICC管嵌入PICC管通道中,将无菌纱布周围的透明贴膜贴于患者皮肤上,即可实现PICC管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