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穿刺立体定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24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立体定位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定位架,具体的说是CT引导下经皮穿刺立体定位架,属于穿刺手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很多疾病可不用手术切开,而通过 CT 引导经皮穿刺,以微创手术取得诊断及治疗。特别是肿瘤疾病,病理学分析很重要,常需在治疗前取得 明确的病理诊断,而制定治疗方案。因此,对于体腔内的肿瘤,需在 CT 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置入氩氦超导靶向手术系统即氩氦刀,对肿瘤进行彻底治疗。以往经皮穿刺治疗 体腔内肿瘤或取活检,穿刺者只能依靠 CT 扫描确定穿刺点的深度及角度,主观确定入针的深度以及角度,准确性较差,而且在穿刺过程中受到病者身体活动时体位改变的影响,经常 出现穿刺误差,需反复进行穿刺,造成肿瘤局部种植转移,以及出现气胸、血胸、脏器出血等 严重并发症。

传统的 CT 引导经皮穿刺立体定位架存在穿刺时定位不精确、容易损伤病灶 周围的正常组织、穿刺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帮助医生在经皮穿刺过程中,精确而迅速地确定最佳皮肤穿刺点,使经皮穿刺变的更加精确,更加高效,更加安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立体定位架包括粘贴带、穿刺固定板、纵向定位架、横向定位架和穿刺固定架,其特征是:粘贴带内侧正中心设有穿刺固定板,粘贴带和穿刺固定板通过多个连接带连接成一体;穿刺固定板上横向设有横向定位架,横向定位架的两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穿刺固定板左右两侧,横向定位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横向调节槽;穿刺固定板上纵向设有纵向定位架,纵向定位架的两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穿刺固定板前后两侧,纵向定位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纵向调节槽;穿刺固定架下端连接螺杆,螺杆依次穿过纵向定位架和横向定位架,并能够沿着纵向调节槽和横向调节槽调节位置;穿刺固定架和螺杆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固定架穿刺孔,穿刺固定板中心设有固定板穿刺孔。

进一步的,粘贴带下表面设有粘贴层,粘贴层上覆盖粘贴保护层。

进一步的,粘贴带为圆环形。

进一步的,横向定位架为弧形。

进一步的,纵向定位架为弧形。

进一步的,螺杆的下端连接锁紧螺母,通过锁紧螺母能够将穿刺固定架紧固在纵向定位架和横向定位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极大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前即可明确指示路径,避免穿刺到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极大提高危险部位的穿刺准确度;明显减少多次穿刺引发的并发症;穿刺时间大大缩短,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机率,提高了病人配合度,手术成功率明显提升;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手术量倍增,显著增加科室经济效益;减少CT等设备的占用时间,提高了CT使用率,节省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粘贴带、2-连接带、3-穿刺固定板、4-纵向定位架、5-粘贴保护层、6-纵向调节槽、7-横向定位架、8-横向调节槽、9-穿刺固定架、10-固定架穿刺孔、11-固定板穿刺孔、12-螺杆、13-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粘贴带1、穿刺固定板3、纵向定位架4、横向定位架7和穿刺固定架9。

圆环形的粘贴带1下表面设有粘贴层,通过粘贴层能将粘贴带粘贴在皮肤上,粘贴层上覆盖粘贴保护层5,在不使用粘贴带时通过粘贴保护层5保护粘贴带1的粘贴层的粘性。

粘贴带1内侧正中心设有穿刺固定板3,粘贴带1和穿刺固定板3通过多个连接带连接成一体。

穿刺固定板3上横向设有弧形的横向定位架7,横向定位架7的两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穿刺固定板3左右两侧。横向定位架7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横向调节槽8。

穿刺固定板3上纵向设有弧形的纵向定位架4,纵向定位架4的两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穿刺固定板3前后两侧。纵向定位架4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纵向调节槽6。

穿刺固定架9下端连接螺杆12,螺杆12依次穿过纵向定位架4和横向定位架7,并能够沿着纵向调节槽6和横向调节槽8调节位置。螺杆12的下端连接锁紧螺母13,通过锁紧螺母13能够将穿刺固定架9紧固在纵向定位架4和横向定位架7上。

穿刺固定架9和螺杆12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固定架穿刺孔10,穿刺固定板3中心设有固定板穿刺孔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穿刺时,将粘贴带粘贴在病人皮肤需要穿刺的大致区域。然后调节穿刺固定架的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当调节到位后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最后将穿刺针依次穿过固定架穿刺孔10和固定板穿刺孔11进行穿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极大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前即可明确指示路径,避免穿刺到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极大提高危险部位的穿刺准确度;明显减少多次穿刺引发的并发症;穿刺时间大大缩短,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机率,提高了病人配合度,手术成功率明显提升;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手术量倍增,显著增加科室经济效益;减少CT等设备的占用时间,提高了CT使用率,节省资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