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1573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包括方形盒、导轨杆、固定片,所述方形盒包括上盒盖和下盒盖;所述上盒盖中并排开有一行第一半圆槽;所述下盒盖中并排开有一行第二半圆槽,所述第二半圆槽两端固定有橡胶环垫;所述下盒盖侧面固定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包括滑块和卡槽;所述卡槽固定于滑块一侧,所述卡槽一表面开有通孔;所述导轨杆与滑槽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个设有圆槽且高度可调节的固定盒,便于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整理和固定,避免了导联线散落造成的磨损折断,不会在导联线上留下胶布痕迹,同时由于高度可调,也满足了不同环境下心电监护仪安放的要求,操作方便,减少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专利说明】
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心电监护仪是监护病人心电图形、呼吸、体温、血压等生理参数的精密医学仪器,由于心电监护仪的导联线多、长,容易相互缠绕、整理费时费力,给医护工作带来诸多方便,同时由于导联线散落在地上,也会造成磨损折断的问题出现。传统导联线的固定方法是使用绷带捆绑、胶布粘贴,这样的固定方法会造成导联线易松散、导联线表面留下胶布痕迹等问题,同时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通过设计一个设有圆槽且高度可调节的方形盒,便于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整理和固定,避免了导联线散落造成的磨损折断,不会在导联线上留下胶布痕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包括方形盒、导轨杆、固定片,所述方形盒包括上盒盖和下盒盖;所述上盒盖侧面开有第一螺孔,所述上盒盖中并排开有一行第一半圆槽;所述下盒盖中并排开有一行第二半圆槽,其中,所述第二半圆槽两端固定有橡胶环垫;所述下盒盖侧面固定有固定片,其中,所述固定片包括滑块和卡槽;所述滑块一侧面上分别开有第二螺孔和滑槽;所述卡槽固定于滑块一侧,其中,所述卡槽一表面开有通孔;所述导轨杆与滑槽滑动配合,其中,所述导轨杆一侧面上均布有一列第三螺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圆槽的数量在7-10个的范围。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半圆槽与第一半圆槽配合,所形成的圆槽用于安放导联线。
[0008]进一步地,所述橡胶环垫外径与第一半圆槽和第二半圆槽直径相等,所述橡胶环垫内径与导联线直径相等。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孔与第一螺孔配合,第一螺栓通过第二螺孔和第一螺孔固定上盒盖。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螺孔与通孔配合,其中,所述第三螺孔的数量在10-15个的范围。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个设有圆槽且高度可调节的方形盒,便于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整理和固定,避免了导联线散落造成的磨损折断,不会在导联线上留下胶布痕迹,同时由于高度可调,也满足了不同环境下心电监护仪安放的要求,操作方便,减少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方形盒侧视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盒盖正视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盒盖正视图。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片俯视图。
[0019]图中各数字标号的名称分别是:1_方形盒、2-导轨杆、3-固定片、4-第一螺栓、5-第二螺栓、101-上盒盖、102-下盒盖、103-第一半圆槽、104-第二半圆槽、105-第一螺孔、106-橡胶环垫、201-第三螺孔、301-滑块、302-卡槽、303-第二螺孔、304-滑槽、30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包括方形盒1、导轨杆2、固定片3,如图1、图2所示;
[0021]所述方形盒I包括上盒盖101和下盒盖102,如图3、图4、图5所示,上盒盖101侧面开有第一螺孔105,上盒盖101中并排开有一行互相平行的第一半圆槽103,第一半圆槽103的数量在7-10个的范围;
[0022]下盒盖102中开有与第一半圆槽103相配合的第二半圆槽104,第二半圆槽104两端固定有橡胶环垫106,橡胶环垫106外径与第一半圆槽103和第二半圆槽104相等,橡胶环垫106内径与导联线直径相等;
[0023]下盒盖102侧面固定有固定片3,固定片3包括滑块301和卡槽302,如图6所示,滑块301为“L”形,滑块301—侧面上分别开有第二螺孔303和滑槽304,第二螺孔303与第一螺孔105配合,第一螺栓4通过第二螺孔303和第一螺孔105固定上盒盖101;
[0024]卡槽302固定于滑块301—侧,卡槽302为“U”形,卡槽302—表面开有通孔305 ;
[0025]导轨杆2为条形杆,导轨杆2与滑槽304滑动配合,导轨杆2—侧面上均布有一列与通孔305配合的第三螺孔201,第三螺孔201的数量在10-15个的范围,第二螺栓5通过通孔305和第三螺孔201固定导轨杆2。
[002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使用过程为:
[0027]导联线通过橡胶环垫105固定于第二半圆槽104,合上上盒盖101使第一半圆槽103与第二半圆槽104相互配合,通过滑块301和导轨杆2调节方形盒I的高度。
[0028]由于心电监护仪的导联线多、长,容易相互缠绕、整理费时费力,给医护工作带来诸多方便,同时由于导联线散落在地上,也会造成磨损折断的问题出现。传统导联线的固定方法是使用绷带捆绑、胶布粘贴,这样的固定方法会造成导联线易松散、导联线表面留下胶布痕迹等问题,同时影响美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个设有圆槽且高度可调节的方形盒I,便于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整理和固定,避免了导联线散落造成的磨损折断,不会在导联线上留下胶布痕迹,同时由于高度可调,也满足了不同环境下心电监护仪安放的要求,操作方便,减少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0029]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盒(I)、导轨杆(2)、固定片(3),所述方形盒(I)包括上盒盖(101)和下盒盖(102); 所述上盒盖(101)侧面开有第一螺孔(105),所述上盒盖(101)中并排开有一行第一半圆槽(103); 所述下盒盖(102)中并排开有一行第二半圆槽(104),其中,所述第二半圆槽(104)两端固定有橡胶环垫(I 06); 所述下盒盖(102)侧面固定有固定片(3),其中,所述固定片(3)包括滑块(301)和卡槽(302); 所述滑块(301)—侧面上分别开有第二螺孔(303)和滑槽(304); 所述卡槽(302)固定于滑块(301)—侧,其中,所述卡槽(302) —表面开有通孔(305); 所述导轨杆(2)与滑槽(304)滑动配合,其中,所述导轨杆(2)—侧面上均布有一列第三螺孔(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槽(103)的数量在7-10个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圆槽(104)与第一半圆槽(103)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环垫(106)外径与第一半圆槽(103)和第二半圆槽(104)直径相等,所述橡胶环垫(106)内径与导联线直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孔(303)与第一螺孔(105)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孔(201)与通孔(305)配合,其中,所述第三螺孔(201)的数量在10-15个的范围。
【文档编号】A61B5/0402GK205697758SQ201620605704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6日
【发明人】营敏荣, 许华, 黄继梅, 谢莉莉
【申请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