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体置入隆乳术用腔隙剥离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7207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假体置入隆乳术用腔隙剥离铲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假体置入隆乳术用腔隙剥离铲。



背景技术:

硅胶假体置入隆乳术隆乳是整形外科常见的一种手术项目,胸大肌后间隙为常用的手术平面。通过在胸大肌后面分离出一个腔隙,将假体置入之后可明显地增大乳房体积,从而获得乳房挺拔隆起的效果。目前,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采取这种方法来达到美的追求。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腔隙剥离铲进行腔隙的剥离,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剥离过程中遇到难以分离的束装结构或血管时,直接强行剥离可能引起出血,由于腔隙深,止血困难,轻则影响术后效果,严重时可因出血过多导致严重并发症。

针对上述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腔隙剥离铲,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剥离时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安全性高的假体置入隆乳术用腔隙剥离铲。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剥离、提高剥离效率的假体置入隆乳术用腔隙剥离铲。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假体置入隆乳术用腔隙剥离铲,包括手柄、铲头以及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铲头的连接杆,所述铲头呈勾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铲头包括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第一段以及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连接杆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呈角度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具有靠近所述连接杆的第一侧以及与其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段的厚度自其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段具有靠近所述连接杆的第一侧以及与其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段的厚度自其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的厚度向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段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一段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二段的自由端的端面为圆弧面。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铲头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铲头和所述连接杆呈扁状,所述铲头以及所述连接杆的边缘呈圆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的第一侧的厚度为0.4至0.6cm;

所述第一段的第二侧的厚度为0.1至0.3cm;

所述第二段的第一侧的厚度为0.4至0.6cm;

所述第二段的第二侧的厚度为0.1至0.3cm。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和所述铲头的总长度为25至35cm。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的长度为4至6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假体置入隆乳术用腔隙剥离铲的呈勾状结构,在进行剥离时,勾状的铲头可将难以分离的束状结构或血管勾住,以便安全的进行电切或电凝,或配合腔镜使用,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假体置入隆乳术用腔隙剥离铲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向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向剖视图;

图5是图1中D-D向剖视图。

图中,1、手柄;11、防滑凸点;2、连接杆;3、铲头;31、第一段;32、第二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假体置入隆乳术用腔隙剥离铲,其包括手柄、铲头以及连接手柄与铲头的连接杆,铲头呈勾状结构,从而,在进行剥离时,勾状的铲头可将难以分离的束状结构或血管勾住,以便安全的进行电切或电凝,或配合腔镜使用,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效果。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假体置入隆乳术用腔隙剥离铲,如图1所示,其包括手柄1、铲头3以及连接手柄1与铲头3的连接杆2。

铲头3呈勾状结构,具体的,铲头3包括与连接杆2连接的第一段31以及与第一段31连接的第二段32,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呈角度设置,第二段32与第一段31呈角度设置,优选地,第一段31与连接杆2相互垂直,第二段32与第一段31相互垂直,从而,在进行剥离时,铲头3可将难以分离的束状结构或血管勾住,以便安全的进行电切或电凝,或配合腔镜使用,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效果。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段31与连接杆2不局限于相互垂直,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也不局限于相互垂直,能够将难以分离的束状结构或血管勾住即可,例如可以为60°、70°、80°等,第一段31与连接杆2之间夹角以及第二段32与连接杆2之间夹角的优选范围均为60至90°。

进一步的,隆乳用的腔隙剥离铲主要用于剥离胸大肌后腔隙,隆乳手术采用腋下切口,手术剥离范围可达乳房下皱襞,入口小,剥离距离远,本实施例提供的腔隙剥离铲长度较长,连接杆2和铲头3的总长度L1的长度为30cm,适合深部腔隙的剥离。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杆2和铲头3的总长度不局限于30cm,能够实现深部腔隙的剥离即可,其优选范围为25至35cm。

进一步的,连接杆2呈扁状,为保证连接杆2的强度和刚度,如图4所示,其厚度δ1的优选范围为0.4至0.6cm,进一步优选为0.5cm,宽度W1的优选范围为1.5至2.5cm,进一步优选为2cm。为防止连接杆2和铲头3的边棱对组织结构造成破坏,连接杆2的边缘呈圆弧面。

进一步的,铲头3也呈扁状,其中,第一段31的长度L2的优选范围为4至6cm,进一步优选为5cm,第一段31以及第二段32的宽度W2的优选范围为1.5至2.5cm,进一步优选为2cm。铲头3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在腔隙剥离铲进行深部剥离时可提高剥离的效率。第二段32的自由端的端面为圆弧面,较为平滑的设计能够避免铲头3对组织结构的破坏。

进一步的,第一段31具有靠近连接杆2的第一侧以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如图2所示,第一段31的厚度自其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减小,第二段32具有靠近连接杆2的第一侧以及与其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如图5所示,第二段32的厚度自其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减小,如图3所示,第一段31的厚度向远离连接杆2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段32的厚度向远离第一段31的方向逐渐减小,即,铲头3外侧及自由端的厚度较小,可以轻松分离肌肉下间隙,而内侧及连接端的厚度较大即相对圆顿,可避免损伤勾取的结构。第一段31第一侧的厚度δ2优选范围为0.4至0.6cm,进一步优选为0.5cm,第一段31第二侧的厚度δ3优选范围为0.1至0.3cm,进一步优选为0.2cm。第二段32第一侧的厚度δ4优选范围为0.4至0.6cm,进一步优选为0.5cm,第二段32第二侧的厚度δ5优选范围为0.1至0.3cm,进一步优选为0.2cm。铲头3连接端的厚度δ6优选范围为0.4至0.6cm,进一步优选为0.5cm,铲头3自由端的厚度δ7优选范围为0.1至0.3cm,进一步优选为0.2cm。

进一步的,手柄1为圆柱形,直径为3cm,优选采用金属材质。手柄1上设置有防滑结构,便于手术中分离操作时用力,并防止脱手。防滑结构的具体结构不限,可以为如图1中所示的防滑凸点11或者防滑槽等结构。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