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986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拔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拔罐。



背景技术:

拔火罐是我过传统的中医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做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真空拔罐是利用抽气形成真空负压状态的无火拔罐工具,罐内负压可根据病人的体制情况和病情进行调整,既适用于医院,又能广泛的适用于家庭,拔罐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治疗费用低廉,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喜爱;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可以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种角度解释,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身溶血现象,随机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目前,拔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火罐,其主要是火罐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附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这种疗法比较传统,罐体经过加热后,罐体温度较高,容易造成患者皮肤烫伤,而且操作繁琐,比较落后;另一种是真空拔罐,其主要是通过抽气装置将罐体内的气体抽真空,使罐内形成负压并使罐体吸附在患者皮肤上,达到治疗的效果;这两种治疗器械只能进行拔罐操作,并不能在拔罐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局限性大,适用范围小,现有的拔罐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的拔罐结构设置不合理,药液装填繁琐,出现治疗时罐壁内药液泄漏的现象,造成药液的浪费,药液在罐壁内储存时间过久,药效下降,达不到拔罐治疗与药物治疗相配合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拔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火罐易伤到患者,操作繁琐,拔罐不能与药物同时进行治疗,带药液拔罐结构设置不合理,药液填装繁琐,药液泄漏现象频发,药液储存时间过久导致药效下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拔罐,包括罐体1和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设置在罐体1的顶部且与罐体1固定连接,罐体1为中空结构,罐体1的罐壁9上设有至少4个储药腔2,储药腔2的一端与罐体1内壁连通,另一端与罐体1外壁连通,储药腔2外壁开口处套装有密封圈3。

优选的,罐体1的罐壁9上设有4个储药腔2。

优选的,罐体1的罐壁9上间隔90°设置一个储药腔2。

优选的,罐体1的底部设有罐沿4,罐沿4的上部套装有柔性磁环5。

优选的,罐沿4上套装有密封垫6。

优选的,抽真空装置为单向逆止阀7,单向逆止阀7与罐体1固定连接。

优选的,抽真空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针8,磁针8设置在罐体1的内部。

优选的,磁针8的长度大于罐体1高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罐体的罐壁上的储药腔,在需要拔罐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治疗时,通过将拔罐置入药液中,通过毛细作用将药液吸入储药腔内,并通过密封圈对罐壁外壁的开口处进行密封,在需要治疗时将罐体整体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打开密封圈使药液顺着罐体内壁流向患者皮肤,药液流出后,密封圈对罐体外壁起到密封作用,方便罐体内部形成真空负压,密封垫可有效的将药液存储在罐体内,通过抽真空装置将罐体内的空气抽走,皮肤向上移动,与磁针接触,起到局部按摩作用,磁针与柔性磁环配合,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达到拔罐治疗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治疗的目的,拔罐操作便捷,结构设置更加合理,保证了药液的新鲜程度和治疗效果,避免了药液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真空拔罐,包括罐体1和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设置在罐体1的顶部且与罐体1固定连接,罐体1为中空结构,罐体1的罐壁9上设有至少4个储药腔2,储药腔2的一端与罐体1内壁连通,另一端与罐体1外壁连通,储药腔2外壁开口处套装有密封圈3。

为了方便药液的分布更加均匀,使药液能够覆盖整个治疗区域的皮肤,提高治疗效果,在罐体1的罐壁9上设有4个储药腔2,罐体1的罐壁9上间隔90°设置一个储药腔2,储药腔2十字交叉,相互对应,药液顺着储药腔2流向皮肤,使药液的流动更合理。

为了使罐体1的密封区域更严丝合缝,增大罐体1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减轻患者的疼痛,在罐体1的底部设有罐沿4,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使不同的治疗方式相互配合作用,罐沿4的上部套装有柔性磁环5。

为了防止药液从罐体1的底部流出,在罐沿4上套装有密封垫6,有效的阻挡了药液泄漏。

为了提高抽真空的效果,提高拔罐治疗的疗效,防止罐体1漏气,设置抽真空装置为单向逆止阀7,单向逆止阀7与罐体1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使拔罐治疗与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方便医生对症下药,在抽真空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针8,磁针8设置在罐体1的内部,磁针8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按摩,而且可以与柔性磁环5相互配合,对患者进行磁疗。

使用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果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将密封圈3直接套装在储药腔2的外壁开口处,将其密封,通过抽真空装置将罐体1内的空气抽走,仅仅进行拔罐治疗;如果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现将密封圈3卸下,罐体1放入药液中,药液高度低于储药腔2的外壁开口处,药液在毛细作用下进入储药腔2内,药液注入后将密封圈3套装在储药腔2的外壁开口处,使其密封,防止药液的泄漏,最后将罐体1罩在患者的治疗区域,待罐体1扣紧后,将密封圈3卸下,药液顺着罐体1的内壁流向患者皮肤,药液全部流向皮肤后,将密封圈3套装在储药腔2的外壁开口处,通过抽真空装置将罐体1内的空气抽走,同时进行拔罐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拔罐操作便捷,结构设置更加合理,保证了药液的新鲜程度和治疗效果,避免了药液的泄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受此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还可以做出其他等同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