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体框架式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4561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人工耳蜗植入体框架式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耳蜗植入体模板,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辅助磨制人工耳蜗植入体骨槽隐窝的模板。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提高听力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中难度较大、耗时较长的步骤是在颅骨上磨制用于容纳人工耳蜗植入体接收/刺激器的植入骨槽。如图1所示,在颅骨3上磨制骨槽4,用于容纳人工耳蜗植入体接收/刺激器5。此步骤需要比照人工耳蜗植入体模板的形状在颅骨上磨骨槽,由于植入体模板为实心模板,比对后需要移去模板再根据术者的记忆在颅骨上打磨,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骨槽可以恰好稳固容纳植入体。但打磨过程属于精细操作,对骨槽形状与植入体形状匹配度有极高的要求,如有偏差将影响植入体的嵌入。反复校验打磨延长了手术的时间,增加了手术难度,使手术效率降低。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人工耳蜗产品有多个公司生产的多种型号,这些不同型号的人工耳蜗产品需要不同形状的植入体模板。如果植入体是正圆形,操作相对容易,但是Me dE l公司的SONATA人工耳蜗植入体模板外形不规则,如图2所示,此骨槽磨制的难度更大,耗时更长。在磨制中常见的问题包括:1.骨槽大小与模板不匹配;2.骨槽相邻两条边的角度与模板不匹配;3.在修正骨槽边界的过程中,骨槽位置偏离既定位置。而手术骨槽磨制的精准度及速度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效率。

如何能够准确快速磨制植入体骨槽仍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耳蜗植入体骨槽磨制操作步骤繁复及精准度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人工耳蜗植入体框架式模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耳蜗植入体框架式模板,所述模板为环形框架结构;框架内缘的形状及尺寸与人工耳蜗植入体模板的形状及尺寸一致,框架上设有若干定位凹槽。

其中较优地,所述定位凹槽为框架内缘向外缘方向凹陷形成的半圆形凹槽,均匀排布于所述框架上。

其中较优地,所述定位凹槽数量为六个。

本实用新型可以简便快捷地磨制植入体骨槽。只需在半圆形定位凹槽上磨骨定位,移除模板后连接颅骨上的定位孔即可实现精准的骨槽磨制。或者,直接沿模板内缘磨制骨槽,无需移除模板即可实现精准快速的磨制。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磨制植入体骨槽的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在颅骨上磨制骨槽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SONATA人工耳蜗植入体模板的外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工耳蜗植入体框架式模板主要是针对MedEl公司的SONATA人工耳蜗植入体设计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与其他植入体形状匹配的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该模板为环形的框架1,框架1内缘的形状及尺寸与MedE l公司的SONATA人工耳蜗植入体模板的形状及尺寸一致,框架1上设有六个定位凹槽2,定位凹槽2为框架内缘向外缘方向凹陷形成的半圆形凹槽,均匀排布于框架1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1)将该模板放置于颅骨上合适的位置;(2)以电钻在六个定位凹槽2处磨骨定位;(3)移除模板;(4)连接颅骨上的六个定位凹槽2,磨制骨槽。或者,将该模板放置于颅骨上合适的位置,无需取下模板,直接沿框架1的内缘磨制与植入体模板形状尺寸匹配的骨槽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工耳蜗植入体框架式模板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