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具方向控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87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载具方向控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具方向控制辅助装置,尤指一种可适用于力气较小或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复健的载具方向控制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民众因车祸、中风…等疾病、伤害,而造成下半身瘫痪,或因年老生理机能退化,造成肌肉萎缩、双脚无法轻松行走等情况,而该些行动不便民众欲进行复健时,即须利用复健轮椅进行辅助。复健轮椅的构造主要包含有供使用者乘坐的椅座,及设于椅座下方二侧之轮体、椅座后方的方向轮体、供用户踩踏以驱动轮体的踏板、及供操纵方向轮体方向的控制装置;当使用时,由使用者利用双脚踩踏踏板予以推动二侧轮体,以使轮体转动而带动轮椅行进,而在转向时则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方向轮体进行转向;使用者自身能力踩踏复健推动轮椅行进方式,于实施上虽可对一些患者进行复健,但若对一些较为严重的患者或是孩童时,其力气上较无法推动复健轮椅,因此该复健轮椅能够使用的对象则被有所局限。

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是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适用于力气较小或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复健的载具方向控制辅助装置。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透过改变基座体与迫紧件的间距,以通过第一斜面部与第二斜面部对定位件进行压迫使得发生外推结果,予以达到迫紧固定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具方向控制辅助装置,包括基座体,基座体一侧处界定有一第一斜面部,且基座体还穿设有一活动件,其活动件一端处设有一操作件,而另一端处具有一迫紧件,且迫紧件界定有一第二斜面部,又活动件位于基座体与迫紧件之间处设有一复归组件,此复归组件主要用于抵持一定位件用,而所述定位件则设于基座体与迫紧件之间,且定位件两侧处分别界定有可与该第一斜面部及该第二斜面部配合作动的第三斜面部,且该定位件乃与该复归组件相抵触固定;当使用者欲从后方推动复健轮椅时,可将活动件插入方向轮体上,再转动操作件,此时因操作件与活动件为螺纹连接的关系,因此在操作件旋转时,会将活动件往上带,此时在基座体不移动的情况下,即可缩短基座体与迫紧件之间的距离,进而利用第一斜面部与第二斜面部抵触第三斜面部,让定位件往一侧方向压迫移动,如此即改变整体宽度,以由定位件对方向轮体的内侧壁进行抵固,如此即可操纵方向轮体进行转动。另外,若欲拆卸时,则反向旋开操作件以让基座体与迫紧件之间的距离变大,此时即由复归组件将定位件往回带,以达到复位的优势,直到定位件远离方向轮体内侧壁后即可取出。

上述技术方案,可针对习用复健轮椅所存在的复健轮椅能够使用的对象被有所局限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本新型如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A线段的剖视图。

图3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新型插入方向轮体的实施示意图。

图5为本新型迫紧方向轮体的实施示意图。

图6为本新型推动复健轮椅的实施示意图。

图7为本新型折迭收纳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

图如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载具方向控制辅助装置,包括:一基座体1,基座体1一侧处界定有一第一斜面部11,且基座体1上延伸界定有一第一杆体12,第一杆体12背离该基座体1的端处固设有一收纳座2,收纳座2上枢设有至少一第二杆体3,该第二杆体3末端乃界定有一握把31;一穿设该基座体1的活动件4,活动件4一端处螺设有一裸露于该基座体1一端处的操作件5,而该活动件4的另一端处则固设有一迫紧件41,该迫紧件41一侧处乃界定有一倾斜方向与第一斜面部11方向相反的第二斜面部411,又该活动件4位于该基座体1与该迫紧件41之间处设有一复归组件6,复归组件6为弹簧;及一活动设于该基座体1与该迫紧件41之间、且可活动抵触载具的定位件7,定位件7两侧处分别界定有可与该第一斜面部11及该第二斜面部411配合作动的第三斜面部71,且该定位件7乃与该复归组件6相抵触固定。

再者,所述活动件4上具有一供收容该复归组件6的孔洞42。

如图1至图7所示,复健轮椅在方向轮体的结构上包括有一方向轮8、及一与方向轮8连结并可带动方向轮8进行转动方向的内管81,如此,当患者无法利用自身的力量来做复健时,此时即可改变为利用他人推动复健轮椅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复健,而安装方式主要先将迫紧件41对位方向轮体的内管81,再将其插入至内管81里面,尔后使用者即可转动操作件5,利用操作件5与活动件4的螺设关系以让活动件4往基座体1方向移动,简言之被往上带动;而在往上带动的同时,即缩短了基座体1与迫紧件41的距离,进而让第一斜面部11与第二斜面部411对第三斜面部71形成压迫状态,又因第一斜面部11与第二斜面部411的倾斜方向相异,因此得以使定位件7可以往一侧方向被推动,同时压缩复归组件6;当定位件7往一方向移动时,即代表增加了整体宽度(如图5所示),此时亦同代表着已经迫紧卡固于方向轮8的内管81,让使用者可藉由握把31来推动并转动方向轮8,达到变换模式的目的。

反之,当欲拆卸时,将操作件5反向旋转,即可让活动件4往远离基座体1的方向移动,进而拉大基座体1与迫紧件41的距离,此时定位件7受复归组件6的抵推,以形成一个复位能量,让基座体1与迫紧件41拉大距离的同时,定位件7往原位复归,直到完全复位后即可取出。

对应收纳动作来说,收纳座2包含有一快拆结构21,快拆结构21乃包含有一弹性组件211、一与该弹性组件211结合的扳手212、及一设于该扳手212一侧的固定件213,其使用者可通过转开扳手212而受弹性组件211的张力弹出形成一可供第二杆体3活动的空间,如此即可将第二杆体3进行弯折,尔后再压回扳手212转动以迫紧第二杆体3,故,进一步达到一种快速收纳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与习用技术相较,着实存在下列优点:透过改变基座体1与迫紧件41的间距,通过第一斜面部11与第二斜面部411对定位件7进行压迫使得发生外推结果,予以达到迫紧固定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