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231阅读:1155来源:国知局
胸片防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片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医疗机构中大量使用X光机,其在患者病情诊断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X光机是利用放射线可穿透人体的特性,借助外围电路和装置为医生进一步诊断和确诊提供清晰的医学影像资料。但是放射线对人体具有辐射作用,在给医生提供诊断便利的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伤。

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X光检查时,病人整个身体均暴露在辐射区域内,非受检区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辐射,尤其是对腺体如甲状腺、性腺等危害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片防护装置,其能有效减少拍胸片时X光机对人体非受检区域的辐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的胸片防护装置,包括架体以及悬设在架体上的挡板组件;其特点为所述挡板组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上挡板、下挡板和用于连接上挡板和下挡板的连接件,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形成胸部拍片区;上挡板和下挡板内均设置有防辐射作用的铅板;所述连接件为矩形框,上挡板的底边固定在矩形框的上侧边,下挡板的顶边固定在矩形框的下侧边。

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为与人体背部弧度相吻合的弧形板。

所述矩形框的两竖向边上均设有用于调节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间距的间距调节组件。

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两螺纹方向相反的螺杆以及旋设在两螺杆上的内螺纹套管。

所述架体包括“Γ”形支架以及底座,所述上挡板通过钩挂件固定在“Γ”形支架的横向部上。

所述“Γ”形支架的竖向部设有高度调节组件。

所述“Γ”形支架的竖向部转动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底座的下侧面上设有滑轮。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挡板组件包括上挡板、下挡板以及矩形框,矩形框两竖向边上设有间距调节组件,通过间距调节组件可调节暴露区的大小。

2.上挡板通过钩挂件固定在“Γ”形支架的横向部上,且“Γ”形支架的竖向部设有高度调节组件,通过高度调节组件可调节挡板组件的整体高度。

3.“Γ”形支架的竖向部转动连接在底座上,使得“Γ”形支架可绕其竖向部转动,以调节挡板组件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胸片防护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矩形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挡板或下挡板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1 架体、11 “Γ”形支架、12 底座、13 滑轮、2 挡板组件、21 上挡板、22 下挡板、23 矩形框、3 间距调节组件、31 螺杆、32 内螺纹套管、4 钩挂件、5 高度调节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胸片防护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胸片防护装置,它包括架体1以及悬设在架体1上的挡板组件2;所述挡板组件2包括上下间隔设置上挡板21以及下挡板22,上挡板21和下挡板22之间形成胸片拍片区。

上挡板21和下挡板22内均设置有防辐射作用的铅板。

所述挡板组件2还包括用于连接上挡板21和下挡板22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为矩形框23,上挡板21的底边固定在矩形框23的上侧边,下挡板22的顶边固定在矩形框23的下侧边。

上挡板21的底边以及下挡板22的顶边设有魔术贴结构,其分别通过魔术贴结构与矩形框23固定连接。

所述矩形框23的两竖向边上均设有用于调节上挡板21和下挡板22之间间距的间距调节组件3。

所述间距调节组件3包括两螺纹方向相反的螺杆31以及旋设在两螺杆31上的内螺纹套管32。通过旋动内螺纹套管32可调节胸片拍片区的大小。

所述上挡板21和下挡板22为与人体背部弧度相吻合的弧形板(参见图3)。

所述架体1包括“Γ”形支架11以及底座12,所述上挡板21通过钩挂件4固定在“Γ”形支架11的横向部上。

所述“Γ”形支架11的竖向部设有高度调节组件5。

高度调节组件5包括内套管、外套管以及调节螺母,内套管和外套管相互套接,外套管的管壁上设有容调节螺母穿过的螺孔,调节螺母的低端顶压在内套管的外管壁上。

由于挡板组件2采用悬挂方式固定在架体1上,通过高度调节组件5可调节挡板组件2的整体高度。

所述“Γ”形支架11的竖向部转动连接在底座12上。“Γ”形支架11可绕其竖向部转动,以调节挡板组件2位置。

所述底座12的下侧面上设有滑轮1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