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药方便、压旋式锁盖的防污染安全药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3772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取药方便、压旋式锁盖的防污染安全药液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液瓶技术领域,是一种取药方便、压旋式锁盖的防污染安全药液瓶。



背景技术:

临床医生在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用药过程中,给药剂量常随着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因此,临床常需要对药物进行分剂量,而分剂量包装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分剂量的方便性、准确性、药液残留和多次分剂量后药物的质量稳定性。

对于口服液体药物的包装瓶,常采用玻璃瓶和铝塑组合盖包装的形式,如常见的10ml/支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该种包装分剂量方法一般为开启瓶盖,直接倒出药液;或自瓶盖处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自吸管倾出液体;或开启瓶盖后插入定量吸管以吸取的方式分剂量取药。此种包装存在分剂量不易控制,造成剂量不准确、不方便、少量剩余药液无法取出或多次取药易引起瓶内剩余药液污染等问题。此外,口服液药瓶还采用单层瓶盖,旋扭即可开启,虽然操作方便,但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松动,导致漏液,引起液体药物污染,影响药效。尤其对幼儿和认知能力差的人群,还存在瓶盖易开启而误食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药方便、压旋式锁盖的防污染安全药液瓶。克服了上述现有口服液药物的包装技术和设计的不足。能有效解决取药方便、定量取药、药物污染、瓶盖易松动、瓶盖易开启而误食的风险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取药方便、压旋式锁盖的防污染安全药液瓶,包括瓶体、瓶塞和压旋组合瓶盖;在瓶体的上端设有瓶口,在瓶口内塞入有瓶塞,在瓶塞的中部设有取药通孔;在瓶口设有螺纹,通过瓶口螺纹,在瓶口固定安装有压旋组合瓶盖;压旋组合瓶盖包括内盖和外盖;通过瓶口螺纹,在瓶口固定安装有能将取药通孔封堵且将瓶塞压紧固定在瓶口内的内盖;在内盖外套装有能旋转的外盖,在与内盖的顶端外侧配套的外盖顶端内侧设有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将外盖向上撑起并使外盖与内盖之间形成压盖间距;在压盖间距内设有能将内盖和外盖向下压紧后反旋限位的解扣限位机构;在内盖的底端外侧设有外环台,在外盖的下端设有内环限位台,内环限位台卡在外环台的外部底端;在外环台上方的内盖与外盖之间形成环形空隙;在环形空隙内设有能将内盖和外盖正旋限位的锁扣限位机构。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取药方便、压旋式锁盖的防污染安全药液瓶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解扣限位机构可采用卡块卡槽限位机构,卡块卡槽限位机构包括卡块和卡槽;在弹性支撑件四周的外盖内侧顶端圆周分布有至少一个卡块;在内盖的顶端圆周均布有凸起,相邻凸起之间形成与卡块对应的卡槽;或/和,锁扣限位机构包括能够在正旋时相抵并在反旋时脱位的内锁扣限位块和外锁扣限位块;在内盖外环面上圆周固定有至少一个内锁扣限位块;内锁扣限位块沿正旋方向呈下降直角三角形,其包括下降斜边和下降直角边;在外盖内环面上圆周固定至少一个与内锁扣限位块位置相对应的外锁扣限位块,外锁扣限位块沿正旋方向呈上升直角三角形,其包括上升斜边和能与下降直角边在反旋时相抵的上升直角边;下降斜边与上升斜边的倾斜角度相互匹配。

上述封口压环的底端厚度可小于其顶端厚度;或/和,封口堵头可呈倒锥形或球形。

上述取药通孔与瓶口之间的瓶塞上可设有开口向上的环槽,环槽将瓶塞分隔成内部的出药嘴段和外部的瓶口塞封段,取药通孔位于出药嘴段的中部;出药嘴段的上端顶在内盖的内侧上端;限位凸缘设在瓶口塞封段的上端外;或/和,瓶塞采用溴化丁基橡胶瓶塞或高密度聚乙烯瓶塞或聚丙烯瓶塞;或/和,瓶塞的底面呈内凹状,或靠近取药通孔4处的瓶塞底面中部呈内凹状。

上述弹性支撑件可包括至少三个弹性爪片,弹性爪片为外斜向下的圆弧形的弹簧片,弹性爪片分别圆周均布固定在外盖的内侧顶端中部并形成能径向张开的锥形爪口;在内盖外侧顶端中部固定有上窄下宽的锥台,弹性爪片通过锥形爪口分扣在锥台的上部外。

上述外盖的上部外可扣装有给药刻度量杯;在外盖的外环面上圆周分布有至少一个竖直的且上端开口的导向槽,与导向槽对应的给药刻度量杯内壁上设有竖直的限位凸棱。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压旋组合瓶盖锁紧需要通过下压反旋的方式开启,可避免旋扭误开,携带方便;瓶口内通过瓶塞塞封,使内盖与瓶口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防漏性好;瓶塞中部的取药通孔能够用于给药注射器及给药刻度量杯实现准确定量取药,方便婴幼儿和儿童定量服用液体药物并保证有效的密封,也可有效避免药液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外盖的前下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上下翻转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中内盖的前下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上下翻转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1中瓶塞的前下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瓶体,2为瓶口,3为瓶塞,4为取药通孔,5为内盖,6为外盖,7为外环台,8为内环限位台,9为环形空隙,10为卡块,11为凸起,12为卡槽,13为内锁扣限位块,14为外锁扣限位块,15为下降斜边,16为下降直角边,17为上升斜边,18为上升直角边,19为封口堵头,20为限位凸缘,21为封口压环,22为环槽,23为弹性爪片,24为锥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该取药方便、压旋式锁盖的防污染安全药液瓶包括瓶体1、瓶塞3和压旋组合瓶盖;在瓶体的上端设有瓶口2,在瓶口2内塞入有瓶塞3,在瓶塞3的中部设有取药通孔4;在瓶口2设有螺纹,通过瓶口2螺纹,在瓶口2固定安装有压旋组合瓶盖;压旋组合瓶盖包括内盖5和外盖6;在瓶口2外设有螺纹,在瓶口2外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能将取药通孔4封堵且将瓶塞3压紧固定在瓶口2内的内盖5;在内盖5外套装有能旋转的外盖6,在与内盖5的顶端外侧配套的外盖6顶端内侧设有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将外盖6向上撑起并使外盖6与内盖5之间形成压盖间距;在压盖间距内设有能将内盖5和外盖6向下压紧后反旋限位的解扣限位机构;在内盖5的底端外侧设有外环台7,在外盖6的下端设有内环限位台8,内环限位台8卡在外环台7的外部底端;在外环台7上方的内盖5与外盖6之间形成环形空隙9;在环形空隙9内设有能将内盖5和外盖6正旋限位的锁扣限位机构。其中,压旋组合瓶盖为一种双盖结构,其弹性支撑件能够将外盖6向上支撑并与内盖5之间脱离周向限位;仅对外盖6采用旋扭的开启方式,不会对内盖5施加任何作用力,内盖5对瓶口2始终保持有效的密封,避免误开漏液,方便携带;同时还进一步避免了如幼儿和认知能力差的人群误食,提高液体药瓶的使用安全性;取药时,利用给药注射器,将给药注射器的注射接口插入至取药通孔4,下抽活塞即可将瓶体1中的药液抽入至注射器内;整个倒抽过程,药液不会暴露于外界空气中,避免药液污染;由于使用的给药注射器上有体积刻度,能够根据患者的给药剂量进行准确定量的取药;相较于量杯取药,计量更精准,更适用于月龄婴幼儿的分剂量取药的准确要求;在取药完毕后,可通过正旋时锁扣限位机构将外盖6与内盖5之间限位,即可通过旋扭外盖6使压旋组合瓶盖锁紧固定在瓶口2外;其中内盖5通过螺纹固定瓶口2外,不仅能够将瓶口2处瓶塞3压紧,使瓶口密封;还能够将取药通孔4封堵,堵封取药通道,因此密封效果好,能够使内盖5与瓶口2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避免因内盖5作用形变而发生药液泄露。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取药方便、压旋式锁盖的防污染安全药液瓶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3、4所示,解扣限位机构采用卡块卡槽限位机构,卡块卡槽限位机构包括卡块10和卡槽12;在弹性支撑件四周的外盖6内侧顶端圆周分布有至少一个卡块10;在内盖5的顶端圆周均布有凸起11,相邻凸起11之间形成与卡块10对应的卡槽12。对压旋组合瓶盖进行旋开操作时,需要先下压外盖6,下压外盖6的目的就是在外盖6下行的同时带动卡块10并使其卡在卡槽12内,将外盖6与内盖5之间进行旋转限位;此时再反旋外盖6,内盖5就能够随外盖6旋转,实现压旋组合瓶盖的开启;除上述卡块卡槽限位机构以外,也可采用其他能够实现旋转限位的卡块卡槽限位机构。

如附图3、4所示,锁扣限位机构包括能够在正旋时相抵并在反旋时脱位的内锁扣限位块13和外锁扣限位块14;在内盖5外环面上圆周固定有至少一个内锁扣限位块13;内锁扣限位块13沿正旋方向呈下降直角三角形,其包括下降斜边15和下降直角边16;在外盖6内环面上圆周固定至少一个与内锁扣限位块13位置相对应的外锁扣限位块14,外锁扣限位块14沿正旋方向呈上升直角三角形,其包括上升斜边17和能与下降直角边16在反旋时相抵的上升直角边18;下降斜边15与上升斜边17的倾斜角度相互匹配。对压旋组合瓶盖进行旋紧操作时,只需正旋外盖6,当外盖6旋转至上升直角边18与下降直角边16相抵时,外盖6与内盖5之间正旋限位,此时通过正旋外盖6即可带动内盖5旋转,实现对压旋组合瓶盖的锁紧固定;除此之外,下降斜边15与上升斜边17的倾斜角度相互匹配,且在反旋时内锁扣限位块13和外锁扣限位块14能够相互脱位,有效保证其外盖6无法仅通过反旋将内盖5开启,避免内盖5被误开的风险,密封安全性高。

如附图1所示,与取药通孔4对应的内盖5内侧中部设有能将取药通孔4封堵的封口堵头19;封口堵头19塞封固定在取药通孔4的上端口处;在瓶塞3的上部外设有能抵靠在瓶口2顶端的环形的限位凸缘20,限位凸缘20下侧的瓶塞3塞封固定在瓶口2内;与限位凸缘20对应的内盖5内部顶端设有能将限位凸缘20顶紧在瓶口2上端的封口压环21。其中,封口堵头19起到将取药通孔4封堵的作用;封口压环21起到对限位凸缘20压紧密封的作用。

如附图1所示,封口压环21的底端厚度小于其顶端厚度。这样的封口压环21,其顶端厚度宽,增加与内盖5的连接强度;其底端厚度窄,使封口压环21对瓶塞3的受力更集中,作用力更大,因此密封效果更好。

如附图1所示,为方便封口堵头19插入取药通孔4的上端口处实现塞封,封口堵头19呈倒锥形或球形。

如附图1、6所示,在取药通孔4与瓶口2之间的瓶塞3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环槽22,环槽22将瓶塞33分隔成内部的出药嘴段和外部的瓶口塞封段,取药通孔4位于出药嘴段的中部;出药嘴段的上端顶在内盖5的内侧上端;限位凸缘20设在瓶口塞封段的上端外。通过取药通孔4向外直接倒取药液时,药液会流到出药嘴段的内外,流到出药嘴段外的药液极易受到污染;为防止污染的药液回流到瓶体1内,对瓶塞33做了两个方面的结构改进:第一,增加环槽22,这样使出药嘴段外的药液受其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到环槽内,无法回流,避免瓶体1内的药液污染;第二,出药嘴段的上端顶在内盖5上;增加出药嘴段与内盖5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性;同时阻隔已经流出取药通孔4外的药液回流,进一步降低瓶体1内药液污染的风险。

如附图1所示,在采用给药注射器倒抽取液时,为了方便给药注射器的接口端插入且保持有效的接触密封,取药通孔4为上宽下窄的锥形通道。

如附图3、4所示,弹性支撑件包括至少三个弹性爪片23,弹性爪片23为外斜向下的圆弧形的弹簧片,弹性爪片23分别圆周均布固定在外盖6的内侧顶端中部并形成能径向张开的锥形爪口;在内盖5外侧顶端中部固定有上窄下宽的锥台24,弹性爪片23通过锥形爪口分扣在锥台24的上部外。当下压外盖6进行旋开操作时,外盖6内的弹性爪片23随外盖6下行,并沿着锥台24的外环斜面向外弹性张开,此时卡块10卡入卡槽12内,使外盖6与内盖5之间的旋转限位;当外盖失去下压的作用力时,弹性爪片23受自身的弹性形变力,沿着弹性爪片23向内上方收缩复位,将外盖6向上撑起,解除外盖6与内盖5之间的限位。

如附图3、4所示,瓶塞3采用溴化丁基橡胶瓶塞或高密度聚乙烯瓶塞或聚丙烯瓶塞。溴化丁基橡胶塞不仅弹性高,密封效果好,避免漏液。

如附图3、4所示,瓶塞3的底面呈内凹状,或靠近取药通孔4处的瓶塞3底面中部呈内凹状。这样的瓶塞3底面在采用给药注射器倒抽的过程中,起到引流的作用;使瓶体1中无药液残留,避免药液浪费。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优化,根据需要,在外盖6的上部外扣装有给药刻度量杯;在外盖6的外环面上圆周分布有至少一个竖直的且上端开口的导向槽,与导向槽对应的给药刻度量杯内壁上设有竖直的限位凸棱。通过给药刻度量杯能够实现分剂量准确取药,尤其适宜幼儿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分剂量定量给药。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采用给药注射器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取药的取药过程:

首先,根据外盖6顶部的压旋开启提示下压外盖6,再逆时针适度旋转,取下压旋组合瓶盖,将压旋组合瓶盖倒置于桌面上;然后将配套的1毫升规格的给药注射器,将其接口插入至瓶塞3的取药通孔4内;抽取时,将瓶体1翻转使瓶口2朝下,下抽给药注射器的活塞,吸取一定给药体积的药液;抽取后,将瓶体1翻转使瓶口2朝上,逆时针适度转动给药注射器,取下吸取药液的给药注射器;再及时将压旋组合瓶盖顺时针旋紧固定在瓶口2上即可。

采用给药刻度量杯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取药的取药过程:

首先取下扣装在外盖6上的给药刻度量杯,根据外盖6顶部的压旋开启提示下压外盖6,再逆时针适度旋转,取下压旋组合瓶盖,将其倒置于桌面上;然后将配套的给药刻度量杯置于瓶体1一侧,翻转瓶体1,使取药通孔4倾斜倒置于给药刻度量杯的杯口上方,再用手指不间断的拨动瓶口2处,倾倒出一定体积的药液后,将瓶体1翻转使瓶口2朝上,再及时将压旋组合瓶盖顺时针旋紧固定在瓶口2上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