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9468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和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为诊疗依据,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而得出病名,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中的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我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多少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和治疗,其与针灸学科关系尤为密切。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所以《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经络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由于经络具有连通脏腑和肢体的作用,故通过经络学说能够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辩证归经,指导针灸治疗等作用,从而依据其理论产生了经络仪等治疗设备。

20世纪70年代,张颖清教授提出生物全息理论,多细胞生物体的任一相对独立部分的每一位点,相对于这一部分的其他位点,在病理、生理、生化、遗传和形态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都和其在整体对应部位密切相关,相对独立部分上,各相关点的分布规律与各相关部位在整体上的分布规律相同。经络学说显示人的手和体内器官密切联系,在双手上有24条正经经脉的86个经穴和224个奇穴,说明全身的经穴在手上同样也有,手上集中了跟体内所有器官都有关联的经穴。通过大量的临床检测试验,测量分析各个病人经脉信息,可以得到关于机体的状况,来检测、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一篇名为经络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申请号:201410148013.3)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经络检测仪,该经络检测仪包括相连接的供电的电源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测量经络数值的经络信号传感器和用于信息采集经络数值信号的经络信号采集器,所述经络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经络信号采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经络信号采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该申请直观准确地将传统中医的“切脉”手感诊断法进行数值量化,并以图像直观表示,但是该申请的信息采集方法复杂,数据采集信息较少,并且不能通过数据得到病人的身体情况。

在一篇名为一种掌型中医经络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申请号:201210222733.0)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掌型中医经络检测仪,该掌型经络仪包括主机和左、右手掌反射区信号检测单元,所述左、右手掌反射区信号检测单元包括左、右底座,所述左、右底座上设有手指区和掌心区,所述手指区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纵向凹槽;所述主机接收所述左、右手掌反射区信号检测单元采集到的手掌生物电信号,并将处理结果显示在显示器上。

该发明虽然能够通过经络检测仪采集数据信息,但是却未能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未能形成诊断系统,故本发明是在该发明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该诊断系统基于中医经络学理论和良导络原理,通过生物全息理论结合现代科技,整合研发而成。

本发明提出的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包括经络采集单元、经络检测操控单元、子午流注显示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诊断单元;

经络采集单元将经络检测操控单元操控后的采集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子午流注显示单元采集的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经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息发送至诊断单元;经诊断单元诊断分析后的结果发送至经络检测操控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医全息诊断系统还包括音视频交互单元、病例传输单元和影像病例观测单元;其中,所述的音视频交互单元、病例传输单元和影像病例观测单元通过数据线同数据处理系统连接,用于远程网络观测或传输病例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的经络采集单元包括经络掌型检测仪、测量传感器、穴位探测电路和信号调理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的经络检测操控单元包括测量指示、测量界面和加密狗;所述的加密狗用于存储并保护账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包括计算机和微控制器;所述的子午流注显示单元包括子午流注仪,所述子午流注仪为万年历,用于记载时辰和节气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的经络采集单元、经络检测操控单元、子午流注显示单元、音视频交互单元、病例传输单元和影像病例观测单元集成在工作台上;数据处理单元位于经络检测操控单元下方的箱体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工作台包括预设的经络检测操控单元口、键盘口、音视频交互单元和子午流注显示单元口、影像病例观测单元口和经络采集单元口;所述的工作台长度为800-1500mm,厚度为30-80mm,所述经络检测操控单元所处工作台的台面与所述经络采集单元所处工作台的台面之间设有一过渡圆弧,所述过渡圆弧的角度为153°;所述的工作台底部设置有内凹穿槽,所述内凹穿槽与工作台边的距离为50mm;其中经络采集单元口设置为穿孔结构,用于放置所述经络掌型检测仪。

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包含一种算法流程,该算法流程为:

1)测量单条经络导联内阻值Xi

赋予单条经络在整体经络系统中的权重ai

2)计算M值:

其中,i=1,2,3,4,5……n;

3)计算X0

4)求差值:

ΔXi=Xi-X0 (3)

其中,i=1,2,3,4,5……n;

5)标定正负值:

若ΔXi>0,则显示为正,正向显示;

若ΔXi<0,则显示为负,负向显示;

6)结果计算:

若0<ΔXi/X0≤0.25,则显示为正常;

若0.25<ΔXi/X0≤0.49,则显示为异常;

若0.49<ΔXi/X0≤0.73,则显示为严重异常;

7)显示标记:

正常为蓝色;异常为黄色;严重异常为红色。

进一步地,音视频交互单元、病例传输单元和影像病例观测单元用于远程网络观测或传输病例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有中医辨识系统和打印机,用于形成经络传感检测报告。

进一步地,所述的诊断系统的信息处理方式为:所述的微控制器做出测量指示后,所述的经络掌型检测仪通过测量传感器将信号传输到所述的穴位探测电路,经过所述的信号调理电路整理信号后,信号的结果传输到所述的计算机,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后,显示到测量界面中,并接入到所述的中医辨识系统,反馈信息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

本申请的诊断系统采集双手上对应的24条经脉的经穴信息,通过分析得到肺经、大肠、胃经、心经、小肠、膀胱、肾经、心包、三焦、胆经和肝经的各项信息,再经过所述诊断系统的处理,得到有关身体经络传感的数据,通过进行经络传感分析,形成经络传感检测报告,并得到中医体质分析和体质调理建议,同时针对身体情况,系统会给出相关的处方和理疗方案。

本申请的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信息采集全自动化,采用独有的掌型信息采集方式,同时采集双手上对应的24条经脉的经穴信息,信息采集全面。

2)方便快捷,整个检测过程用时80秒,可以一键获取检测报告。

3)实现了远程信息的传输,检测灵敏度高,通过系统中音视频交互单元、病例传输单元和影像病例观测单元等可以远程在线传输病人信息,节省时间,防止耽误病人病情。

4)本申请的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不仅具有检测疾病的作用,而且还能预防疾病产生,通过检测24条经脉信息,能够智能分析十二大类疾病风险预警(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肿瘤、消化系统病、代谢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病、泌尿系统疾病、脑软化、抑郁症、内分泌疾病和增生囊肿肌瘤类疾病),及时发现身体各项信息异常,及时及早发现身体的各种早期征兆,降低患病风险。

5)本申请的中医全息经络诊断设备能对用户身体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开发的算法流程能够将中医中难以表述的症状通过数字和图形显示出来,解决了中医晦涩,难以量化的问题,并用该算法流程得到的信息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的整体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中工作台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中工作台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中工作台的底部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中经络掌型检测仪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中数据处理单元的算法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病情分析例1的柱状图;

图9为本申请病情分析例2的柱状图;

图10为本申请病情实施例3的柱状图。

其中,1为经络采集单元,2为经络检测操控单元,3为音视频交互单元,4为数据处理单元,5为子午流注显示单元,6为病例传输单元,7为影像病例观测单元,11为经络采集单元口,22为经络检测操控单元口,221为键盘口,33为音视频交互单元和子午流注显示单元口,77为影像病例观测单元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的整体结构图,该全息经络诊断系统包括经络采集单元1、经络检测操控单元2、子午流注显示单元5、数据处理单元4和诊断单元;

经络采集单元1将经络检测操控单元2操控后的采集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4;

所述子午流注显示单元5采集的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4;经所述数据处理单元4处理后的信息发送至诊断单元;经诊断单元诊断分析后的结果发送至经络检测操控单元。

所述全息经络诊断系统还包括音视频交互单元3、病例传输单元6和影像病例观测单元7;其中,所述的音视频交互单元3、病例传输单元6和影像病例观测单元7通过数据线同数据处理系统连接,用于远程网络观测或传输病例数据。

所述经络采集单元1包括经络掌型检测仪、测量传感器、穴位探测电路和信号调理电路。

所述经络检测操控单元2包括微控制器、测量指示、测量界面和加密狗;所述的加密狗用于存储并保护账户信息。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4包括计算机;所述的子午流注显示单元5包括子午流注仪,所述子午流注仪为万年历,用于记载时辰和节气信息。

所述的经络采集单元1、经络检测操控单元2、子午流注显示单元5、音视频交互单元3、病例传输单元6和影像病例观测单元7集成在工作台上;数据处理单元4位于经络检测操控单元2下方的箱体中。

如图3所示的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中工作台的结构图,所述的工作台包括预设的经络检测操控单元口22、键盘口221、音视频交互单元和子午流注显示单元口33、影像病例观测单元口77和经络采集单元口11;如图4所示的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中工作台的底部视图,该工作台采用一体化成型,所述的工作台长度为1000mm,厚度为50mm,所述经络检测操控单元所处工作台的台面与所述经络采集单元1所处工作台的台面之间设有一过渡圆弧,所述过渡圆弧的角度为153°;所述的工作台底部设置有内凹穿槽,所述内凹穿槽与工作台边的距离为50mm;如图5所示的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中工作台的侧视图,在所述的工作台底部内设置有内凹穿槽,所述内凹穿槽距离工作台边有50mm距离;其中经络采集单元口11设置为穿孔结构,用于放置所述经络掌型检测仪。

如图6所示的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中经络掌型检测仪的结构图;其设置为人的掌型结构,四指位于所述检测仪上方,拇指位于检测仪外侧,用于检测穴位信息。

图7为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中数据处理单元的算法流程图,该算法流程为:

1)测量单条经络导联内阻值Xi

赋予单条经络在整体经络系统中的权重ai

2)计算M值:

其中,i=1,2,3,4,5……n;

3)计算X0

4)求差值:

ΔXi=Xi-X0 (3)

其中,i=1,2,3,4,5……n;

5)标定正负值:

若ΔXi>0,则显示为正,正向显示;

若ΔXi<0,则显示为负,负向显示;

6)结果计算:

若0<ΔXi/X0≤0.25,则显示为正常;

若0.25<ΔXi/X0≤0.49,则显示为异常;

若0.49<ΔXi/X0≤0.73,则显示为严重异常;

7)显示标记:

正常为蓝色;异常为黄色;严重异常为红色。

图2为本申请中医全息诊断系统的整体流程图,所述的诊断系统的信息处理方式为:所述的微控制器做出测量指示后,所述的经络掌型检测仪通过测量传感器将信号传输到所述的穴位探测电路,经过所述的信号调理电路整理信号后,信号的结果传输到所述的计算机,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后,显示到测量界面中,并接入到所述的中医辨识系统,反馈信息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具体的检测结果及相关的分析,特举例说明;

病情分析例1

图8为使用本申请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得到的柱状图,图5中,柱状图沿实的方向向上,左侧柱状图超过H3,右侧柱状图超过H2;对应的脏腑辩证是心火亢盛。

病情分析例2

图9为使用本申请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得到的柱状图,图6中,柱状图双侧交叉,即一条沿实的方向向上,另一条沿虚的方向向下,并且图中都是左侧沿实的方向向上;对应脏腑辩证是心气滞血瘀。

病情分析例3

图10为使用本申请中医全息经络诊断系统得到的柱状图,图7中,柱状图双侧交叉,即一条沿实的方向向上,另一条沿虚的方向向下;对应脏腑辩证是肝郁痰阻。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