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3005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手术、放、化疗是临床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其发现肿瘤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化疗成为肿瘤治疗的一大有力手段。

目前认为化疗药物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环节,抑制DNA分裂增殖能力,从而起到对肿瘤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特异的选择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损伤,特别是对增殖旺盛骨髓造血细胞产生强大的杀伤作用,产生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临床表现为外周血细胞减少。病因: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应,大多数化疗药均可引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周围血细胞数量减少。其他如放射治疗以及许多其它抗肿瘤治疗方法,都可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

目前对骨髓抑制较明显的化疗药物有:环磷酰胺(CTX)、甲氨喋呤(MTX)、紫杉醇(PTX)、依托泊甙(Vp-16)、长春瑞宾(NVB)、卡铂(CBP)、柔红霉素(DNR)等。加强恶性肿瘤化疗者骨髓造血功能保护,减少化疗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西医用于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药物包括:传统的利升血、鲨肝醇等,其疗效并不确切,作用机制不明确。近年来使用比较多的各种造血生长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白介素-11等,仍使骨髓功能难以恢复。

中医药在防治化疗骨髓抑制方面有明显优势。骨髓抑制属于中医“虚劳”、“血证”等范畴,临床症状上主要表现为体质下降、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怔忡、自汗、腰膝酸软、纳差、脉细无力等。《诸病源候论》记载虚劳之人“精髓萎竭,血气虚弱”,“脏腑不和,脾胃气弱”。提示脾肾亏损、气血不足是该病的基本病机。《素问·三部九候论》所提出的“虚则补之”,故本病治疗原则重在补肾健脾、益气养血。

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中药穴位贴敷疗亦属于中医传统疗法,其通过辩证中药外贴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及穴位经络的双重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吴师机《理渝骄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曹大明等采用扶正升白膏穴位贴敷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60例,结果显示,治愈者42例,占70%;有效者12例,占20%;无效者6例,占10%。提示扶正升白膏穴位贴敷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好。朱德志等将96例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放疗同时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治疗。对照组放疗同时口服利血生。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一般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无毒无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副作用低的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和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质量的原料组成:附子25-35g、干姜25-35g、肉桂15-25g、补骨脂25-35g、黄芪55-65g、当归25-35g、血竭15-25g、冰片5-15g、生姜汁5-60g。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质量的原料组成:附子28-32g、干姜28-32g、肉桂18-22g、补骨脂28-32g、黄芪58-62g、当归28-32g、血竭18-22g、冰片8-12g、生姜汁10-50g。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质量的原料组成:附子30g、干姜30g、肉桂20g、补骨脂30g、黄芪60g、当归30g、血竭20g、冰片10g、生姜汁10-40g。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是将附子、干姜、肉桂、补骨脂、黄芪、当归、血竭、冰片研成粉末,添加生姜汁混合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制成直径1.5-2.2cm,厚0.1-0.3cm的药膏饼。

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以附子、干姜为君药,其中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为“回阳救逆第一药”;干姜健脾温中,固后天之本,促进后天气血生化。肉桂补火助阳、温通经脉,为命门火衰之要药。补骨脂苦、辛、温,归肾、脾经,具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之功。黄芪、当归补气养血,补虚扶弱;四药共为臣药。血竭活血化瘀,益气养血,为佐药。冰片辛香走窜,透达经络,故为使药。生姜汁温中止呕、发汗解表、润肺止咳。诸药合用,达到温阳补肾,健脾温中,益气生血,扶正固本之目的。现代研究表明,附子可提高耐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段新芬等研究显示附子多糖的应用可显著改善外周血细胞数量,保护和改善骨髓抑制大鼠的骨髓造血功能。黄芪及其提取物黄芪多糖可预防及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具有一定的骨髓保护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理论及临床依据。本发明系我院中医肿瘤科辨证施治研发出来的,是临床用于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卓有疗效的经验方。主要由附子、干姜、肉桂、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功效补肾升髓,益气养血。

2.本发明临床疗效显著。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穴位贴敷本发明可以有效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并能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本发明临床适用广泛。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市场需求大,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意义。

4.本发明副作用低。穴位贴敷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而其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且无创伤无痛苦。临床应用研究1000余例患者除极个别患者有轻度皮疹外,未见严重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质量的原料组成:附子25g、干姜25g、肉桂15g、补骨脂25g、黄芪55g、当归25g、血竭15g、冰片5g、生姜汁5g。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质量的原料组成:附子35g、干姜35g、肉桂25g、补骨脂35g、黄芪65g、当归35g、血竭25g、冰片15g、生姜汁60g。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质量的原料组成:附子28g、干姜28g、肉桂18g、补骨脂28g、黄芪58g、当归28g、血竭18g、冰片8g、生姜汁10g。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质量的原料组成:附子32g、干姜32g、肉桂22g、补骨脂32g、黄芪62g、当归32g、血竭22g、冰片12g、生姜汁50g。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髓升白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按照质量的原料组成:附子30g、干姜30g、肉桂20g、补骨脂30g、黄芪60g、当归30g、血竭20g、冰片10g、生姜汁40g。

用法及疗程:将附子、干姜、肉桂、补骨脂、黄芪、当归、血竭、冰片研成极细末,治疗时取药粉适量,用生姜汁调成泥膏状,做成直径约2cm,厚约0.2cm的药膏饼,放置于选定穴位上(双足三里、脾俞、肾俞、气海、关元),再用4cm见方的胶布固定,8小时后取下药膏,每日贴敷1次,共计10天,可用2~3个疗程。

选择24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在化疗前一天开始,治疗组给予本发明穴位贴敷,阳性对照组给予口服益气维血胶囊2片tid,空白组不予处理。治疗10天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外周血WBC、粒细胞绝对值、Hb、PLT变化情况,患者免疫功能及使用G-CSF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外周血WBC、粒细胞绝对值、Hb、PLT值较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患者免疫功能及KP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提示本发明穴位贴敷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好,且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