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2289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医治疗方法。



背景技术:

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 ~ 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伤残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现有技术中,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其后遗症常表现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完全瘫痪,大小便失禁,肢体肿胀疼痛等,然而脑溢血发作时虽然能得到及时治疗,暂时控制血压,缓解症状,但难以达到彻底除根,目前市面上的药物疗效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搭配针灸以及药物治疗同时结合的方式,快速帮助脑溢血患者恢复,大大降低脑溢血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治愈率的治疗脑溢血的中医治疗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医治疗方法,其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步骤:

步骤一、针对脑溢血昏迷的病人通过中医或西医抢救苏醒过来造成的半身无知觉,无行动能力,;

步骤二、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判定,如果半身无知觉,首先采用针灸:(百会穴、太阳穴、帅骨穴、肩髃穴、曲池穴、风市穴、阳陵泉、绝骨穴、等穴位)使得患者经血流通加快,渐渐恢复意识形态,每隔一天针灸一次;

步骤三、给苏醒以及恢复意识形态的病人服用中药;

步骤四、打通患者经脉,其采用传统推油技术,以肘搓揉经脉,打通十二全身经脉;

步骤五、对患者以背部经络敷药治疗;

步骤六、最后服用有利于患者恢复的补药即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的中药包括白芍、制附子以及灸甘草。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白芍、制附子以及灸甘草以汤剂方式熬成汤药给患者服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白芍、制附子以及灸甘草的剂量分别为50g-100g、5g-25g以及10g-15g,将白芍50g-100g、制附子5g-25g以及灸甘草10g-15g采用汤剂方式熬制而成给患者服用下去,制附子选用生附子炮制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的针灸穴位,百会是经络的汇合点,太阳穴、帅骨穴、肩髃穴、曲池穴、风市穴、阳陵泉、绝骨穴、等穴位)使得患者经血流通加快,渐渐恢复意识形态,每隔一天针灸一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对病人背部进行敷药,其中敷药采用红花或者艾草或者鸡血藤等中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治疗方法以及中药,能够搭配针灸以及药物治疗同时结合的方式,快速帮助脑溢血患者恢复,大大降低脑溢血患者的伤残率,提高治愈率。

具体实施方式

1、针对脑溢血昏迷的病人通过中医或西医抢救苏醒过来造成的半身无知觉,无行动能力,;

2、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判定,如果半身无知觉,首先采用针灸:(百会穴、太阳穴、帅骨穴、肩髃穴、曲池穴、风市穴、阳陵泉、绝骨穴、等穴位)使得患者经血流通,渐渐恢复意识形态,每隔一天针灸一次;

3、给苏醒以及恢复意识形态的病人服用中药;

4、打通患者经脉,其采用传统推油技术,以肘搓揉经脉,打通全身经脉;

5、对患者以背部经脉敷药治疗;

6、最后服用有利于患者恢复的补药即可。

本实施例中,需要一种专门针对于治疗脑溢血的中药,在本实施例中,该选用的中药由白芍、制附子以及灸甘草组成,白芍、制附子以及灸甘草等中药以汤剂方式熬成汤药给患者服用,液体服用方式更有利于患者吸收,患者也不用过于费劲的服用药物颗粒,保留中药更多药效。

实施例1

将白芍50g、制附子15g以及灸甘草10g采用汤剂方式熬制而成给患者服用下去,制附子选用生制附子,将白芍50g、制附子15g以及灸甘草10g混合放置于烧开的水中,然后慢慢煎煮,待白芍、制附子以及灸甘草内的中药成分全部被烧出来后停止加热,汤剂量适中,留一碗或者半碗剂量,冷却后供患者喝下,配合上述的前期手段治疗,大大帮助患者的恢复。

实施例2

将白芍100g、制附子25g以及灸甘草15g采用汤剂方式熬制而成给患者服用下去,制附子选用生制附子,将白芍50g、制附子15g以及灸甘草10g混合放置于烧开的水中,然后慢慢煎煮,待白芍、制附子以及灸甘草内的中药成分全部被烧出来后停止加热,汤剂量适中,留一碗或者半碗剂量,冷却后供患者喝下,配合上述的前期手段治疗,大大帮助患者的恢复。

其中,制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拉丁文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制附子”。

加工炮制为盐制附子、黑制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生制附子是温性药,可以溶解淤血,因此对于缓解脑淤血的症状,具有非常好的药用效果。

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灸甘草:有甘温助脾而补中益气和胃、缓急止痛之功。科学研究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治疗方法以及中药,能够搭配针灸以及药物治疗同时结合的方式,快速帮助脑溢血患者恢复,大大降低脑溢血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治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