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痒药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5480阅读:83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外用药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止痒药水。



背景技术:

随着食物污染、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皮肤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提高。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病,大部分伴随着各种瘙痒症状,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与不适。

市面上针对皮肤止痒的药品种类繁多,其中对于细菌、真菌感染的药品药效较为显著,然而市面上针对如湿毒、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这种由体内引发的皮肤表面瘙痒的症状,却缺少见效快的药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止痒药水,其对主要由湿毒、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引发的皮肤瘙痒具有显著疗效。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止痒药水,其由如下原料组分按质量配比组成:苦参400~550g、驱蚊草450~550g、入地龙400~600g、地念350~500g、鸭脚木皮400~600g、白花蟛蜞草450~550g、黑面神叶500~550g、入地金牛根450~550g和酒精300~700g。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止痒药水由如下原料组分按质量配比组成:苦参500g、驱蚊草500g、入地龙400~600g、地念350~500g、鸭脚木皮500g、白花蟛蜞草500g、黑面神叶500g、入地金牛根500g和酒精500g。

本发明所选取的原料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用于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

鸭脚木皮:以根皮、茎皮入药。味辛苦,性凉。【功效】抑菌抗炎、清热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白花蟛蜞草:性凉、味平淡。【功效】清肝肺热、明目养阴、散瘀。

黑面神叶:微苦,凉。有小毒。【功效】外用于烧、烫伤,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

入地金牛根:气微香,味辛辣麻舌而苦。【功效】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

驱蚊草:性温和。【功效】消无名肿痛。

入地龙:以根,叶及果实入药。【功效】外用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

地念:根及全株入药。【功效】解毒消肿、祛瘀利湿。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如上所述的止痒药水的制备方法,其按质量配比称取原料中的各种药材,将其混合均匀后与酒精一同置于玻璃容器中经熬制或浸制至药水成色为绿色,过滤去渣,取滤液,即得止痒药水成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熬制时间为1天;所述浸制时间为3天。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熬制过程中控制温度在60~70℃范围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将各种药材混合均匀后共同研磨成细末,过筛后装入布袋,再与白酒一同置于玻璃容器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原料组分的特殊选用和配比优化,规避了原料药材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其可快速平复红斑、止痒消肿,对其主要由湿毒、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体内引发的皮肤瘙痒显示出其独到的功效,且疗程短、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以便于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对本发明的理解。有必要在此特别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本发明作出的非本质性的改进和调整,应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同时下述所提及的原料未详细说明的,均为市售产品;未详细提及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

实施例1

一种止痒药水,其由如下原料组分按质量配比组成:苦参400g、驱蚊草550g、入地龙400~600g、地念350~500g、鸭脚木皮400g、白花蟛蜞草500g、黑面神叶520g、入地金牛根450g和酒精700g。

制备方法:

按质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中的各种药材,将其混合均匀后共同研磨成细末,过筛后装入布袋,与酒精一同置于玻璃容器中经密封浸制3天至药水成色为绿色,过滤去渣,取滤液,即得止痒药水成品。

实施例2

一种止痒药水,其由如下原料组分按质量配比组成:苦参550g、驱蚊草540g、入地龙400~600g、地念350~500g、鸭脚木皮600g、白花蟛蜞草450g、黑面神叶550g、入地金牛根550g和酒精300。

制备方法:

按质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中的各种药材,将其混合均匀后与酒精一同置于玻璃容器中经熬制1天至药水成色为绿色,过滤去渣,取滤液,即得止痒药水成品。其中熬制过程中控制温度在60~70℃范围内。

实施例3

一种止痒药水,其由如下原料组分按质量配比组成:苦参500g、驱蚊草500g、雀梅500g、牛血仔叶500g、鸭脚木皮500g、白花蟛蜞草500g、黑面神叶500g、入地金牛根500g和酒精500g。

制备方法:

按质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中的各种药材,将其混合均匀后与酒精一同置于玻璃容器中经熬制1天至药水成色为绿色,过滤去渣,取滤液,即得止痒药水成品。其中熬制过程中控制温度在60~70℃范围内。

实施例4:临床应用

2008年至2016年共收治病人306人,平均年龄32岁,使用疗程2~15天,依据下述疗效标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得到的止痒药水分别针对病人病发部位进行治疗。

疗效标准:

(1)痊愈:局部病理症状消除,功能恢复正常,无不适。

(2)有效:局部病理症有缓解或改善,部分基本恢复,还有不适或病理症状存在。

(3)无效:局部病理症状存在,无缓解,保持原有状态。

治疗结果显示,其中痊愈案例273例;有效案例33例;无效案例0例,即总有效率达到100%,痊愈率达到89.2%。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与本发明类似的工艺及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止痒药水,其由如下原料组分按质量配比组成:苦参400~550g、驱蚊草450~550g、入地龙400~600g、地念350~500g、鸭脚木皮400~600g、白花蟛蜞草450~550g、黑面神叶500~550g、入地金牛根450~550g和酒精300~700g。其制备方法为按质量配比称取原料中的各种药材混合均匀后与酒精一同置于玻璃容器中经熬制或浸制至药水成色为绿色,过滤去渣,取滤液。本发明通过对原料组分的特殊选用和配比优化,规避了原料药材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其可快速平复红斑、止痒消肿,对其主要由湿毒、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体内引发的皮肤瘙痒显示出其独到的功效,且疗程短、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黄镜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镜清
技术研发日:2017.03.22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