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68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我国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査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粹死(13%)。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当然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是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是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难以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即交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因此慢性心衰的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重大的转变,从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心衰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中药,解决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难点,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有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用量配比的组分原料:

黄芪20-50克、丹参15-20克、麦冬10-20克、女贞子10-20克、瓜蒌15克、当归1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柏子仁10克、只壳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內金10克、甘草6克。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用量配比的组分原料:

黄芪20克、丹参15克、麦冬15、女贞子15克、瓜蒌15克、当归1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柏子仁10克、只壳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內金10克、甘草6克。

每日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在本发明的药物配方中,主要原料药物特性: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黄芪属补气良药,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可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冬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的作用。另外,麦冬有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作用。

瓜蒌:润肺,化痰,散结,滑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本组方剂是具有益气养心、安神止悸、活血化瘀、益气通脉作用的中药,紧密围绕着心主血、心主脉、心藏神的生理功能。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下降的一类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下降。尽管近年来循证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其预防和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是仍有5%~10%的患者进展至终末期心衰,5年病死率超过50%。因此,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及时有效给予优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组方剂由黄芪、丹参、麦冬、女贞子、瓜蒌、当归、柴胡、白芍、柏子仁、只壳、陈皮、半夏、香附、內金、甘草15味中药组成,有效成分包括黄芪皂苷、丹参酮等多种成分,具有补元气,推动血行,达到益气行滞的作用,同时又能安神定志,达到益气养心,安神止悸的作用,体现以补为养的组方特色。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本发明旨在探讨本组方剂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中药,由以下用量配比的组分原料:

黄芪20克、丹参15克、麦冬15克、女贞子15克、瓜蒌15克、当归1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柏子仁10克、只壳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內金10克、甘草6克。

每日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下面通过临床结果具体说明。

一、资料与方法:入选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北院区综合内科住院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186例,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经心脏超声检查射血分数LVEF<40%,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3人。治疗组除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中药组方,对照组只选用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6个月。两组于治疗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并计算临床症状积分。

1、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②化验:比较两组。

③并发症及死亡率: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有无差别。

④不良反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数据采用t检验,同组之间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69/86)80.2%,有效(13/86)15.1%,总有效率(82/86)95.3%。对照组显效(57/86)66.3%,有效(11/86)12.8%,总有效率(68/86)7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⑴.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见表1)

研究共人选患者186例,平均年龄(65.2±5.7)岁,其中男性102例,女性84例。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脂及吸烟、饮酒的比例、血脂水平及药物的选择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各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

注: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lI受体拮抗剂。

⑵.两组BNP检查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0月比较aP>0.05;与6月比较,cP<0.05;与对照组6月比较,bP<0.05。

⑶.临床症状积分分析(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

注:6月后与对照组比较aP<0.05。

⑷.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检测结果(见表4)

两组患者心功能常规参数于治疗前和6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4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的检测结果

注:LAD:左心房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与对照组0月比较,aP>0.05;与6月后比较,cP<0.05;6月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⑸.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见表5)

表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D)比较

注:与对照组0月比较aP>0.05;与6月比较,cP<0.05;与对照组6月比较,bP<0.05。

2.化验指标

3.并发症及死亡率:治疗后两组并发症比较

4.不良反应:应用本发明的中药的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由以上临床结果可知,本发明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对该病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5.3%。

病例1王某男:68岁2015年3月开始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症状,1周后症状加剧,出现胸闷,经诊断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3周后症状减轻并好转,继续用药2周症状消失,无复发。

病例2张某,男,66岁,就诊前证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症状,不断加重,经诊断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2周无效后,应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3周,症状好转,继续用药2周,症状明显减轻,至今8个月未加重。

病例3魏某,男,78岁,就诊前证见心慌、胸闷、憋气、乏力症状,不断加重,经诊断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3周后症状减轻并好转,半年无加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