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3871发布日期:2018-11-02 22:2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属中医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主要原因为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所致。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黏液分泌增多,因缺乏负离子而使气管黏膜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影响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我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粗糙,随病情发展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急性发作期干湿啰音明显增多,咳嗽咳痰后啰音可减少。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可闻及哮鸣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疗效高、疗程短、安全方便等特点。

本发明治疗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各中药原料的重量组成为:桂枝6克、麻黄3克、白芍6克、甘草6克、金银花6克、桑白皮10克、生地6克、玄参6克、桔梗6克、杏仁6克、款冬花6克、半夏6克、黄芩6克。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麻黄: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甘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金银花: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桑白皮:具有降压、利尿、抗炎的作用。以桑白皮为主药的解热清脑糖浆也有较好的解热、祛痰止咳作用。

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玄参:主治温热病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款冬花: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新久咳嗽,气喘,劳嗽咳血。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

黄芩: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本发明以桂枝、麻黄、黄芩、白芍为君药,以金银花、桑白皮、生地、玄参、桔梗、杏仁为臣药,以甘草、款冬花、半夏为辅佐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使用的中草药均符合《中华人名共和国药典》规定,根据配伍,本发明具有具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抗炎、祛痰止咳的作用。

1、本发明辩证准确、配伍合理、用药精良、审因而治、治病求本。

以下为临床试验总结:临床试验治疗气管炎患者100例。气管炎的症状,临床上常见有:主要原因为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所致。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黏液分泌增多,因缺乏负离子而使气管黏膜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影响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

治疗方案:服用实施水煎口服用,每日二剂,60天为一疗程。

治疗结果:气管炎患者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痊愈80例,占80%,好转20例,占20%,无效0例,总有效率85%。通过治疗所示,对病人无任何副作用。

治疗标准:

气管炎症状消失。

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中药原料的重量组成为:桂枝6克、麻黄3克、白芍6克、甘草6克、金银花6克、桑白皮10克、生地6克、玄参6克、桔梗6克、杏仁6克、款冬花6克、半夏6克、黄芩6克。

病例1:患者张某某,男,68岁,因咳嗽不止、伴有气喘困难于2016年2月在当地医院诊为气管炎症状,口服药物治疗月余无效,于2016年4月来诊我院,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病例2:患者毛某某,男,45岁,因胸闷、咳嗽、气喘,被诊为气管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病例3:患者高某某,女69岁,2013年4月份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经检查确诊为气管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各原料的重量组成为: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当归6克、寸冬15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9克、生地20克、山药30克、萸肉15克、丹参20克、降香15克、炒枣仁50克、生龙牡30克、珍珠母30克、磁石20克、木瓜20克、阿胶12克、神曲30克、炒麦芽30克。本发明具有治疗心悸的功效,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郝纪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郝纪涛
技术研发日:2017.04.25
技术公布日:2018.11.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