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血证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0240发布日期:2018-12-19 06:5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血证的药物。



背景技术:

血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就是说,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现代医学中许多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如吐血、牙龈出血、大便出血、痔疮出血等,均属于本病的范畴。

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而临床又极为常见的一类病证。它既可以单独出现,又常伴见其他病证的过程中。血证具有明显的证候特征,即表现血液或从口、鼻,或从尿道、肛门,或从肌肤而外溢。血证以出血为突出表现,随其病因、病位的不同,而表现为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随病情轻重及原有疾病的不同,则有出血量或少或多、病程或短或长及伴随症状等的不同。中医认为,本病多为燥热内盛,化火动血所为,当以清热凉血,宁络止血为治,可选用中药方进行调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血证的药物。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血证的药物,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饴糖40-50份、红枣20-30份、生姜6-9份、半夏6-9份、甘草6-9份、肉桂6-9份、白芍药6-9份,上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进一步,所述药物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饴糖45份、红枣26份、生姜9份、半夏9份、甘草9份、肉桂6份、白芍药6份。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益气养血、温阳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内伤,寒热呕逆,吐血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血证的药物,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饴糖45克、红枣26克、生姜9克、半夏9克、甘草9克、肉桂6克、白芍药6克。

将诸药择净,研细,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纳入饴糖,调匀饮服,每日一剂。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益气养血、温阳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内伤,寒热呕逆,吐血等。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血证的药物,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饴糖40‑50份、红枣20‑30份、生姜6‑9份、半夏6‑9份、甘草6‑9份、肉桂6‑9份、白芍药6‑9份,上述份数均为重量份。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益气养血、温阳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内伤,寒热呕逆,吐血等。

技术研发人员:余夕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夕蓉
技术研发日:2017.06.09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