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导联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79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附件,具体涉及一种心电导联线,尤其适用于在x射线拍摄模式下的患者监护。



背景技术:

心电图机常用于检测人体心脏生理功能运行情况,通过胸导联和肢体导联测量人体各部位的电位差,由此得到的心电波形反映人体心脏的情况。

目前使用的心电图导联线包括多芯屏蔽电缆、分线器和分支导联线,分支导联线包括2根上肢导联线、6根胸导联线和2根下肢导联线,多芯屏蔽电缆经过分线器后直接分出各条分支导联线,胸导联线的末端分别连接有吸球式电极,上肢导联线和下肢导联线的末端分别连接有电极夹。

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x射线拍摄模式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由于现有的导联线均为金属制品,x射线无法透视,因此,会对诊断造成干扰或者导致误判。

因此,设计一种心电导联线,尤其适用于在x射线拍摄模式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能够让x射线穿过实现透视,从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显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心电导联线。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电导联线,其包括一空心的软管,所述软管内注有导电液,所述软管的一端设有吸附部,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设有密封塞,

所述吸附部与软管内的腔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软管为pvc塑胶管,该pvc塑胶管为注射用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的外径为4.5~5mm,内径为3.5~4mm。

对于所述软管的外径,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可以是4.5mm、4.6mm、4.7mm、4.8m、4.9mm、5mm。优选4.7mm。

对于所述软管的内径,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可以是3.5mm、3.6mm、3.7mm、3.8m、3.9mm、4mm。优选3.7mm。

优选地,所述导电液为0.9%生理盐水。

优选地,所述吸附部为漏斗形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部中还设有一电极,所述电极与软管密封连接并与导电液一同构成信号通路。

优选地,所述电极为石墨电极。

优选地,所述密封塞为橡胶塞。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中插设有一不锈钢探针,所述不锈钢探针外接心电图机的测试线,所述测试线连接到心电图机的信号输入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本发明的心电导联线在使用时,将导联线的吸附部与人体挤压接触,导联线通过吸附部的负压可以与人体紧密吸合在一起,此时,导电液与人体接触,再将心电图机的测试线一端的不锈钢探针经密封塞插入软管中与导电液接触,测试线另一端与心电图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信号通路,实现信号导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摒弃了现有金属导联线的结构,采用软管作为载体,在软管内注入导电液构成导联线,并通过吸附部与人体固定,实现信号导线,在x射线拍摄模式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能够让x射线穿过实现透视,从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2.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软管;2、吸附部;3、密封塞;4、电极;5、不锈钢探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一种心电导联线,其包括一空心的软管1,所述软管内注有导电液,所述软管的一端设有吸附部2,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设有密封塞3,

所述吸附部与软管内的腔体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软管为pvc塑胶管,该pvc塑胶管为注射用软管。

所述软管的外径为4.7mm,内径为3.7mm。

所述导电液为0.9%生理盐水,其为人体注射用水,对人体无害。

所述吸附部为漏斗形吸盘。

所述吸附部中还设有一电极4,所述电极与软管密封连接并与导电液一同构成信号通路。

所述电极为石墨电极。

所述密封塞为橡胶塞。

所述密封塞中插设有一不锈钢探针5,所述不锈钢探针外接心电图机的测试线,所述测试线连接到心电图机的信号输入端。

本发明的心电导联线在使用时,将导联线的吸附部与人体挤压接触,导联线通过吸附部的负压可以与人体紧密吸合在一起,此时,导电液与人体接触,再将心电图机的测试线一端的不锈钢探针经密封塞插入软管中与导电液接触,测试线另一端与心电图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信号通路,实现信号导联。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上述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电导联线,其包括一空心的软管,所述软管内注有导电液,所述软管的一端设有吸附部,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设有密封塞,所述吸附部与软管内的腔体连通。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在X射线拍摄模式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能够让X射线穿过实现透视,从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立军;崔海成;眭光辉;李文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6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