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胫骨断端力线矫正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769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胫骨断端力线矫正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矫正和固定效果好的用于胫骨断端力线矫正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骨科胫骨手术的术后恢复中,受制于患者自身和外部环境因素,患者在慢性骨髓炎、感染性骨不连及创伤后骨感染的情况下往往迁延不愈,需对创伤进行反复清创,导致了病灶清除后常有骨缺损。由于感染及骨缺损治疗难度大、周期长,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是困扰骨科医生的一大难题。为解决感染和骨缺损的难题,特采用彻底清创结合外支架骨搬移术的方法,但是该手术方法在清除失活骨后需要调整骨断端力线,力线良好才能使骨延长过程中的对线精确无误,避免骨断端出现无法固定和再次移位的情况,导致手术失败;目前,矫正力线传统的方式为术者在手术中依据经验判断患者骨断端的具体情况,结合c臂反复透视的数据,对患者骨断端进行力线对线,该方法误差较大,极易出现判断力线误差,致使骨断端无法固定和再次移位的问题,其次,术后恢复差,严重的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因此,研制一种有利于术中骨断端对线的器械,保障手术成功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矫正和固定效果好的用于胫骨断端力线矫正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套杆和支撑杆,所述套杆的一端设置锥形端部,另一端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内螺纹,所述支撑杆一端设置外螺纹,另一端设置锥形端部,所述套杆和支撑杆之间采用螺纹配合连接,使支撑杆旋接入套杆的安装孔中。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把套杆和支撑杆的锥形端部分别插入远近骨断端,旋转套杆或支撑杆,适度调整套杆和支撑杆的长度,延长力线器,将骨断端前后及侧方移位矫正,并辅助固定,维持复位,避免出现单纯肉眼或手工判断力线误差,致使骨断端无法固定和再次移位的情况;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矫正、固定效果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套杆,2~支撑杆,3~锥形端部,4~安装孔,5~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根据附图1~2所示的1、一种用于胫骨断端力线矫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杆1和支撑杆2,所述套杆1的一端设置锥形端部3,另一端设置安装孔4,安装孔4内设置内螺纹,所述支撑杆2一端设置外螺纹5,另一端设置锥形端部3,所述套杆1和支撑杆2之间采用螺纹配合连接,使支撑杆2旋接入套杆1的安装孔4中。

所述的套杆1的直径不小于1cm。

所述的支撑杆2的直径不小于0.8cm。

所述的套杆1的长度不小于4cm。

所述的支撑杆2的长度不小于4cm。

所述的套杆1和支撑杆2的锥形端部3的长度均不小于0.8cm。

所述的套杆1和支撑杆2的锥形端部3的锥角大小均为10~30度。

所述的套杆1和支撑杆2均采用实体或空心杆体制成。

所述的锥形端部3为圆锥形结构,便于插入骨断端内,实现固定。

本发明的工作方式:首先,对患者的骨断端进行初步清理,寻找判定骨断端的中心线;其次,把套杆1和支撑杆2的锥形端部3分别插入远近骨断端,使远近骨断端的力线保持在同一直线上,旋转套杆1或支撑杆2,适度调整套杆1和支撑杆2的长度,撑开骨断端,断端骨断端前后及侧方移位进行矫正;矫正结束后继续手术直至结束。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胫骨断端力线矫正的装置,包括套杆和支撑杆,所述套杆的一端设置锥形端部,另一端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内螺纹,所述支撑杆一端设置外螺纹,另一端设置锥形端部,所述套杆和支撑杆之间采用螺纹配合连接,使支撑杆旋接入套杆的安装孔中。本发明通过把套杆和支撑杆的锥形端部分别插入远近骨断端,旋转套杆或支撑杆,适度调整套杆和支撑杆的长度,延长力线器,将骨断端前后及侧方移位矫正,并辅助固定,维持复位,避免出现单纯肉眼或手工判断力线误差,致使骨断端无法固定和再次移位的情况;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矫正、固定效果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齐保闯;徐显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齐保闯
技术研发日:2017.06.30
技术公布日:2017.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