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容面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7886阅读:1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美容面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美容面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作为护肤品中的一个类别和美容保养品的一种载体,美容面罩的种类愈来愈多,其效能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使用人群及使用量也逐渐扩大。美容面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弥补卸妆与洗脸仍然不足的清洁工作,在此基础上配合其它精华成分实现其它的保养功能,例如补水保湿、美白、抗衰老、平衡油脂等等。美容面罩的原理是通过面罩覆盖在脸部的短暂时间,暂时隔离外界的空气与污染,提高肌肤温度,扩张皮肤的毛孔,促进汗腺分泌与新陈代谢,使肌肤的含氧量上升,有利于肌肤排除表皮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和累积的油脂类物质,面膜中的水分和营养成分渗入表皮的角质层,使得皮肤变得柔软,肌肤自然光亮有弹性。因此,使用美容面罩时提高肌肤温度使面部皮肤的毛孔扩张是提高美容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有技术中,美容面罩通常采用传统金属丝或碳纤维或自发热化学材料等作为加热元,但其均具有脆性、异物感强等缺点;而美容院则一般采用热蒸汽按摩面部的方式,使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开来,促进营养成分吸收,其操作繁琐,不能够便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轻质、柔性碳纳米管薄膜的便携式美容面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美容面罩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一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美容面罩,其包括:

第一防水绝缘层;

第二防水绝缘层;

碳纳米管薄膜层,位于所述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之间,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上设有电阻调节区;

至少两个电极,与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电性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

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的温度;

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两个电极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被设置为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电路回路的闭合或断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阻调节区上设有若干电阻调节孔,所述电阻调节孔的面积占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面积的0-3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电阻调节区上涂覆有金属导电浆料,所述金属导电浆料的涂覆面积占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面积的0-20%,所述金属导电浆料为银、铜、金、铝中的任意一种金属导电浆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的材质为绝缘聚合物、柔性布料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绝缘聚合物为聚酰亚胺、聚氨酯、硅胶、聚四氟乙烯、砜树脂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柔性布料为棉布、麻布、丝布、化纤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电极为非金属电极、金属电极、柔性fpc电极、金属导电浆料电极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防水绝缘层、第二防水绝缘层及碳纳米管薄膜层上均设有与人面部相匹配的眼孔、鼻孔和口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美容面罩采用充电宝供电,所述控制器内还设有无线收发装置,所述无线收发装置通过蓝牙协议与终端系统无线通信。

为实现上述另一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美容面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层;

s2、在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形成电阻调节区;

s3、提供至少两个电极,与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电性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

s4、提供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将碳纳米管薄膜层置于所述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之间并进行热压处理,形成美容面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在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形成电阻调节区”具体为:

在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开设若干电阻调节孔形成电阻调节区,

或在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上涂覆金属导电浆料形成所述电阻调节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层”具体为: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并对碳纳米管薄膜进行退火处理,退火的温度为300-400℃,时间为1-3h。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4具体为:

提供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将碳纳米管薄膜层和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之间并进行热压处理,提供一控制器,将控制器与两个电极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形成美容面罩,热压处理的条件为:热压温度为60~350℃,压力为10~40mpa,时间为2~6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提供的美容面罩含有柔性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超轻、柔性、无触感、易便携、智能控温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美容面罩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美容面罩的电阻调节区上设有若干电阻调节孔,以及电极与碳纳米管薄膜层电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在美容面罩的电阻调节区上涂覆金属导电浆料,以及电极与碳纳米管薄膜层电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美容面罩的制备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碳纳米管薄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2所示,介绍本发明的美容面罩的一具体实施方式。该美容面罩10包括:第一防水绝缘层11、第二防水绝缘层12、碳纳米管薄膜层13、至少两个电极14、温度传感器(图未示)及控制器(图未示),其中,碳纳米管薄膜层13和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一防水绝缘层11和第二防水绝缘层12之间,两个电极14分别设置在碳纳米管薄膜层13的两侧,且与碳纳米管薄膜层13电性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

优选地,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的材质为绝缘聚合物、柔性布料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绝缘聚合物为聚酰亚胺、聚氨酯、硅胶、聚四氟乙烯、砜树脂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柔性布料为棉布、麻布、丝布、化纤中的任意一种;电极可选用非金属电极、金属电极、柔性fpc电极、金属导电浆料电极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为柔性fpc电极;第一防水绝缘层、第二防水绝缘层及碳纳米管薄膜层上均设有与人面部相匹配的眼孔(未标号)、鼻孔(未标号)和口孔(未标号)。

碳纳米管薄膜层13为低阻抗材料,其上设有电阻调节区131,优选地,电阻调节区上设有若干电阻调节孔20,电阻调节孔20的面积占碳纳米管薄膜层13面积的0-30%,电阻调节孔20的存在使得加热时碳纳米管薄膜层13受热更为均匀。

参图3所示,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电阻调节区131上还可涂覆金属导电浆料30以起到调节电阻、均匀发热的目的,金属导电浆料30的涂覆面积占碳纳米管薄膜层面积的0-20%,金属导电浆料30为银、铜、金、铝中的任意一种金属导电浆料。

温度传感器(图未示),与碳纳米管薄膜层13共同设于第一防水绝缘层11和第二防水绝缘层12之间,用于感测碳纳米管薄膜层13的温度。

控制器(图未示),通过外联电线15电性连接两个电极和14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被设置为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信号控制电路回路的闭合或断开。具体地,当碳纳米管薄膜层13的温度高于设定的第一阈值时,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路回路断开;当碳纳米管薄膜层13的温度低于设定的第二阈值时,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路回路闭合。

另外,美容面罩10的顶部或底部设有外部充电宝插头,美容面罩10采用充电宝供电,充电宝的电压介于1-25v之间。

配合参照图4,介绍本发明美容面罩的制备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参图5),并对碳纳米管薄膜进行退火处理,退火的温度为300-400℃,时间为1-3h,退火气氛为空气。

s2、在碳纳米管薄膜层形成电阻调节区,设置电阻调节区131使得加热时碳纳米管薄膜层13受热更为均匀。优选地,在碳纳米管薄膜层开设若干电阻调节孔形成电阻调节区,电阻调节孔的面积占碳纳米管薄膜层13面积的0-30%;或者在碳纳米管薄膜层上涂覆金属导电浆料形成电阻调节区,金属导电浆料的涂覆面积占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面积的0-20%,所述金属导电浆料为银、铜、金、铝中的任意一种金属导电浆料。

s3、提供至少两个电极,与碳纳米管薄膜层电性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柔性碳纳米管薄膜层具有设定二维面状形态,间隔设置的两个以上的电极分别与柔性碳纳米管薄膜层直接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

s4、提供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将碳纳米管薄膜层置于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之间并进行热压处理,形成美容面罩。提供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以易挥发有机溶剂对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进行润湿处理,将碳纳米管薄膜层和温度传感器置于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之间并进行热压处理,使得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与碳纳米管薄膜层形成可被任意弯折且不破损的一体结构。再提供一控制器,将控制器通过外联电线与两个电极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形成美容面罩。其中,热压处理的条件为:热压温度为60~350℃,压力为10~40mpa,时间为2~60min。

控制器具有定时和设定温度、控制电流等功能,使得该美容面罩具有多段式和智能控温、控制加热时间的模式。进一步地,控制器内还设有无线收发装置,无线收发装置通过蓝牙协议与终端系统无线通信,优选地,无线收发装置为集成电路芯片,终端系统为智能手机、pad或其他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可以控制美容面罩的加热温度。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