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净油面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13220发布日期:2019-03-27 11:00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中药净油面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性皮肤是指油脂分泌旺盛、额头、鼻翼有油光、毛孔粗大、触摸有黑头、皮质厚不光滑、外观暗黄。为了控制脸上皮肤的油脂,人们通常通过涂抹去油护肤品或者敷面泥,但是,现有的面泥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对于油脂旺盛的人群的皮肤上的油脂去除效果不理想,很难彻底清除油脂。另外,现有的面泥基本上是以护肤为主,但是缺少滋养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净油面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面泥具有成分简单,原料天然,去油效果好,成本较低,且具有滋养功效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净油面泥,按重量份计,包括有豆丹70-100份、啤酒酒糟10-18份、红泥3-8份、芦荟3-10份、珍珠粉1-6份、当归0.8-1.5份、银杏叶0.8-1.5份、白茯苓0.6-1.2份、竹炭粉2-8份、维生素e1-4份。

前述的中药净油面泥,所述面泥按重量份计,包括有豆丹80-90份、啤酒酒糟13-15份、红泥5-7份、芦荟6-8份、珍珠粉3-5份、当归1-1.3份、银杏叶1-1.3份、白茯苓0.8-1份、竹炭粉4-6份、维生素e1-3份。

前述的中药净油面泥,所述面泥按重量份计,包括有豆丹85份、啤酒酒糟14份、红泥6份、芦荟7份、珍珠粉4份、当归1.1份、银杏叶1.1份、白茯苓0.9份、竹炭粉5份、维生素e2份。

一种前述的中药净油面泥的制备方法,所述面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啤酒酒糟在40-50℃下打浆,得a品;

2)将芦荟在26-31℃下打浆,得b品;

3)将豆丹洗净后,在80-90℃的水中处理3-10分钟,捞出后清除内脏,搅碎制成肉泥,得c品;

4)将当归、银杏叶、白茯苓混合后加入10-20倍量的水煎煮50-70分钟,去渣,得d品;

5)将a品、b品、c品和d品混合,然后加入红泥、珍珠粉、竹炭粉和维生素e,搅拌均匀至形成泥状,分量包装即得中药净油面泥。

前述的中药净油面泥的制备方法,所述面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啤酒酒糟在45℃下打浆,得a品;

2)将芦荟在29℃下打浆,得b品;

3)将豆丹洗净后,在85℃的水中处理7分钟,捞出后清除内脏,搅碎制成肉泥,得c品;

4)将当归、银杏叶、白茯苓混合后加入15倍量的水煎煮60分钟,去渣,得d品;

5)将a品、b品、c品和d品混合,然后加入红泥、珍珠粉、竹炭粉和维生素e,搅拌均匀至形成泥状,分量包装即得中药净油面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面泥通过采用天然的豆丹、啤酒酒糟作为主要原料,并辅以芦荟、竹炭粉、珍珠粉、维生素e等微量辅料制成,成分更加简单,原材料更加天然绿色,同时,在豆丹和啤酒酒糟的协同作用下,可以较好的清除油脂,达到较好的去油效果。

2、本发明的面泥成分天然易得,制备工艺简单,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3、本发明通过增加中药成分,具有良好的皮肤滋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中药净油面泥,按重量份计,包括有豆丹85份、啤酒酒糟14份、红泥6份、芦荟7份、珍珠粉4份、当归1.1份、银杏叶1.1份、白茯苓0.9份、竹炭粉5份、维生素e2份。

实施例2:一种中药净油面泥,按重量份计,包括有豆丹70份、啤酒酒糟10份、红泥3份、芦荟3份、珍珠粉1份、当归0.8份、银杏叶0.8份、白茯苓0.6份、竹炭粉2份、维生素e1份。

实施例3:一种中药净油面泥,按重量份计,包括有豆丹100份、啤酒酒糟18份、红泥8份、芦荟10份、珍珠粉6份、当归1.5份、银杏叶1.5份、白茯苓1.2份、竹炭粉8份、维生素e4份。

实施例4:一种中药净油面泥的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啤酒酒糟在45℃下打浆,得a品;

2)将红豆杉叶子、芦荟在28℃下打浆,得b品;

3)将豆丹洗净后,在85℃的水中处理6分钟,捞出后清除内脏,搅碎制成肉泥,得c品;

4)将a品、b品和c品混合,然后加入红泥、硬脂酸、竹炭粉、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搅拌均匀至形成泥状,分量包装即得净油面泥。

实施例5:一种中药净油面泥的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啤酒酒糟在40℃下打浆,得a品;

2)将红豆杉叶子、芦荟在26℃下打浆,得b品;

3)将豆丹洗净后,在80℃的水中处理3分钟,捞出后清除内脏,搅碎制成肉泥,得c品;

4)将a品、b品和c品混合,然后加入红泥、硬脂酸、竹炭粉、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搅拌均匀至形成泥状,分量包装即得净油面泥。

实施例6:一种中药净油面泥的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啤酒酒糟在50℃下打浆,得a品;

2)将红豆杉叶子、芦荟在31℃下打浆,得b品;

3)将豆丹洗净后,在80-90℃的水中处理10分钟,捞出后清除内脏,搅碎制成肉泥,得c品;

4)将a品、b品和c品混合,然后加入红泥、硬脂酸、竹炭粉、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搅拌均匀至形成泥状,分量包装即得净油面泥。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净油面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有豆丹70‑100份、啤酒酒糟10‑18份、红泥3‑8份、芦荟3‑10份、珍珠粉1‑6份、当归0.8‑1.5份、银杏叶0.8‑1.5份、白茯苓0.6‑1.2份、竹炭粉2‑8份、维生素E 1‑4份。其方法是先将啤酒酒糟在40‑50℃下打浆,得A品;然后将芦荟在26‑31℃下打浆,得B品;然后将豆丹洗净后,在80‑90℃的水中处理3‑10分钟,捞出后清除内脏,搅碎制成肉泥,得C品;然后将当归、银杏叶、白茯苓混合后加入10‑20倍量的水煎煮50‑70分钟,去渣,得D品;最后将A品、B品、C品和D品混合,然后加入红泥、珍珠粉、竹炭粉和维生素E,搅拌均匀至形成泥状,分量包装即得中药净油面泥。本发明的面泥具有成分简单,原料天然,去油效果好,成本较低,且具有滋养功效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龙里荣和酒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20
技术公布日:2019.03.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