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回血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6550发布日期:2019-04-05 22:3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回血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抗回血输液器。



背景技术:

输液器主要用于静脉输液的经过无菌处理的、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常见的一次性的医疗耗材。其主要由莫非氏滴管、瓶塞穿刺针、输液管、流量调节器、静脉输液针、静脉输液管、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通过流量调节器调节输液快慢,并且利用莫非氏滴管进行流速观察。

在输液器使用时,一方面,为了便于医务人员确认静脉输液针准确无误的进入静脉血管中,必须观察到静脉输液管中存在回血现象,防止静脉输液针位置偏差造成静脉输液针头位置鼓包的现象。另一方面,在输液过程中,在压力作用下液体从液体瓶或液体带中流下,当液体输完或输液管中的液体压力小于静脉血管压力时,若未及时关闭流量调节器,静脉输液管内将出现回血现象,如此一来,便造成病人担忧。

为了解决输液过程中存在回血的问题,申请号为:cn201420558158.6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抗回血输液器,在流量调节器和静脉输液管之间设置一个单向流通部件,单向流通部件采用两个可充盈膨胀的薄膜口袋。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第一,采用薄膜口袋制造精度要求高,使得生产成本提高;第二,静脉输液针插入静脉时,静脉压力小,无法观察到回血,不便于静脉输液针位置确认;第三,对薄膜口袋本身要求弹性性能良好,否则将堵塞输液管路,造成输液不畅。

综上,有必要设计一款既便于静脉输液针插入静脉时观察回血,又能在输液时防止回血的逆止阀输液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回血输液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成本高、制造精度要求高、存在输液管堵塞的风险、不便于扎针回血观察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回血输液器,包括插入液体瓶内的瓶塞穿刺针,设置在瓶塞穿刺针出口的莫非氏滴管和进气管,与莫非氏滴管连接的第一输液管,与进气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套在第一输液管上的流量调节器,设置在第一输液管出口的第二输液管,一端与第二输液管连接的静脉输液管,与静脉输液管另一端连接的静脉输液针,以及设置第一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之间的逆止阀。

具体地,逆止阀包括进口接第一输液管且出口接第二输液管的阀体,内置于阀体且呈锥形状的阀芯腔体,内置于阀芯腔体且为空心的阀芯球,设置在阀芯腔体顶部且与第一输液管连接的进液孔,设置在阀芯腔体底部且与第二输液管连接的出液孔,以及连通阀芯腔体底部与出液孔侧壁且至少配置1个的泄流孔。

进一步地,阀芯球直径大于出液孔和进液孔的直径。

优选地,阀体和阀芯球均采用聚烯烃热塑弹性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之间设置空心阀芯球的逆止阀。巧妙地利用空心阀芯球的浮力平衡原理,在静脉输液针扎入静脉时,阀芯球处于阀芯腔体底部,静脉回血能顺利进入静脉输液管中,便于静脉输液针位置确认。在第一输液管内液体压力小于静脉压力和阀芯球浮力之和时,阀芯球由于浮力作用,堵塞进液孔,防止静脉回血。如此一来,既方便扎针时观察回血,又能防止在输液过程中存在回血现象。尤其是第一输液管的压力突然变化期间,如输液袋或输液瓶掉落。

(2)另外,本发明在阀芯腔体底部合理地设置至少1个泄流孔,由于输液瓶或输液袋内的压力大于静脉压力和阀芯球浮力之和,阀芯球被液体向下冲击,可能存在阀芯球堵塞出液孔的现象,采用泄流孔既能解决堵塞问题,而且在静脉输液针扎针时,也不会堵塞出液孔,使回血更舒畅。

(3)本发明的逆止阀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要求低,因此,生产生成较低。不仅如此,阀体和阀芯球均采用聚烯烃热塑弹性材质,其安全可靠,可塑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逆止阀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逆止阀,2-进液孔,3-出液孔,4-阀芯球,5-阀芯腔体,6-泄流孔,7-瓶塞穿刺针,8-第一输液管,9-流量调节器,10-第二输液管,11-静脉输液针,12-静脉输液管,13-进气管,14-空气过滤器,15-莫非氏滴管,16-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抗回血输液器,包括插入液体瓶内的瓶塞穿刺针7,设置在瓶塞穿刺针7出口的莫非氏滴管15和进气管13,与莫非氏滴管15连接的第一输液管8,与进气管13连接的空气过滤器14,套在第一输液管8上的流量调节器9,设置在第一输液管8出口的第二输液管10,一端与第二输液管10连接的静脉输液管12,与静脉输液管12另一端连接的静脉输液针11,以及设置第一输液管8与第二输液管10之间的逆止阀1。

该输液器的逆止阀1包括进口接第一输液管8且出口接第二输液管10的阀体16,内置于阀体16且呈锥形状的阀芯腔体5,内置于阀芯腔体5且为空心的阀芯球4,设置在阀芯腔体5顶部且与第一输液管8连接的进液孔2,设置在阀芯腔体5底部且与第二输液管10连接的出液孔3,以及连通阀芯腔体5底部与出液孔3侧壁且配置4个的泄流孔6。其中,阀芯球4直径大于出液孔3和进液孔2的直径。阀体1和阀芯球4均采用聚烯烃热塑弹性材质。

在扎入静脉输液针11时,阀芯球4处于阀芯腔体5的底部,由于设置了泄流孔6,扎针回血不受影响,医务人员能便捷、准确的进行静脉扎针。在输液时,液体从输液瓶或输液袋依次经过瓶塞穿刺针7、莫非氏滴管15、第一输液管8、流量调节器9经入逆止阀中,再经过第二输液管10、静脉输液管12、静脉输液针11进入静脉中,为了避免负压致使液体无法流动,在瓶塞穿刺针7下端设置进气管13和空气过滤器14。

在输液时,由于输液瓶或输液袋的位置较高,第一输液管8内的液体压力大于静脉压力和阀芯球4浮力之和,液体在进液孔2处将阀芯球4向下冲击,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阀芯球4与阀芯腔体5之间存在液体流经的通道,使得输液的液体流动不受影响。

当第一输液管8内的液体压力小于静脉压力和阀芯球4浮力之和时,阀芯球4上浮并堵塞进液孔2,用于防止静脉输液管11回血。

本发明巧妙的设置圆锥形的阀芯腔体和空心的阀芯球,利用液体压力和阀芯球浮力原理,实现输液的液体动态平衡,既方便扎入静脉输液针时观察回血,又能在输液过程中防止回血,设置该逆止阀也不影响输液液体流动。可以说,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要求低、生产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等优点,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回血输液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成本高、制造精度要求高、存在输液管堵塞的风险、不便于扎针观察回血等问题。该输液器包括插入液体瓶内的瓶塞穿刺针,设置在瓶塞穿刺针出口的莫非氏滴管和进气管,与莫非氏滴管连接的第一输液管,与进气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套在第一输液管上的流量调节器,设置在第一输液管出口的第二输液管,一端与第二输液管连接的静脉输液管,与静脉输液管另一端连接的静脉输液针,以及设置第一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之间的逆止阀。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要求低、生产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等优点,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张复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复祥
技术研发日:2017.09.29
技术公布日:2019.04.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