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婴幼儿肠胃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5946发布日期:2019-04-09 20:2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保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婴幼儿肠胃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婴幼儿时期,婴幼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往往是“胃不受纳,服下易吐”,容易出现吐奶、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现有的药物大多是治疗婴幼儿肠胃病的药物,并且大多制作复杂,对婴幼儿施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施用方便、可以预防婴幼儿肠胃病的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预防婴幼儿肠胃病的药物,由按重量份计的下列组分组成:艾绒8-10份,砂仁5-6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预防婴幼儿肠胃病的药物,由按重量份计的下列组分组成:艾绒9份,砂仁6份。

本发明的预防婴幼儿肠胃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所述配比,将砂仁碾磨成粉状,与艾绒混合均匀;

(2)将上述步骤制得的混合药粉装入肚兜内。

本发明的药物可以预防婴幼儿肠胃病,在实践中可以避免小儿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吐奶、呃逆及由于乳食不当引起的食欲不振、粪便稀溏,气味酸臭、小便赤黄、大便臭秽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且使用了本发明药物的婴幼儿在以后的发育中增强丁脾胃抗御风寒的能力,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减少了肠胃病的发生。本发明药物通过肚兜“外治”于婴幼儿胃腹部,制作简单、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药物在施用时,每个肚兜内砂仁的量不能多于6.5克,否则会有少量毒性。

下面以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按下述方法和配比制备本发明的药物:将6克砂仁碾磨成粉状,和9克艾绒混合均匀,制得本发明的药物15克(每个肚兜用量)。

实施例2

将5克砂仁碾磨成粉状,和8克艾绒混合均匀,制得本发明的药物13克(每个肚兜用量)。

实施例3

将6克砂仁碾磨成粉状,和10克艾绒混合均匀,制得本发明的药物16克(每个肚兜用量)。

本发明的药物按下述方法使用,用纱布缝制两个肚兜,大小以能够覆盖住婴儿的胃脘部和下腹部为度,每个肚兜均装入上述制备的药物。婴儿出生后,将其中一个肚兜佩戴于腹部,用宽松的棉带固定,两个肚兜交替使用,换出的肚兜烘干。从出生使用到第50天,昼夜不离身。

随机选取的46名幼儿施用本药物后,婴幼儿在哺乳期仅有2名幼儿出现以下症状:吐奶、呃逆及食欲不振、粪便稀溏,气味酸臭、小便赤黄、大便臭秽等症状,并且这些婴幼儿在以后的发育中(6岁以前)增强了脾胃抗御风寒的能力,促进消化、吸收功能,仅2名幼儿有肠胃病的发生。

再次随机选取的35名幼儿施用本药物后,婴幼儿在哺乳期仅有1名幼儿出现以下症状:吐奶、呃逆及食欲不振、粪便稀溏,气味酸臭、小便赤黄、大便臭秽等症状,并且这些婴幼儿在以后的发育中(6岁以前)增强了脾胃抗御风寒的能力,促进消化、吸收功能,仅2名幼儿有肠胃病的发生。

作为对照,另外随机选取27名幼儿,未施用本发明药物,也未使用预防肠胃病的药物,仅在有肠胃病时进行药物治疗,有18名儿童出现下列症状:吐奶、呃逆、粪便稀溏,气味酸臭、小便赤黄。在5岁以前有10名儿童有肠胃病的发生。

本发明的药物可以预防婴幼儿肠胃病,减少肠胃病的发生。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婴幼儿肠胃病的药物,由按重量份计的下列组分组成:艾绒8‑10份,砂仁5‑6份。本发明药物通过肚兜“外治”于婴幼儿胃腹部,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在实践中可以避免小儿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吐奶、呃逆及由于乳食不当引起的粪便稀溏,气味酸臭等症状。并且使用了本发明药物的婴幼儿在以后的发育中增强了脾胃抗御风寒的能力,减少了肠胃病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方季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方季群
技术研发日:2017.10.02
技术公布日:2019.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