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儿童厌食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000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儿童厌食的药物。



背景技术:

儿童饮食生冷久而伤及脾胃,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热内生,湿热互接,引发厌食,此类病是一种有型之湿与无形之热合而为病,热气与湿气合而致病,笼统说人的脾胃里就像是布满了雾气,雾气久而聚之,聚之成湿,湿聚成水,这种湿热病引起的儿童厌食西医很难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儿童厌食的药物。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儿童厌食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藿香5-10份,茯苓8-15份,白术6-15份,半夏4-8份,薏苡仁8-15份,白豆蔻5-10份,茵陈6-10份,滑石粉4-10份,厚朴5-10份,防风4-10份,陈皮4-10份,栀子3-8份,白扁豆4-6份,六神曲4-6份,甘草3-6,生姜1-3份。

优选的,用于治疗湿热病儿童厌食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藿香7份,茯苓10份,白术10份,半夏5份,薏苡仁10份,白豆蔻6份,茵陈10份,滑石粉6份,厚朴6份,防风5份,陈皮5份,栀子4份,白扁豆5份,六神曲5份,甘草4,生姜1份。

优选的,用于治疗湿热病儿童厌食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藿香10份,茯苓15份,白术15份,半夏8份,薏苡仁15份,白豆蔻10份,茵陈10份,滑石粉10份,厚朴10份,防风10份,陈皮10份,栀子8份,白扁豆6份,六神曲6份,甘草6,生姜3份。

本发明各组分药理如下: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湿,化湿和中,利气止呕;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

半夏:辛、温;归脾、为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芳香化湿,温中止呕;

白扁豆:甘、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

六神曲:甘、辛温;消食和胃;

茵陈: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

滑石粉:甘、淡、寒;归胃、膀胱经;清热利湿;

防风:甘、辛、微温;归肝、脾经;散风胜湿;

厚朴:辛、苦、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行气燥湿,下气平喘;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栀子: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清热利湿,降三焦之火;

陈皮:辛、苦、温;归脾、胃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散寒止咳,除湿开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意效果:

湿热病儿童厌食生冷久而伤及脾胃,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热内生,湿热互接,引发厌食,此类病是一种有型之湿与无形之热合而为病,热气与湿气合而致病;本发明的药物采用藿香,茯苓,薏苡仁,半夏,白蔻仁苦温燥湿,芳香化湿,醒脾和胃,化无形之湿;白术,陈皮,白扁豆燥湿健脾,燥有形之湿(水,湿久聚成水);生姜温中散寒,防风辛凉解表;茵陈,滑石粉,清热利湿,栀子通利三焦清热除烦;六神曲消食和胃诸药配伍,即可除有形之水气,又可怯无形之湿气,燥湿健脾,化湿行气,消食和胃双管齐下则诸症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儿童厌食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藿香7份,茯苓10份,白术10份,半夏5份,薏苡仁10份,白豆蔻6份,茵陈10份,滑石粉6份,厚朴6份,防风5份,陈皮5份,栀子4份,白扁豆5份,六神曲5份,甘草4,生姜1份。

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500ml,煎至2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口服。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儿童厌食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藿香10份,茯苓15份,白术15份,半夏8份,薏苡仁15份,白豆蔻10份,茵陈10份,滑石粉10份,厚朴10份,防风10份,陈皮10份,栀子8份,白扁豆6份,六神曲6份,甘草6,生姜3份。

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500ml,煎至2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儿童厌食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藿香5份,茯苓8份,白术6份,半夏4份,薏苡仁8份,白豆蔻5份,茵陈6份,滑石粉4份,厚朴5份,防风4份,陈皮4份,栀子3份,白扁豆4份,六神曲4份,甘草3,生姜1份。

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500ml,煎至2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

临床试验:

1.1一般资料

100例湿热病引起厌食的儿童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8-14岁,患者临床表现:长时间无食欲,胃中常觉发凉,胃中有响声,有时伴有恶心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年龄、临床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厌食药物口服。

1.2.2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制得的药液口服。

1.2.3疗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一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或由较重减到轻度;

有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明显减少;

无效:症状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加重: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持续时间更长。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1.6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儿童厌食的药物。湿热病儿童厌食生冷久而伤及脾胃,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热内生,湿热互接,引发厌食,此类病是一种有型之湿与无形之热合而为病,热气与湿气合而致病;本发明的药物采用藿香,茯苓,薏苡仁,半夏,白蔻仁苦温燥湿,芳香化湿,醒脾和胃,化无形之湿;白术,陈皮,白扁豆燥湿健脾,燥有形之湿(水,湿久聚成水);生姜温中散寒,防风辛凉解表;茵陈,滑石粉,清热利湿,栀子通利三焦清热除烦;六神曲消食和胃诸药配伍,即可除有形之水气,又可怯无形之湿气,燥湿健脾,化湿行气,消食和胃双管齐下则诸症消。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克荣
技术研发日:2017.11.20
技术公布日:2018.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