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外敷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3443阅读:4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外敷散。



背景技术: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痛风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临床表现为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石,若未经及时治疗,可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导致痛风性肾病,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的生活方式、肥胖、酒精摄入等,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痛风结石尚无根治的办法,主要是采取措施缓解临床症状。西医多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但对人体肝肾功能及消化道损害明显。中医药在痛风结石方面独具特色。痛风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情志不遂,湿热之邪直接入侵;或者由于素体脾胃虚弱,内生湿热之邪,积久化热,湿热下注,痹阻经络气血,经脉瘀滞,不通则痛,发为痛风。现代众多医家对其发病研究颇多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1、痛风的病机以内湿为主,而湿易化热,湿热内郁易成瘀;2、痛风多因患者酒食不节、湿热内生;或感受风寒湿邪,加之素体阳盛,外邪郁而化热,邪气瘀阻肌肤,流注关节经络,以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而发病;3、患者多素体脾虚,并嗜酒、喜食肥甘厚味,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积久化热,湿热下注足踝,痹阻经络气血,经脉瘀滞,不通则痛,引起关节肿痛,结节畸形;4、痛风自身血分有热,脏腑蕴毒,后天过食膏粱厚味,致湿热内蕴;加之外邪阻滞经络,气血凝滞,以致经脉不通而发病;5、痛风系内有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外加饮食不节,膏粱厚味,酒食蕴结脾胃,化湿生热成瘀,久蕴生浊毒,痹阻经络关节所致。因此,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痛风应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通络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痛风外敷散,为临床提供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的治疗痛风的中药散剂,这种痛风外敷散由以下质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重楼30克、黄柏20克、黄连20克、黄芩20克、生大黄20克、雄黄20克、土鳖虫20克、地龙20克、枳壳15克、红花10克、白芥子10克、冰片10克、细辛15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

各个组分的药理作用如下:

重楼: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毒疮疡,湿疹,阴虚发热。

黄连:苦,寒;归心、胃、肝、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胃肠湿热,呕吐,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脓耳,湿疮,胃火牙痛。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黄疸,泻痢,热淋,高热烦渴,肺热咳嗽,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热不安。

生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血热吐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热毒疮疡,水火烫伤,血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热淋。

雄黄: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土鳖虫:咸,寒。有小毒;归肝经。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用于经闭,产后瘀阻,骨折伤痛。

地龙:咸,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熄风,平喘,通络,利尿;用于壮热惊风,手足抽搐,肺热喘咳,关节痹痛,半身不遂,热结尿闭。

枳壳:味苦、酸、微辛,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气香泄散,降中有升;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化瘀,通经;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跌打伤痛,麻疹不透。

白芥子:辛,温;归肺经;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喘,胸胁胀满,阴疽流注,肢体麻木疼痛。

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窍闭神昏,疮疡,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细辛:辛,温;归肺、肾经;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牙痛,痹痛、风寒感冒,寒饮咳喘,鼻塞鼻渊。

生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散结,止痛;用于湿痰咳嗽,胸膈胀闷,风痰眩晕,中风痰壅,破伤风症,癫痫癫狂,痈肿,痰核。

生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咳嗽,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本发明中,黄柏、黄连、黄芩、生大黄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退热之功效;雄黄、土鳖虫、地龙、红花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白芥子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冰片、细辛、生南星、生半夏等有消肿散结止痛之功。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用了生南星、生半夏、细辛等天然麻醉止痛草药,皮肤局部浸润麻醉,快速止痛作用强,同时毒副作用低微,剂量安全,不易伤害人体。

2、本发明选用了冰片、黄连、黄芩、黄柏、生大黄等能较快地缓解患部的红肿热痛症状,促使患部温度降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痛效果佳。

3、本发明选用重楼、红花,土鳖虫,地龙,枳壳等可以活血化淤,改善局部微循环,促使患部肿块消退,活血通络止痛散结效果好。

4、本发明无刺激、无过敏、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这种痛风外敷散,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重楼30克、黄柏20克、黄连20克、黄芩20克、生大黄20克、雄黄20克、土鳖虫20克、地龙20克、枳壳15克、红花10克、白芥子10克、冰片10克、细辛15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

将上述中药原料打成粉后用蜂蜜或石蜡油调制成糊状物,根据患部的大小每次用10-30克所述的糊状物敷患处,急性期可随时外敷,缓解期每天晚上1次,3周为一个疗程。

为说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实施例1:患者男,35岁,右足红肿热痛1周入院来诊,予外敷痛风外敷散后2小时后疼痛缓解,第二天红肿热痛减轻。

实施例2:患者男,45岁,反复左足背红肿热痛3年,再发加重3天来诊,伴多个关节有痛风结石;予外敷痛风外敷散1个月,痛风结石较前变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痛风外敷散,涉及于中药制剂领域,它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重楼30克、黄柏20克、黄连20克、黄芩20克、生大黄20克、雄黄20克、土鳖虫20克、地龙20克、枳壳15克、红花10克、白芥子10克、冰片10克、细辛15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结石具有显著的疗效。

技术研发人员:莫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鹿寨县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11.23
技术公布日:2018.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