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家用脉搏多功能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5943发布日期:2018-09-07 23:27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该款仪器涉及智能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是能够同时对多种生理参数进行分析,全方位监护人体生理状况。



背景技术:

切脉为中医常用诊断方式,大夫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感应脉动应指的状况,进而了解病情。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联脏腑,外达肌表,血液流通,故而脉象可以反映全身脏腑以及精气等整体状况。但传统中医的切脉更多基于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又耗费大量的精力。能真正熟练应用于诊病无误的少之又少。但是先进的医疗诊断,例如磁共振,ct,x射线仪器庞大,且对人体伤害较大。故而本仪器的研发以及推广意义重大。并且该款仪器加入了血氧检测,流速显示,也为当前血脂,贫血等有了良好的监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多功能智能分析仪,其使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可以实现快速及时的生理参数检测。

本发明的实现方法:

1.信号采集模块:脉搏的搏动频率,博动强度,以及周期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通过差动电桥进而将脉搏的搏动与静息转化为电位的高低传递给信号处理模块;血液的流速通过多普勒效应获取,运用自相关技术对手腕处血液流速进行测量,进而辨析出血液粘度等参数;血氧含量通过反射式血氧饱和度检测脉搏处血氧饱和度,利用hb和hb对不同光的吸收系数的不同来测定血氧饱和度;

2.信号处理模块:将信号采集模块所获取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便于微处理器的分析;

3.微处理器模块: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模数转化,然后通过算法与正常参数对比,若超出正常参数误差允许域则在显示器中进行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家用便携式脉搏多功能分析仪原理架构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脉搏分析仪整体模块图;

图3所示为压电信号处理电路原理图;

图4所示为多普勒效应模块分析电路示意图;

图5所示为微处理器算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供电系统包括降压,稳压,等模块,为各个模块供电;

2.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多普勒效应模块,以及光电对管检测模块儿,分别获取脉搏处各项生理参数基本信号,产生对应的电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模块;由于人体手腕处非绝对平直,故而引入气囊用于感受搏动,采用三个单独气囊模仿医生的三点脉搏采样,实际情况医生诊脉时会将自己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或者依次放在患者的“寸”、“关”和“尺”穴位上,以感知脉搏的搏动。中指放在“关”部,或者放在放射状动脉的冠状突起部位,食指放在距离手掌约1-1.3cm的“寸”部,无名指放在距离肘1-1.3cm的“尺”部,用三个独立小气囊分别模仿人的三指。多普勒效应模块:当超声声束遇到运动的血管时便产生多普勒效应,换能器接收到反射信号,根据反射波与发射的频率差异求取血流速度,且采用板形双叠片探头以便于对准血管。血氧检测模块:

血氧采集模块的led驱动电路主要由三极管与njl5501组成,然后由光电晶体管根据组织反射光的强度产生一个对应的电压信号u0,该信号即为血氧饱和度的特征量;

3.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对相关微弱电信号的放大,以及滤去噪声的杂波,然后传递给微处理器。压力气囊传感器信号处理:由于脉搏较弱跳动幅度较小,故需采用较为灵敏的半导体压阻式传感器,电路框图如说明图2所示。多普勒效应信号处理:由于超声回波主要分布在发射中心频率的两端的高频信号,前置放大电路尤为重要,且模拟带通滤波可滤除频率过高或过低的杂波信号,整体电路框图如图3所示;光电对管检测模块处理电路相似;

4.微处理器:对信号处理器处理后的电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通过算法分析信号并与正常参数对比,从而做出相应的反馈,反映于显示器;从多个io口分别获取各模块处理后的电压信号,进而与标准参数对比,判断正常与否,进一步在显示器上做出显示,软件流程图如说明附图4所示;

5.显示器:通过微处理器的分析将参数显示在显示器上,若有反常,并弹出相应的文字。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基于对手腕处脉搏的搏动频率,博动强度,周期稳定性以及动脉血氧含量,流速等重要参数的提取采集,进而通过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显示,反映人体若干生理状况。预先采集样本正常情况下的基本参数,存储于单片机存储器中,将获取所得当前各项参数与其对比,进而通过比对,以及差异状况分辨出人体生理异常状况。本仪器主要包含信号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号分析模块,显示模块,以及供电稳压等基本模块。而上述分析模块可通过算法对处理过得信号处理,进而作出相应的信息反馈。

技术研发人员:崔展;沈继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镇江美利通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4
技术公布日:2018.09.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