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隐翅虫皮炎的搽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4702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搽剂,具体为一种治疗隐翅虫皮炎的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隐翅虫是甲虫之一,晚间多在灯光下飞行,夏秋季节在路灯下席坐,最易接触。如针刺状毛飘落沾染皮肤后,初起是红斑、丘疱疹,因隐翅虫内含有一种强酸性毒素,可以数小时内迅速化脓而成红斑脓疱性损害,常排列成单条或多条线状,条状损害的数目、方向、长短不一,一般长约4一6厘米,表面有少许黏液脓性分泌物,自觉有不同程度烧灼疼痛感。若不及时治疗,皮损可持续1一2周内不愈,患者非常痛苦。

西药外用多采用典伏、酒精等。经过临床观察,不少患者认为用后会有更加疼痛及灼热干燥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解除患者皮损处烧灼疼痛不适之苦,使皮损较快消退,本发明提出一种既有明显治疗作用,又具保护皮肤的中草药外用搽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隐翅虫皮炎的搽剂,它是由下属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黄柏100一10份,蚤休100一10份,赤小豆100一10份,青黛粉100一10份,蒸馏水2200一130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隐翅虫皮炎的搽剂最佳配比范围是:黄柏12份,蚤休12份,赤小豆12份,青黛粉12份,蒸馏水130份。

本发明所述的搽剂制备方法是:将黄柏、蚤休、赤小豆,磨成细粉,过100目筛,将青黛粉加入,高压消毒后,入蒸溜水中充分摇匀,分装于塑料瓶中即可。

本发明的用药依据是:黄柏,味苦,性寒。本品尤其长于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现代研究,对葡萄球菌等有较好抑制作用,经在临床实践中验证,治虫咬及湿热疮毒,外涂效果胜过内服;蚤休,味微苦,性寒。清热解毒,清解郁热,解虫毒,现代研究,蚤休含有蚤休素,对球菌抗菌力功效明显,外治皮肤虫咬化脓感染疗效显著;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功可清热利湿,清热解毒;青黛,味咸,性寒。外用有吸湿解毒医疮功效,现代研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选中药,非常符合隐翅虫皮炎的病因病机,因而取其上述诸药外用,可直达病所,收到清热解毒,祛湿热消炎止痛之良效。普遍反应此药搽后皮肤感觉舒适,治疗效果好,皮损能得以较快消退。纯中药制剂,无任何副作用,受到隐翅虫皮炎患者的认可。

搽剂的使用方法:用消毒棉签蘸搽患处,每日5次,至皮损消退,灼热痛症状消失。

临床疗效观察:经治疗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19一71岁。病程1一2天。所有病例均符合隐翅虫皮炎的诊断标准。

治疗效果:以皮损全部消退,灼热痛感消失为治愈;皮损消退50%以上,灼热痛感明显减轻为显效。

治疗结果:48例中用药2日痊愈31例,用药3日痊愈17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实施例一:黄柏12g,蚤休12g,赤小豆12g,青黛12g,蒸馏水130ml。

该搽剂的制备过程是:将黄柏、蚤休、赤小豆,磨成细粉,过100目筛,将青黛粉加入,高压消毒,然后入蒸馏水中充分摇匀,分装于塑料瓶中即可。

实施例二:黄柏30g,蚤休30g,赤小豆30g,青黛30g,蒸馏水600ml。

实施例三:黄柏70g,蚤休70g,赤小豆70g,青黛70g,蒸馏水1700ml。

该搽剂的制备过程按上述实施例一制备工艺加工即可。

从实践中对三个实施例方案进行了疗效比较,认为实施例一疗效优于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所以实施例一为最佳实施例,治疗效果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治疗隐翅虫皮炎的搽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属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黄柏100一10份,蚤休100一10份,赤小豆100一10份,青黛粉100一10份,蒸馏水2200一130份。制备方法是:将黄柏、蚤休、赤小豆,磨成细粉,过100目筛,将青黛粉加入,高压消毒后,入蒸溜水中充分摇匀,分装于塑料瓶中即可。有益效果是:纯中药制剂,无任何副作用,皮损消退50%以上,灼热痛感明显减轻,为显效。受到隐翅虫皮炎患者的认可。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国;马龙;杨金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建国
技术研发日:2017.12.28
技术公布日:2018.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