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式减压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1485发布日期:2018-08-24 19:5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约束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袋式减压约束带。



背景技术:

临床中对于留置各种管道且烦躁、不配合的患者,为满足医疗需要和防止坠床、撞伤、抓伤、拔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通常情况下使用约束带来约束病人的肢体。约束性措施既是一种强制性的护理方法,也是一种保护性的护理行为,但在约束保护过程中,使用未进行针对性设计的约束带,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

现有常规约束带为环形套在病人手腕部的带体,带体打结固定在床边。但是这种约束带容易导致手腕部皮肤破损、影响上肢血液循环,且病人有可能自行解开约束带,失去约束效果,抓伤身体或者拔管。为有效约束患者的手部,防止患者乱抓或拔掉各种管道,需要针对性设计约束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袋式减压约束带,可有效约束患者的手部,防止患者乱抓拔掉各种管道及抓伤,并具有一定减压功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袋式减压约束带,包括腕垫和套手袋,所述套手袋背侧的上半部叠放固定于腕垫的垫面,套手袋位于腕垫的中线上;所述套手袋前侧为具有内袋的双层结构,内袋的置物口开设于套手袋前侧最外层袋面,内袋置物口设置有封口装置,内袋中放置与手掌抓握结构匹配的手部按摩装置;所述腕垫垂直于套手袋袋口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约束绑带。

上述方案中,首先将手部按摩装置通过置物口放置于内袋,封口装置把按摩球固定防止掉出;然后患者手掌放入套手袋中,掌心向内袋;翻卷腕垫固定患者手腕,约束绑带打结固定在床边。通过上述操作,套手袋可有效包裹手掌,避免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设置装载按摩装置的内袋,按摩装置大小形状符合掌心抓握结构,具有一定弹性,提供持握工具可达到一定的减压效果。

为保证较好的约束捆绑效果,所述套手袋的袋口靠近腕垫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约束绑带的带长为40-60cm。

为便于手部按摩装置的放置,所述内袋置物口开设于套手袋前侧袋面的中部位置,内袋置物口长7~9cm。

为简化结构,达到较好的收纳效果,所述封口装置为固定于置物口两侧的系带。

进一步的,所述手部按摩装置为手部健身球。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1、采用腕垫和套手袋组合的方式,套手袋的袋口式结构便于手掌置入,腕垫可将套手袋的袋口较好的包裹固定,进而避免病人自行解开约束带,失去约束效果。

2、套手袋的前侧袋面设置可装载按摩装置的内袋,手部按摩装置置于其中与放入套手袋内的手掌接触,方便病人烦躁时抓捏,手部按摩装置具有弹性,可达到一定的手部减压效果,内袋开口用系带固定方便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袋式减压约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袋式减压约束带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号标识:1、腕垫,2、套手袋,3、内袋,4、内袋置物口,5、封口装置,6、手部按摩装置,7、约束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的袋式减压约束带,如附图1所示,其主体由腕垫1、套手袋2、约束绑带7构成。其中腕垫1为26cm*25cm的长方形垫体;套手袋2为棉布缝制而成的尺寸为26cm*20cm的袋体。

套手袋2背侧的上半部叠放固定于腕垫1的垫面,套手袋2的袋口靠近腕垫1中部,套手袋2的两侧距腕垫1的两侧一定距离,腕垫1垂直于套手袋2袋口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约束绑带7,约束绑带7为50cm*4cm的带体,如附图1所示。

套手袋2前侧为具有内袋3的双层结构,内袋3由两层袋体缝制而成,内袋3的内袋置物口4开设于套手袋2前侧最外层袋面的中部位置,内袋置物口4长8cm,内袋置物口4封口装置5,封口装置5采用缝制于内袋置物口4两侧的长5cm的系带。内袋3中可放置与手掌抓握结构匹配的手部按摩装置6,手部按摩装置6采用手部健身球,如附图1、2所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1、首先将手部健身球等按摩装置通过内袋置物口4放置于内袋3中,使用封口装置封闭内袋置物口4;

2、然后患者手掌伸入套手袋中,掌心指向内袋3及手部按摩装置6;

3、最后,翻卷腕垫1包裹套手袋2的袋口和手腕,并用约束绑带7缠绕打结后固定于床边。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袋式减压约束带,包括腕垫和套手袋,所述套手袋背侧的上半部叠放固定于腕垫的垫面,套手袋前侧为具有内袋的双层结构,内袋的内袋置物口开设于套手袋前侧最外层袋面,内袋置物口设置有封口装置,内袋中放置与手掌结构匹配的手部按摩装置;所述腕垫垂直于套手袋袋口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约束绑带。本发明提出的袋式减压约束带,可有效约束患者的手部,防止患者乱抓拔掉各种管道及抓伤,并具有一定减压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英;陈焯彬;何淑贤;陈东亮;王菊廷;马惠;黄华艳;吴家腕;陆文娟;农燕丽;梁看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05.29
技术公布日:2018.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