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0705发布日期:2018-08-21 19:2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方剂,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



背景技术:

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目前治疗消化不良病症的药物种类众多,如吗丁啉、胃复安等西药,虽然西药见效快、疗效好,但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药组方的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因具有副作用很小、疗效好的特点,受到患者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的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僵蚕10--20份、枳实25--35份、火麻仁15--20份、娑罗子5--10份、黄芩14--20份、丹参6--12份、郁金10--20份、淡竹叶5--10份、薄荷8--16份、沙棘5--10份、麦芽20--30份、大黄14--20份、紫苏梗14--20份、女贞子14--20份、甘草14--20份、泽泻16--22份。

作为优选,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僵蚕12份、枳实32份、火麻仁16份、娑罗子8份、黄芩18份、丹参9份、郁金12份、淡竹叶7份、薄荷13份、沙棘7份、麦芽26份、大黄16份、紫苏梗17份、女贞子16份、甘草17份、泽泻19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一周为一个疗程。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息风定惊,化痰散结之功效。

枳实: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效。

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润燥通便,利尿通淋之功效。

娑罗子:味甘,性温;归肝、胃经;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效。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之功效。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清心解郁,凉血止血,肝胆退黄之功效。

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胃、肺经;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之功效。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

沙棘:味酸、涩,性温;归肺、肝、胃、心经;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

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之功效。

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

紫苏梗: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之功效。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之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心经;具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泻热祛痰之功效。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进行辨证配伍组方,组份中的各种原料药物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具有散结解毒、疏肝和胃、利水健脾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且具有配方简单、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僵蚕14份、枳实35份、火麻仁19份、娑罗子10份、黄芩20份、丹参9份、郁金12份、淡竹叶9份、薄荷10份、沙棘9份、麦芽26份、大黄18份、紫苏梗15份、女贞子18份、甘草16份、泽泻17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一周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僵蚕16份、枳实30份、火麻仁16份、娑罗子10份、黄芩19份、丹参7份、郁金14份、淡竹叶7份、薄荷11份、沙棘7份、麦芽24份、大黄15份、紫苏梗17份、女贞子15份、甘草19份、泽泻20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一周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3、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僵蚕28份、枳实27份、火麻仁19份、娑罗子9份、黄芩15份、丹参9份、郁金16份、淡竹叶6份、薄荷9份、

沙棘6份、麦芽22份、大黄20份、紫苏梗16份、女贞子20份、甘草18份、泽泻20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一周为一个疗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僵蚕12份、枳实32份、火麻仁16份、娑罗子8份、黄芩18份、丹参9份、郁金12份、淡竹叶7份、薄荷13份、沙棘7份、麦芽26份、大黄16份、紫苏梗17份、女贞子16份、甘草17份、泽泻19份。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方剂进行辨证配伍组方,组份中的各种原料药物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具有散结解毒、疏肝和胃、利水健脾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且具有配方简单、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愿
技术研发日:2018.06.11
技术公布日:2018.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