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治反复咳嗽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8187发布日期:2018-08-31 19:47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治反复咳嗽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借以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在防御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咳嗽也是有害的。它可使呼吸道内的感染扩散;使胸内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对心力衰竭患者不利,剧烈的咳嗽可能使已受损的呼吸道出血;也可使胸膜下气肿泡破裂,发生自发性气胸,长期咳嗽是促进肺气肿形成的一个因素;频繁的咳嗽也可引起呕吐,影响睡眠,消耗体力,从流行病学看,咳嗽可使含有致病原的分泌物播散,引起疾病传播。

现有治疗咳嗽的中药配方很多,但大都需要辩证,新咳或者久咳,寒咳或者热咳,所用的配方是不一样的,稍微偏差就有可能造成治疗无效,只能重新调整配方,重新开始治疗,给病人带去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专治反复咳嗽的中药配方,该配方简单、配伍合理,不管是新咳或者久咳、寒咳或者热咳等顽咳症,疗效都非常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专治反复咳嗽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桑白皮28~32份,地骨皮14~16份,百部18~22份,白前18~22份,紫菀18~22份,款冬花13~16份,干姜8~11份,五味子5~7份,银杏叶13~16份,紫苏子5~8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桑白皮30份,地骨皮15份,百部20份,白前20份,紫菀20份,款冬花15份,干姜10份,五味子6份,银杏叶15份,紫苏子6份。

上述各中药材的配伍原理如下:

其中,桑白皮性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其中,地骨皮性甘,寒;归肺、肝、肾经;可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其中,百部性甘、苦,微温;归肺经;可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另外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其中,白前性辛、苦,微温;归肺经;可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其中,紫菀性辛、苦,温;归肺经;可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其中,款冬花性辛、微苦,温;归肺经;可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

其中,干姜性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其中,五味子性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其中,银杏叶性甘、苦、涩,平;归心、肺经;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

其中,紫苏子性辛,温;归肺经;可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中药配方仅需要桑白皮、地骨皮等10种中药材,配方简单易得;其中桑白皮不燥而刚,岁泻而无伤娇脏,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虚热而平肺气,百部是一味常用止咳药,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均可用,配五味子可治久咳,配干姜可治寒咳、热咳,其配伍合理,不管是新咳或者久咳、寒咳或者热咳等顽咳症,疗效都非常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专治反复咳嗽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桑白皮28份,地骨皮14份,百部18份,白前18份,紫菀18份,款冬花13份,干姜8份,五味子5份,银杏叶13份,紫苏子5份。

实施例2

一种专治反复咳嗽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桑白皮30份,地骨皮15份,百部20份,白前20份,紫菀20份,款冬花15份,干姜10份,五味子6份,银杏叶15份,紫苏子6份。

实施例3

一种专治反复咳嗽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桑白皮32份,地骨皮16份,百部22份,白前22份,紫菀22份,款冬花16份,干姜11份,五味子7份,银杏叶16份,紫苏子8份。

具体实施时,采用上述实施例1、2或3的重量组份,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出服用的中药药液: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药物备用;浸泡,将上述步骤配好的药物混合均匀后,加入500~800ml的冷水,放入煎药机进行浸泡,浸泡一小时;第一次煎药,将上述步骤浸泡好的中药及浸泡液用煎药机大火熬煮30分钟后,再文火熬煮30分钟,将熬煮好的中药药液倒入容器中,药渣留用;第二次煎药,将上述步骤留下的药渣加入400~600ml的冷水,用煎药机大火熬煮30分钟后,再文火熬煮30分钟,将熬煮好的中药药液倒入上述步骤的容器中,将两次的中药药液混合均匀,待温度合适后即可服用。

服用方法:将上述中药药液分为三份,按早、中、晚各服用一次进行服用,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如果未治愈,继续服用一周即可治愈。

临床病例1

陆某某,女,51岁,许昌襄城县人,因受寒感冒咳嗽一周,服用感冒药3天后,其他感冒症状消失,但咳嗽未愈,后服用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中药药液一周后,咳嗽治愈。

临床病例2

王某某,女,30岁,许昌禹州市人,因风热感冒咳嗽两周,服用风热感冒药5天后,其他感冒症状消失,但咳嗽未愈,后服用上述实施例2提供的中药药液一周后,咳嗽治愈。

临床病例3

李某某,女,67岁,许昌市人,因不明原因咳嗽一月有余,服用上述实施例3提供的中药药液一周后,咳嗽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周后治愈。

临床病例4

陈某某,女,30岁,许昌长葛市人,感冒治愈后一直反复咳嗽,服用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药液一周后,咳嗽基本痊愈,为了巩固疗效,继续服用一周,治愈,后跟踪未见反复。

临床病例5

张某某,男,48岁,许昌市人,不明原因咳嗽一周以上,服用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药液一周治愈。

临床病例5,

孙某某,男,8岁,许昌鄢陵县人,因肺炎咳嗽,肺炎经治疗后治愈,但一直咳嗽,咳嗽半月有余,后服用本实施例2提供的中药药液,服用一周后治愈,跟踪未见反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治反复咳嗽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桑白皮28~32份,地骨皮14~16份,百部18~22份,白前18~22份,紫菀18~22份,款冬花13~16份,干姜8~11份,五味子5~7份,银杏叶13~16份,紫苏子5~8份;本发明仅需要桑白皮、地骨皮等10种中药材,配方简单易得;其中桑白皮不燥而刚,岁泻而无伤娇脏,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虚热而平肺气,百部是一味常用止咳药,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均可用,配五味子可治久咳,配干姜可治寒咳、热咳,其配伍合理,不管是新咳或者久咳、寒咳或者热咳等顽咳症,疗效都非常好。

技术研发人员:孔巧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孔巧云
技术研发日:2018.06.13
技术公布日:2018.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