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食管异物取出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4026发布日期:2018-11-14 02:0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食管异物取出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食管异物取出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食道内卡入异物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儿童。食管异物常见的有:义齿、鸡骨头、枣核、硬币、刀片和铁丝等。上述异物因为有尖刺状突起,常两端同时卡顿于食管壁内,在内镜下取出取出均较为困难,时间较长容易导致食管穿孔、纵隔感染和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此种情况下需要转为外科手术治疗,食管外科手术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创伤,而且费用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食管异物取出的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时易发生食管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食管异物取出的辅助装置,包括气囊、气囊导管、导丝以及气囊注射装置,所述气囊导管内设置有充气腔,所述充气腔的出气口与气囊进气口连接,充气腔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气囊注射装置连接;所述导丝与充气腔平行,由气囊导管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充气腔紧贴气囊导管的内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气囊导管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

优选地,所述充气腔的出气口位于气囊导管底端的下方,充气腔的进气口与气囊导管的上端平齐。

优选地,所述导丝的长度大于气囊导管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气囊注射装置为注射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注射器通过气管与气囊导管内的充气腔连接,通过推动注射器使与充气腔出气口连接的气囊鼓起,扩张的气囊使食管管腔扩张,两端刺入食管壁的尖锐异物自然脱落,方面取出,并避免加重出血及穿孔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初始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的部分零部件名称为:

1-气囊,2-气囊导管,21-充气腔,3-导丝,4-气囊注射装置,5-气管,6-尖锐异物,7-食管管腔,8-内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附图1至附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食管异物取出的辅助装置,包括气囊1、气囊导管2、导丝3以及气囊注射装置4,所述气囊导管2内设置有充气腔21,所述充气腔21的出气口与气囊2进气口连接,充气腔21的进气口通过气管5与气囊注射装置连接;所述导丝3与充气腔21平行,由气囊导管2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充气腔21紧贴气囊导管2的内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气囊导管2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

优选地,所述充气腔21的出气口位于气囊导管2底端的下方,充气腔21的进气口与气囊导管2的上端平齐。

优选地,所述导丝3的长度大于气囊导管2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气囊注射装置4为注射器。

在内镜8下对食管管腔7的尖锐异物6进行取出手术时,推动注射器使与充气腔出气口连接的气囊鼓起,扩张的气囊使食管管腔扩张,两端刺入食管壁的尖锐异物自然脱落,方面取出,并避免加重出血及穿孔的风险。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食管异物取出的辅助装置,包括气囊、气囊导管、导丝以及气囊注射装置,所述气囊导管内设置有充气腔,所述充气腔的出气口与气囊进气口连接,充气腔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气囊注射装置连接;所述导丝与充气腔平行,由气囊导管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注射器通过气管与气囊导管内的充气腔连接,通过推动注射器使与充气腔出气口连接的气囊鼓起,扩张的气囊使食管管腔扩张,两端刺入食管壁的尖锐异物自然脱落,方面取出,并避免加重出血及穿孔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赵曼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智宸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0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