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寒止痛瑶药艾灸热敷贴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83915发布日期:2018-11-27 22:1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寒止痛瑶药艾灸热敷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寒邪中医病因之一。寒是冬季主气。寒邪致病多在冬季。有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直中脏腑的则称中寒。内寒则是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证。内、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响。

邪致病多在冬季。有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直中脏腑的则称中寒。内寒则是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证。内、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响。如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伤阳气,引起内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卫阳受损,则恶寒;寒邪中里,直中脾胃或伤肺肾之阳,则出现畏寒肢冷、下利清谷等证。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出现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痛证。寒性收引,寒邪伤人,易气机收敛牵引作痛。寒在皮毛腠理,毛窍收缩,卫阳郁闭,发热恶寒,无汗;寒在肌肉经络,则拘急不伸、冷厥不仁、脉浮紧。寒邪致病与肾脏关系密切,肾中藏有真阳,为一身阳气之本。

目前市场上散寒止痛的药物大多数都有不具有根治病症的效果,仅仅是在短时间内缓解人的病症,并且大多数药物具有副作用,会为人体健康埋下严重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寒止痛瑶药艾灸热敷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寒止痛瑶药艾灸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艾叶50-250份、高良姜50-150份、独活50-150份、松节50-150份、桂枝50-200份、辣蓼30-50份、乳香50-100份、还原铁粉1-100份、水1-5份、活性炭1-10份、吸水性树脂1-50份和盐1-50份;

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艾叶碾成艾绒,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称取的高良姜、独活、松节、桂枝、辣蓼和乳香粉碎过筛后再混匀得到药粉,备用;

步骤四,称取8份重量步骤二制得的艾绒平铺在第一张白棉纸上,再于艾绒上均匀散布2份重量步骤三制得的药粉,得到药物敷贴,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一称取的还原铁粉、水、活性炭、吸水性树脂和盐混匀后,再均匀平铺在第二张的白棉纸上得到热敷贴,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五制得的热敷贴相对覆盖在步骤四制得的药物敷贴上,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得到的散寒止痛瑶药艾灸热敷贴具有温通骨节,活络止痛等功效,其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劳损性或退行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见有腰膝痠冷,骨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第一张白棉纸的长为28cm,其宽为20cm。

进一步,步骤五中所述第二张白棉纸的长为28cm,其宽为20cm。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散寒止痛瑶药艾灸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艾叶50份、高良姜50份、独活50份、松节50份、桂枝50份、辣蓼30份、乳香50份(可酌加麝香酮)、还原铁粉1份、水1份、活性炭1份、吸水性树脂1份和盐1份;

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艾叶碾成艾绒,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称取的高良姜、独活、松节、桂枝、辣蓼和乳香粉碎过筛后再混匀得到药粉,备用;

步骤四,称取8份重量步骤二制得的艾绒平铺在第一张白棉纸上,再于艾绒上均匀散布2份重量步骤三制得的药粉,得到药物敷贴,备用;第一张白棉纸的长为28cm,其宽为20cm;

步骤五,将步骤一称取的还原铁粉、水、活性炭、吸水性树脂和盐混匀后,再均匀平铺在第二张的白棉纸上得到热敷贴,备用;第二张白棉纸的长为28cm,其宽为20cm;

步骤六,将步骤五制得的热敷贴相对覆盖在步骤四制得的药物敷贴上,即得。

实施例二

一种散寒止痛瑶药艾灸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艾叶150份、高良姜100份、独活100份、松节100份、桂枝125份、辣蓼40份、乳香75份(可酌加麝香酮)、还原铁粉50份、水2份、活性炭5份、吸水性树脂25份和盐25份;

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艾叶碾成艾绒,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称取的高良姜、独活、松节、桂枝、辣蓼和乳香粉碎过筛后再混匀得到药粉,备用;

步骤四,称取8份重量步骤二制得的艾绒平铺在第一张白棉纸上,再于艾绒上均匀散布2份重量步骤三制得的药粉,得到药物敷贴,备用;第一张白棉纸的长为28cm,其宽为20cm;

步骤五,将步骤一称取的还原铁粉、水、活性炭、吸水性树脂和盐混匀后,再均匀平铺在第二张的白棉纸上得到热敷贴,备用;第二张白棉纸的长为28cm,其宽为20cm;

步骤六,将步骤五制得的热敷贴相对覆盖在步骤四制得的药物敷贴上,即得。

实施例二

一种散寒止痛瑶药艾灸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艾叶250份、高良姜150份、独活150份、松节150份、桂枝200份、辣蓼50份、乳香100份(可酌加麝香酮)、还原铁粉100份、水5份、活性炭10份、吸水性树脂50份和盐50份;

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艾叶碾成艾绒,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称取的高良姜、独活、松节、桂枝、辣蓼和乳香粉碎过筛后再混匀得到药粉,备用;

步骤四,称取8份重量步骤二制得的艾绒平铺在第一张白棉纸上,再于艾绒上均匀散布2份重量步骤三制得的药粉,得到药物敷贴,备用;第一张白棉纸的长为28cm,其宽为20cm;

步骤五,将步骤一称取的还原铁粉、水、活性炭、吸水性树脂和盐混匀后,再均匀平铺在第二张的白棉纸上得到热敷贴,备用;第二张白棉纸的长为28cm,其宽为20cm;

步骤六,将步骤五制得的热敷贴相对覆盖在步骤四制得的药物敷贴上,即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寒止痛瑶药艾灸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一,分别称取如下各组分:艾叶、高良姜、独活、松节、桂枝、辣蓼、乳香、还原铁粉、水、活性炭、吸水性树脂和盐;步骤二,将艾叶碾成艾绒;步骤三,将高良姜、独活、松节、桂枝、辣蓼和乳香粉碎得到药粉;步骤四,称取艾绒平铺在第一张白棉纸上,再于艾绒上均匀散布药粉,得到药物敷贴;步骤五,将还原铁粉、水、活性炭、吸水性树脂和盐混匀后,再均匀平铺在第二张的白棉纸上得到热敷贴;步骤六,将热敷贴相对覆盖在药物敷贴上,即得。该方法得到的艾灸热敷贴具有温通骨节,活络止痛等功效,其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劳损性或退行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技术研发人员:金艳;杨明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亿草丰茂瑶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9
技术公布日:2018.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