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5384发布日期:2018-12-19 06:2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位器,特别涉及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属于临床医学骨外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显然复位是整个骨折治疗的启动环节,复位效果直接影响内固定植入效果,从而决定了骨折治疗的效果。常用的骨折复位技术包括手法及切开复位,对于骨科医师来说,在无创前提下实现骨折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是最为理想的情况。然而在现实中,无创的手法复位常难以达到功能复位的效果,更遑论解剖复位,即使实现了即时的骨折良好复位,在肌肉牵拉作用下,也会很快发生骨折移位,使复位失效。切开复位的相对于手法复位来说,更容易实现功能复位乃至解剖复位,也容易实现骨折内固定,然而也因此破坏软组织及骨折处的血运,对骨折愈合有着明显的负面效应,往往不当的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是骨不连、骨坏死及骨缺损的直接原因。在少破坏乃至不破坏血运的前提下实现骨折解剖复位及牢固固定,这是骨折这个古老的疾病面临的重要问题。可以说,也只有首先实现了微创的骨折复位,才有可能实现微创的骨折固定,当前骨折借助各种辅助器械如种类繁多的复位钳进行复位。并没有能够实现微创下骨折复位的目的,主要原因是微创下没有能够实现对骨折块的良好的把持力,即使在切开复位中,一些较深的骨折,也不容易利用普通的复位钳达到解剖复位,这同样是与没有足够的把持力有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包括装置本体和双螺纹克氏针,所述双螺纹克氏针包括电钻连接杆、一号螺纹杆和二号螺纹杆,所述双螺纹克氏针的中部设有一号螺纹杆,所述一号螺纹杆的一侧设有二号螺纹杆,所述一号螺纹杆相对二号螺纹杆的另一侧设有电钻连接杆,所述装置本体的一端设有防滑把手,所述防滑把手的一端连接有套筒连接杆,所述防滑把手与套筒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套筒连接杆相对防滑把手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号套板,所述一号套板与套筒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套板内部且相对套筒连接杆的两侧均设有一号套筒,所述一号套板相对套筒连接杆的另一侧连接有二号套板,所述二号套板对应一号套筒的外侧设有若干二号套筒,所述双螺纹克氏针的一号螺纹杆均穿过一号套筒和二号套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套筒与二号套筒一一对应且大小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把手的中部套有若干橡胶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螺纹杆位于一号套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号螺母,所述一号螺纹杆位于二号套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二号螺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螺纹克氏针的直径与一号螺母、一号套板、二号套板和二号螺母的孔径大小适应。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使用极其简单,骨科医师无需过多培训即可熟练掌握,双螺纹克氏针的前部螺纹较宽较粗,实现对骨折块的良好固定。中部螺纹较细,与螺母良好配合实现各个部件的牢固固定,可拆卸式手柄与套筒结构,利用套筒进行克氏针旋入骨折块,此过程没有手柄的影响,装上手柄即可进行骨折复位,可拆卸式的手柄与套筒结构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一号套筒与二号套筒采用相同的设计:外形一致,孔数、孔的大小及位置均为一致,有利于套筒与手柄头部的连接。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螺纹克氏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防滑把手;3、套筒连接杆;4、一号螺母;5、一号套板;6、一号套筒;7、二号套板;8、二号套筒;9、二号螺母;10、双螺纹克氏针;11、电钻连接杆;12、一号螺纹杆;13、二号螺纹杆;14、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包括装置本体1和双螺纹克氏针10,双螺纹克氏针10包括电钻连接杆11、一号螺纹杆12和二号螺纹杆13,双螺纹克氏针10的中部设有一号螺纹杆12,一号螺纹杆12的一侧设有二号螺纹杆13,一号螺纹杆12相对二号螺纹杆13的另一侧设有电钻连接杆11,装置本体1的一端设有防滑把手2,防滑把手2的一端连接有套筒连接杆3,防滑把手2与套筒连接杆3固定连接,套筒连接杆3相对防滑把手2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号套板5,一号套板5与套筒连接杆3固定连接,一号套板5内部且相对套筒连接杆3的两侧均设有一号套筒6,一号套板5相对套筒连接杆3的另一侧连接有二号套板7,二号套板7对应一号套筒6的外侧设有若干二号套筒8,双螺纹克氏针10的一号螺纹杆12均穿过一号套筒6和二号套筒8。

一号套筒6与二号套筒8一一对应且大小相等,孔数、孔的大小及位置均为一致,有利于套筒与手柄头部的连接,防滑把手2的中部套有若干橡胶圈14,防止医生手滑,一号螺纹杆12位于一号套板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号螺母4,一号螺纹杆12位于二号套板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二号螺母9,将一号套板5与二号套板7连接,双螺纹克氏针10的直径与一号螺母4、一号套板5、二号套板7和二号螺母9的孔径大小适应,有利于一号套板5和二号套板7连接。

具体的,本发明使用时,通过电钻带动电钻连接杆11分别将2根以上的双螺纹克氏针10的二号螺纹杆13一端打入骨折块,多根双螺纹克氏针10较宽较深的二号螺纹杆13对骨折块产生良好的抓力,在进行复位时不发生松脱现象,通过二号螺母9和一号螺母4将二号套板7和一号套板5固定在一号螺纹杆12上,通过防滑把手2进行骨折修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皮微创骨折复位器,包括装置本体和双螺纹克氏针,双螺纹克氏针包括电钻连接杆、一号螺纹杆和二号螺纹杆,双螺纹克氏针的中部设有一号螺纹杆,一号螺纹杆的一侧设有二号螺纹杆,一号螺纹杆相对二号螺纹杆的另一侧设有电钻连接杆,装置本体的一端设有防滑把手,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使用极其简单,骨科医师无需过多培训即可熟练掌握,利用套筒进行克氏针旋入骨折块,此过程没有手柄的影响,装上手柄即可进行骨折复位,可拆卸式的手柄与套筒结构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套筒与手柄头部钉孔采用相同的设计:外形一致,孔数、孔的大小及位置均为一致,这有利于套筒与手柄头部的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陈宣煌;张国栋;郑锋;吴长福;蔡涵华;陈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市第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07.24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