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姿势控制七巧板组合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6972发布日期:2019-01-05 10:2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儿童姿势控制七巧板组合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用康复医学领域,具体涉及儿童姿势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的脑瘫发病率为2.46‰。脑性瘫痪的主要症状中枢性运动异常和姿势发育障碍,可以通过康复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得到改善。

中枢性运动异常表现为脑性瘫痪儿童通常出现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翻身、四点支撑、坐、立、行走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儿终身不会行走,甚至不能坐和翻身,给患儿和患儿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姿势发育障碍表现为脑性瘫痪儿童各种姿势异常、稳定性差,在运动或静止时姿势异常,左右两侧不对称,严重患儿头部常不能控制在正中位置。常出现肩关节、肘、前臂姿势异常,特别躯干和下肢的姿势异常是粗大运动异常的基础,表现为躯体核心肌群稳定性差,骨盆正中位不佳,股骨角过小,膝关节过伸或屈曲,足下垂,内翻。

在康复功能训练改善患儿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的手法中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居于主导地位,辅助器具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三角垫等垫类辅助器具是训练患儿俯卧位、仰卧位、翻身、四点支撑位、坐位、立位、行走的常用工具,现有的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垫使用功能比较单一,不具备组合功能,无法满足一套组合垫可以完成多种功能的目的,多用途使用时造价高昂,携带不便。开发的“儿童姿势控制七巧板组合垫”采用组合型整体化的设计方案,造价低廉,携带方便、操作简易。主要是用来辅助改善脑性瘫痪儿童的翻身、四点支撑位、坐位、立位,从而为良好的步行打下基础。该组合垫同时适用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训练日常的转移姿势,增加坐位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儿童姿势控制辅助用品进行改良,方便使用,提供一种外形美观、小巧的可组合式儿童姿势控制组件。

本发明包括主件7个:井形垫(1)、小楔形垫(2)、井形垫(3)、楔形垫(4)、大梯形垫(5)、小梯形垫(6)大楔形垫(7)

标准件:粘扣带(1)卡扣(2)延长带(3)布带(4)

填充件:高密度海绵

该发明为脑性瘫痪儿童临床应用多功能组合,基于此发明的其他组合应用尚在开发中

附图说明

1、图1为组合大三角垫。

2、图2—8为各部分可控制式组件示意图。图2为井形垫、图3为小楔形垫、图4为井形垫、图5为小楔形垫、图6为大梯形垫、图7为小梯形垫、图8为大楔形垫。

3、图9为组合四点支撑垫。

4、图10为组合睡眠垫。

5、图11为组合坐位垫(患儿低稳定性)。

6、图12为组合坐位垫(患儿高稳定性)。

7、图13为家长抱姿辅助垫。

8、图5为立位姿势纠正垫(患儿下肢内收较轻)。

9、图6为立位姿势纠正垫(患儿下肢内收较重)。

10、图14为单膝立位垫(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1、如图1所示,1和2连接,3和4连接,放于两侧,5、6和7连接放于中间,组成大三角垫,用于儿童垫上训练,该设计可满足三角垫全部功能。

2、图2—8为各部分可控制式主件示意图。

3、如图9所示,先将1和2连接,再连接3和4,旋转对接两部分组合形成四点支撑垫,该组合可应用于儿童四点支撑位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护理。

4、如图10所示,先将1和2连接,再连接3和4,形成睡眠垫,该组合可应用于儿童睡眠姿势控制。

5、如图11所示,先将1和3旋转连接,再连接5和6,两部分组合形成儿童坐位垫(患儿低稳定性),该组合可应用于儿童坐位姿势控制、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护理。

6、如图12所示,先将2和4旋转连接,再连接5和6,两部分组合形成儿童坐位垫(患儿高稳定性),该组合可应用于儿童坐位姿势控制、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护理。

7、如图13所示,先将5、6连接,再与标准件连接,组合为家长抱姿辅助垫。

9、如图5所示,5与标准件连接,组合为立位姿势纠正垫(患儿下肢内收较重),可用于立位姿势控制。

10、如图6所示,6与标准件连接,组合为立位姿势纠正垫(患儿下肢内收较轻),可用于立位姿势控制。

11、如图14所示(部分:仅展示2和4连接),1和2连接;3和4连接;1和3连接;2和4连接均可组合成为单膝立位垫,用于单膝立位训练。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医用康复医学领域,具体涉及儿童姿势控制,它包括主件7个:井形垫2个、小楔形垫2个、大梯形垫1个、小梯形垫1个、大楔形垫1个,标准件4个及填充物,填充物为高密度海绵。其特征在于:7个部件可以拆分,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全部7个部件组合为三角垫的功能,各项单独组合可实现儿童立位、跪位、坐位、俯卧位、仰卧位、四点支撑位、家长抱姿的辅助管理,帮助脑性瘫痪等需要姿势管理的儿童进行二十四小时姿势管理。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凤;历虹;姜志梅;庞伟;李晓捷;马冬梅;赵发文;王发善;周启慧;刘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王金凤
技术研发日:2018.11.01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