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2780发布日期:2019-01-18 23:4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口腔问题不断出现。针对口腔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口腔张开状态,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长时间的张嘴会使病人的肌肉产生疲劳,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自主的闭嘴现象,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同时在口腔张开的状态下,肌肉不能收缩完全,所以不能很好的吞咽唾液等分泌物,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带入口腔内部一些液体,如药液或生理盐水,这些液体残留在口腔内部,不仅影响观察与治疗的正常进行,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感。

现有技术中的口腔支撑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不易推广使用;2.与牙齿及唇部的贴合度差,使用时异物感强烈,舒适度差;3.放置于口腔内阻挡视线,影响正常的治疗操作;4.不具有口腔内液体排出的结构,需要额外设置。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合理,操作便捷,提升舒适性,可将口腔内液体排出的口腔支撑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操作便捷,提升舒适性,可将口腔内液体排出的口腔支撑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口腔支撑架,包括上支板与下支板,上支板与下支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块,上支板的底部设置有导杆与调节杆,调节杆与上支板之间可转动连接,下支板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导杆与调节杆的外部,下支板与导杆之间可滑动连接,下支板与调节杆之间螺纹连接,下支板上设置有液体导流装置。

所述的液体导流装置包括直管,直管的端部连接有弯头,弯头自由端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吸液孔,下支板的顶面中部开设有卡槽,直管与卡槽接触连接,直管的上部设置有卡箍,直管通过卡箍固定在下支板上。

所述的直管与弯头之间通过波纹管连接,直管、弯头与波纹管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弯头的自由端为球面结构,吸液孔的数量为四个,沿弯头的自由端圆周均匀分布,吸液孔为椭圆形通孔。

所述的上支板的顶面与下支板的底面均居中设置有两个卡块,卡块为半球体结构。

所述的调节杆包括螺纹杆与操作柄,螺纹杆的顶部与上支板之间活动铆接,螺纹杆的底部与操作柄连接成一体结构,操作柄的外部设置有防滑纹。

所述的螺纹杆上套装有与螺纹杆相配合的调节管,调节管的顶部与下支板连接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导杆的顶端与上支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上支板与下支板之间的导杆外部套装有弹簧。

所述的上支板上卡块的两侧开设有与人体上嘴唇两侧相配合的弧形让位槽,下支板上卡块的两侧开设有与人体下嘴唇两侧相配合的弧形让位槽。

所述的上支板的中部向上凸起,下支板的中部向下凹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以下积极效果:

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便捷,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2.上、下支板与牙齿及唇部的贴合度好,佩戴时舒适性好;

3.佩戴后上、下支板之间没有多余结构阻挡视线,便于正常的治疗操作;

4.通过液体导流装置可以将口腔内部的液体导出,有利于观察与治疗的正常进行,提升患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体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的下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用来更加清楚的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口腔支撑架,包括上支板1与下支板2,上支板1与下支板2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块6,上支板1的底部设置有导杆3与调节杆4,调节杆4与上支板1之间可转动连接,下支板2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导杆3与调节杆4的外部,下支板2与导杆3之间可滑动连接,下支板2与调节杆4之间螺纹连接,下支板2上设置有液体导流装置5。

如图2和3所示,所述的液体导流装置5包括直管501,直管501的端部连接有弯头502,弯头502自由端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吸液孔503,下支板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卡槽8,直管501与卡槽8接触连接,直管501的上部设置有卡箍9,直管501通过卡箍9固定在下支板2上。所述的直管501与弯头502之间通过波纹管504连接,直管501、弯头502与波纹管504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弯头502的自由端为球面结构,吸液孔503的数量为四个,沿弯头502的自由端圆周均匀分布,吸液孔503为椭圆形通孔。所述的上支板1的顶面与下支板2的底面均居中设置有两个卡块6,卡块6为半球体结构。

如图1和4所示,所述的调节杆4包括螺纹杆401与操作柄402,螺纹杆401的顶部与上支板1之间活动铆接,螺纹杆401的底部与操作柄402连接成一体结构,操作柄402的外部设置有防滑纹。所述的螺纹杆7上套装有与螺纹杆401相配合的调节管7,调节管7的顶部与下支板2连接成一体结构。调节管7的内部是与螺纹杆401外部的外螺纹结构相配合的内螺纹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的导杆3的顶端与上支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上支板1与下支板2之间的导杆3外部套装有弹簧10。

如图1和5所示,所述的上支板1上卡块6的两侧开设有与人体上嘴唇两侧相配合的弧形让位槽,下支板2上卡块6的两侧开设有与人体下嘴唇两侧相配合的弧形让位槽。所述的上支板1的中部向上凸起,下支板2的中部向下凹陷。

在本实施例中,上支板1与口腔内上部牙齿贴合,下支板2与口腔内下部牙齿贴合,拧动调节杆4的操作柄402可调节上支板1与下支板2之间的间隙,从而起到支撑口腔张开的作用;其中导杆3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在调节过程中下支板2发生偏移,弹簧10在上支板1与下支板2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上支板1与下支板2的形状可以更好的与人体口腔相配合,舒适性更好,卡块6佩戴时卡在牙齿后方,避免佩戴过程中滑出口腔。通过液体导流装置5可以将口腔内部的液体导出,通过波纹管504可以调节弯头502的角度,有利于将弯头502调整至导流液体的最佳角度,吸液孔503自由端球面结构,改善弯头502与口腔内接触的触感,四个吸液孔503即保证了导液效率,避免堵塞。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支撑架,包括上支板与下支板,上支板与下支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块,上支板的底部设置有导杆与调节杆,调节杆与上支板之间可转动连接,下支板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导杆与调节杆的外部,下支板与导杆之间可滑动连接,下支板与调节杆之间螺纹连接,下支板上设置有液体导流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便捷,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上、下支板与牙齿及唇部的贴合度好,佩戴时舒适性好;佩戴后上、下支板之间没有多余结构阻挡视线,便于正常的治疗操作;通过液体导流装置可以将口腔内部的液体导出,有利于观察与治疗的正常进行,提升患者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潘文婷
技术研发日:2018.11.13
技术公布日:2019.0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