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7085发布日期:2020-08-05 01:3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引流管在普通外科临床被广泛应用,从比较浅表的甲状腺、乳腺手术到腹腔内的肝胆手术、胃肠手术、结直肠手术等,手术后都必须常规放置引流管。尤其是胆总管手术,一旦胆总管被切开后,不能采用单纯的缝合方法将胆总管切口缝合,而是必须在胆总管内放置t型引流管,并将该t型引流管的长臂部分引出体外,现在改良后的t型管是对横管与竖管连接处的截面进行了改进,从截面3到截面1之间为椭圆环到圆环的衔接过渡,截面2即为介于圆环与椭圆环的过渡形态,改良t型管其余部分截面仍采用截面1的圆环设计。

目前使用的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存在一定缺陷,缺少漏液观察功能,t型管与排液管连接处容易松动出现漏液现象,医护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是否出现漏液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胆液流到患者皮肤上容易造成污染,所以需要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漏功能,便于查看是否出现漏液现象,结构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包括t型管、排液管以及漏液观察机构,所述排液管安装在t型管下端,所述漏液观察机构安装在排液管环形侧面上,所述漏液观察机构包括前弧板、后弧板、收集槽、连接管、透明收集囊、环形槽以及环形挡圈,所述前弧板安装在后弧板前端且前弧板以及后弧板对称安装在排液管环形侧面前后两侧,所述收集槽开设在后弧板前端,所述连接管安装在后弧板后端,所述透明收集囊安装在连接管后端,所述环形槽开设在后弧板前端,所述环形挡圈固定在前弧板后端且环形挡圈安装在环形槽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弧板后端加工螺纹孔且螺纹孔前端与收集槽相通,所述连接管环形侧面加工外螺纹且连接管安装在螺纹孔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弧板左端通过合页与后弧板相连接,所述前弧板右端通过锁扣与后弧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t型管由横管和竖管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前弧板、后弧板、收集槽、连接管、透明收集囊、环形槽以及环形挡圈,该设计方便医护人员查看t型管与排液管连接处是否发生漏液现象,降低了漏液流到患者皮肤上的概率,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存在一定缺陷,缺少漏液观察功能,t型管与排液管连接处容易松动出现漏液现象,医护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是否出现漏液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胆液流到患者皮肤上容易造成污染的问题。

因添加螺纹孔以及外螺纹,该设计方便更换连接管以及透明收集囊,因添加合页以及锁扣,该设计方便前弧板与后弧板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漏功能,便于查看是否出现漏液现象,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中漏液观察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中漏液观察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中截面变化示意图;

图中:1-t型管、2-排放管、3-漏液观察机构、31-前弧板、32-后弧板、33-收集槽、34-连接管、35-透明收集囊、36-环形槽、37-环形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包括t型管1、排液管2以及漏液观察机构3,排液管2安装在t型管1下端,漏液观察机构3安装在排液管2环形侧面上。

漏液观察机构3包括前弧板31、后弧板32、收集槽33、连接管34、透明收集囊35、环形槽36以及环形挡圈37,前弧板31安装在后弧板32前端且前弧板31以及后弧板32对称安装在排液管2环形侧面前后两侧,收集槽33开设在后弧板32前端,连接管34安装在后弧板32后端,透明收集囊35安装在连接管34后端,环形槽36开设在后弧板32前端,环形挡圈37固定在前弧板31后端且环形挡圈37安装在环形槽36内部,该设计降低了胆液从t型管1和排液管2连接处流到患者皮肤上的概率,方便医护人员查看是否出现漏液情况。

后弧板32后端加工螺纹孔且螺纹孔前端与收集槽33相通,连接管34环形侧面加工外螺纹且连接管34安装在螺纹孔内部,前弧板31左端通过合页与后弧板32相连接,前弧板31右端通过锁扣与后弧板32相连接,t型管1由横管和竖管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后弧板32安装在排液管2环形侧面后侧,并使得收集槽33对着t型管1与排液管2的连接处,然后医护人员利用合页转动前弧板31,前弧板31转动带动环形挡圈37转动,当前弧板31后端与后弧板32前端相贴合,医护人员停止转动前弧板31,此时环形挡圈37进入环形槽36内部,然后医护人员利用锁扣连接前弧板31以及后弧板32,若t型管1与排液管2连接处发生漏液情况时,流出来的胆液进入收集槽33内部,然后胆液经过连接管34进入透明收集囊35内部,医护人员通过观察透明收集囊35内部是否有胆液来判断是否发生漏液情况,当出现漏液情况时,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环形槽36以及环形挡圈37的设计降低漏出的胆液从前弧板31与后弧板32的缝隙中流出的概率,该设计降低了胆液从t型管1和排液管2连接处流到患者皮肤上的概率,方便医护人员查看是否出现漏液情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包括t型管(1)、排液管(2)以及漏液观察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2)安装在t型管(1)下端,所述漏液观察机构(3)安装在排液管(2)环形侧面上;

所述漏液观察机构(3)包括前弧板(31)、后弧板(32)、收集槽(33)、连接管(34)、透明收集囊(35)、环形槽(36)以及环形挡圈(37),所述前弧板(31)安装在后弧板(32)前端且前弧板(31)以及后弧板(32)对称安装在排液管(2)环形侧面前后两侧,所述收集槽(33)开设在后弧板(32)前端,所述连接管(34)安装在后弧板(32)后端,所述透明收集囊(35)安装在连接管(34)后端,所述环形槽(36)开设在后弧板(32)前端,所述环形挡圈(37)固定在前弧板(31)后端且环形挡圈(37)安装在环形槽(36)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弧板(32)后端加工螺纹孔且螺纹孔前端与收集槽(33)相通,所述连接管(34)环形侧面加工外螺纹且连接管(34)安装在螺纹孔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弧板(31)左端通过合页与后弧板(32)相连接,所述前弧板(31)右端通过锁扣与后弧板(3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管(1)由横管和竖管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胆总管T型引流管,包括前弧板、后弧板、收集槽、连接管、透明收集囊、环形槽以及环形挡圈,所述前弧板安装在后弧板前端且前弧板以及后弧板对称安装在排液管环形侧面前后两侧,所述收集槽开设在后弧板前端,所述连接管安装在后弧板后端,所述透明收集囊安装在连接管后端,所述环形槽开设在后弧板前端,所述环形挡圈固定在前弧板后端且环形挡圈安装在环形槽内部,该设计降低了胆液从T型管和排液管连接处流到患者皮肤上的概率,方便医护人员查看是否出现漏液情况,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漏功能,便于查看是否出现漏液现象,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刘傲;矫文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傲
技术研发日:2018.07.03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