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谐振腔及射频热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4070发布日期:2020-04-17 18:1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使用的谐振腔及射频热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理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谐振腔及射频热疗仪。



背景技术:

目前,热疗技术中各种疾病的临床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如胃癌、肺癌、胰腺癌等,其可分为生物热疗和物理热疗两种类型,其中物理热疗即利用物理方法产生热疗效果,其通过再患者身体的浅表或深部直接产生热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为了保持磁力线的均一,目前谐振腔的结构均为整体结构,即为一一体成型的圆筒,例如,申请号2017202088783公开了一种用于射频热疗仪的谐振腔,其包括圆柱形的外筒、中筒和内筒,外筒、中筒和内筒均为圆柱形的一体成型结构,然而,这样的谐振腔体积较大,运输不便,使用时需要将人体部位直接套入圆筒中,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谐振腔及射频热疗仪。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谐振腔,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半圆筒形壳体、一对半圆形平板、一对tem模式产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一对半圆形平板分别设于一对半圆筒形壳体底部,所述一对半圆形平板之间设有第一电感线圈;一对tem模式产生器分别竖直设置于半圆筒形壳体中部;所述tem模式产生器包括圆柱体壳体、设于圆柱体壳体内的第二电感线圈;所述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分别与高频信号发生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圆柱体壳体直径为0.5-2cm。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电感线圈为同轴线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射频热疗仪,包括上述谐振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谐振腔通过设置一对半圆筒形壳体,使用时可以打开,为了方便运输也可以拆卸后运输,使用方便、运输方便,同时,由于采用第一电感线圈和第二电感线圈的组合,避免了打开时磁力线变化,对治疗效果无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便于使用的谐振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tem模式产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便于使用的谐振腔作出进一步说明。

便于使用的谐振腔,见图1,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半圆筒形壳体1、一对半圆形平板2、一对tem模式产生器3、高频信号发生器4;一对半圆形平板2分别设于一对半圆筒形壳体1底部,一对半圆形平板2之间设有第一电感线圈21;一对tem模式产生器3分别竖直设置于半圆筒形壳体1中部;tem模式产生器3,见图2,包括圆柱体壳体31、设于圆柱体壳体31内的第二电感线圈32;一电感线圈21、第二电感线圈32分别与高频信号发生器4连接。圆柱体壳体31直径为0.5-2cm。第二电感线圈32为同轴线圈。

该谐振腔的工作原理:

(1)当电流通过一对半圆形平板之间的第一电感线圈时,产生电磁场,电磁场反过来使处于周围场内的任何传导性材料中(例如待治疗部位)产生电流,利用电磁场对人体的热效应进行治疗;

(2)电流通过tem模式产生器,在圆柱体壳体内产生电磁场,电磁场反过来使处于周围场内的任何传导性材料中(例如待治疗部位)产生电流,利用电磁场对人体的热效应进行治疗;由于第二电感线圈为同轴线圈,工作在tem模式,场分布为轴对称,因此,半圆筒形壳体开闭时,都不会切断同轴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对同轴线的工作状态没有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使用的谐振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半圆筒形壳体(1)、一对半圆形平板(2)、一对tem模式产生器(3)、高频信号发生器(4);一对半圆形平板(2)分别设于一对半圆筒形壳体(1)底部,所述一对半圆形平板(2)之间设有第一电感线圈(21);一对tem模式产生器(3)分别竖直设置于半圆筒形壳体(1)中部;所述tem模式产生器(3)包括圆柱体壳体(31)、设于圆柱体壳体(31)内的第二电感线圈(32);所述一电感线圈(21)、第二电感线圈(32)分别与高频信号发生器(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壳体(31)直径为0.5-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32)为同轴线圈。

4.一种射频热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谐振腔,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半圆筒形壳体、一对半圆形平板、一对TEM模式产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一对半圆形平板分别设于一对半圆筒形壳体底部,所述一对半圆形平板之间设有第一电感线圈;一对TEM模式产生器分别竖直设置于半圆筒形壳体中部;所述TEM模式产生器包括圆柱体壳体、设于圆柱体壳体内的第二电感线圈;所述一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线圈分别与高频信号发生器连接。该谐振腔通过设置一对半圆筒形壳体,使用时可以打开,为了方便运输也可以拆卸后运输,使用方便、运输方便,同时,由于采用第一电感线圈和第二电感线圈的组合,避免了打开时磁力线变化,对治疗效果无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景志强;张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从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15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